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财经 |
分类: 财经新闻 |
传了很久,房产新政终于出来了。
看了新政的内容,只看到了老政策的经典面孔。
比如:适当增加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和公共租赁房用地供应,
比如:继续支持居民自住和改善型住房消费,抑制投资投机性购房。加大差别化信贷政策执行力度,切实防范各类住房按揭贷款风险。
在次贷危机冲击之前,咱们楼市的政策就是这样的,并且始终如一的这样。
那时候房价走势如何,大家都还记得吧?
前面已经说过房价已经是当前社会矛盾的一个交锋点,混合了道德判断、货币现象、利益差别、对立情绪、发展模式、人为因素等等矛盾的“千千结”。(详见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5b9f6a0100fuoi.html)
如果不从土地所有制、城市化、户口、人口流动、税收、房产市场制度、信贷等等方面综合入手,只靠一两个政策,是很难解开此结的。
从现在看,可以预期,中国人民银行和银监会会严肃下政策,对二套房贷、三套房贷再板板面孔;土地部门也会给面子似的多调点地出来,不过效果如何呢?
现在北京光暂住证就发了800万本,没证的就不说了,在自己的国土上暂住这就是个操蛋政策,但多少衡量出了流动人口数量的巨大。
这些流动人口的住房问题怎么解决?这接近于半个北京城的人口数量。
这样大规模的人口进城,城市能不扩容?而城市郊区的土地限于于耕地、集体土地性质,不让合法流通,这不是很滑稽吗?
一边是每平方米上万的价格,一边是种一百年也达到不了的财富级别,你让这些郊区农民怎么选?小产权不出现才怪。
实际情况也不是不拆迁,是拆迁非市场化,农民只能把地转让给有渠道的人,而不是自由的市场化选择。
资源不能有效率的配置,产品价格能不扭曲?
很多人喊保护耕地,粮食问题是大事,不假,但非要死扣大城市周围那点耕地吗?非要死扣那点大城市周遍那点集体用地吗?
是真正不许流通吗?还是只允许有渠道的人赚这些土地流转的价格?
垄断、控制、保护,背后多少利益?多少无奈?
保护耕地背后,多少农民被强行拆迁?所谓保护到了哪里?而房价同样得不到控制。
城市中的工薪族、农村的农民,在政策名下,有多少人拿到利益的?有多少人没得到任何利益?利益去哪里了?
核心的土地资源配置问题,解决不了,房地产价格怎么下来?
供需、供需,需求上涨,供应不够,通过打压需求,让产品价格下来,难度太大。刚性需求是打压不掉的。
人口流动是城市化的必然结果。在人口“彼涨”的同时,必然有“此消”的同步出现。
原户籍地的房产情况呢?
原户籍地的土地情况呢?
能否在全国范围内,更好的调整土地配置?让一些大区域更适合耕地,一些大区域更适合城市化?
就算现在不这样调整,人口的自然流向也会导致这一结果,与其被动跟随,不如主动处理。
在人口大流动的同时,还严守一些死板的行政区划、一些狭隘的地方保护,是否还有必要?
大变革时代,要想安居乐业,是要有大勇气、大智慧的。
小修小补,不是没效果,也可以让各个阶层的利益短时间内达到平衡,但这种技术性的修补,很难让全局问题得到质的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