http://www.jpjy.net/picture/2006111614444834.gif李嘉诚又出手了,这次是长江实业与和记黄埔联合出击。
10月29日,李嘉诚旗下大型地产开发企业长江实业连同和记黄埔发表联合公告,双方已经成立一家合营公司,收购并开发浦东金融贸易区X3-2地块,合营公司双方各占50%权益。
有消息称,长江实业地产部已在上海成立了办公机构,李嘉诚旗下“长和系”发力内地房地产市场的策略日趋明显。
五年后靠内地市场“吃饭”
地产是长江实业唯一核心主业,内地市场的表现将直接决定长实日后的发展前景。据了解,该公司2006年度中期及2005年度全年业绩报告显示,目前内地经营业务占长实总营业额的10%,预计五年后,长实约一半以上的赢利贡献将来自内地市场。
目前李嘉诚旗下的和记黄埔与长江实业各有分工、合作紧密,长江实业在香港地区,以兴建地标性建筑及大型发展项目著称。在内地房地产市场的拿地行动,通常以和黄出面“唱主角”。
除了合力拿下上海陆家嘴X3-2地块之前,长实与和黄在内地也是频频出手。据2006中期报告显示,2006年6月,长实与和黄各占百分之四十五权益的合营公司与一独立第三方签订协议,统一收购青岛市小港湾一幅面积约311780平方米的土地及其使用权,用作发展住宅及商业物业。
而2006年2月,长实与和黄成立各占一半权益的合营公司与内地以合作方成立另一合营公司,在内地拥有及开发广州市中新镇金坑村四幅面积合共约225550平方米土地,以发展住宅业务。
不唯如此,长实与和黄于今年初已在闵行马桥镇拿下一住宅发展项目。
而此次长江实业和和记黄埔合作运营的X3-2地块总建筑面积达到8万平方米,按协定单价10400元/平方米计算,收购价为8.32亿元,投资总额为17.4亿元。为收购浦东地块土地使用权及建筑成本,投资总额约17.4亿元,其中8.7亿元乃项目公司之注册资本。长实及和黄将支付任何注册资本及股东贷款,预期将由长实及和黄按持股比例提供。
该项目与新鸿基地产的上海国际金融中心项目(即陆家嘴美食城地块)和花旗集团大厦相毗邻。按照规划,该地块将用于办公、商业用途。有消息称,该地块原计划修建一幢48层的写字楼,但目前无法确定,和黄与长实拿下该地块后这一计划是否会变更。
虽然长江实业与和记黄埔发布的公告称,各自透过全资间接附属组成分持50%股权的合营公司。但是有消息称,上海陆家嘴X3-2地块是由长江实业进行操作,与正大集团的未来合作也将以长江实业为主。
对于此次由长江实业来操作而不是和黄,有业界人士猜测称,根据长实2006年中报显示,这是长江实业布局内地房地产市场的一个信号,为今后在内地的发展积累经验。
“长江实业加快进入内地是因为看中了中国房地产市场正在逐步规范。”
北京万年花城房地产公司副总黄玺庆认为港资房企有强大的实力作为保证,内地市场的逐步规范让他们看到了成功的希望,这种情况也传达了境外资金对内地房地产市场的需求。
正大的“二手玫瑰”
在这次收购中,人们似乎更多地将目光集中在李嘉诚的长江实业,忽略了该小陆家嘴绝版地块原先的主人正大集团。而正是正大集团的土地让长实“轻骑直入”。
据介绍,小陆家嘴X3-2地块土地的转让方为富都世界公司,而富都世界则是上海陆家嘴集团与正大集团于1992年成立的合资企业,主要进行小陆家嘴区域30多公顷土地的一级开发。如今,富都原先所有的各幅土地大多已陆续出让给各家开发商进行建设,只持有硕果仅存的X3-3地块等。
“双方可能以‘正大出地、长实开发’的方式合作。”据接近正大集团的人士透露。
在众多港资地产大鳄抢滩内地市场的情况下,长实系并未在土地竞争中占明显上风。在上海浦东陆家嘴地区,就曾在随后一刻意外退出,而武汉市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场土地竞标中也不敌世茂集团。业界普遍认为,对于以稳妥发展为旨的长实而言,与正大集团进行合作开发不失为开拓内地市场的有效方式。据了解,在正大集团的房地产业务中,除了从事商业房地产开发之外,还包括有土地一级开发方面。
正大陆续出让小陆家嘴的土地似乎就是为了“马不停蹄”的赶赴北京。实际上,正大集团在北京的手笔比上海大得多。正大集团某高管表示,早在约4年前,正大集团与北京东风乡政府就成立了合资公司,进行土地一级开发。据了解,整个东风乡项目占地3000亩,位置紧邻朝阳公园。项目包括1000亩体育公园、1000亩产业用地及1000亩住宅,其中仅住宅项目的规划总建筑面积就超过200万平方米。
对于长于开发的长江实业而言,联手土地充沛却缺少“实战”经验的正大集团无疑是天作之和,据了解长实计划和正大集团将在房地产业务方面展开全线合作,在全国范围内携手发展地产业务。鉴于正大集团目前在易初莲花超市业务中成绩优异,不排除将来进行商业地产开发的可能性。
港资的跨海作战增多
“港资房地产企业进入内地房地产市场的加快将使竞争更加激烈。”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表示。
尽管国家针对内地房地产行业的调控政策越来越紧,但这似乎并没有改变外资对内地房地产市场的投资热情。
香港大福证券研究部主任麦德光认为,对于香港地产商来说,到内地购买地皮不需要在当地融资,所以宏观调控对于他们来说,不但没有太大影响,还可能是个“拣便宜”的好机会。
另一位北京的地产商对此表示赞同。他认为,外资房地产企业大规模进入内地,肯定会使内地的房地产企业产生巨大的压力。因为这些“地产大鳄”的资金实力雄厚、加上土地的有效供应,很多开发商都将坐以待毙。宏观调控的土地和金融政策,逼着中小房地产企业出局。
来自香港方面的信息显示,目前香港已经有非常多的企业进入内地房地产开发市场,除了和记黄埔、长江实业、新鸿基地产、新世界地产、恒基地产等上十家一线巨头已经全部进入内地,并且呈现高速扩张势头之外,现在仍然有很多尚未进来的企业对内地市场表现出浓厚兴趣。日前长沙市政府在香港的一次土地招商会上,推出的三块面积达几百亩的巨幅地块便在一天之内被香港三巨头抢夺一空。
“与狼共舞,内地房地产企业应该学会适应现在的市场,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以应对未来激烈的竞争。”这位开发商表示,目前国家还没有出台相关政策法规限制外资房企,但是今后肯定会限制以保护房价的稳定性,未来的住宅产业国企将“唱主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