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震惊、发指、深省

(2010-05-13 10:55:55)
标签:

杂谈

      5月12日,又发生一起恶性凶杀儿童惨案。陕西一家幼儿园7名儿童无辜被害,11名孩子受伤。犯罪嫌疑人行凶后自杀身亡。仅仅一个多月内,中国内地弑童案件竟连续发生5起,这引起全社会的极大震惊!凶手的残忍残暴令人发指,而引发类似案件的深层社会原因尤其应该及时反省与深思!也许,人们在震惊之余,会更加明白“社会矛盾突显期”意味着什么?

    一段时期以来,很多人,包括许多对保一方百姓平安负有重大责任的父母官们都认为:只要加快经济发展、只要加强法治建设,一切问题就会迎刃而解。现在,面对横陈于校园(幼儿园)的娃娃们的遗体,面对血迹斑斑的现场,面对家长瘫软伏地的悲号,我们应该猛省:要想实现一个社会的祥和与安宁,要有效地应对尖锐与突出的各类社会矛盾,仅仅依靠“经济发展”与“法治建设”这两条是不能奏效的。

    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弑童事件的频频发生,只是“社会矛盾突显期”中的冰山一角。我们必须正视这些恶性案件背后所折射出的深层次社会问题,才有可能化解、解决、消弥弑童案件的再次发生。那么,造成中国内地恶性案件屡屡出现的深层次社会问题和矛盾的原因是什么呢?

    首先是维系社会正常健康人际关系的伦理道德底线的正在可怕地瓦解与崩塌。尊老爱幼、扶贫护弱,素来是中华民族最最基本的道德底线。老人孩子妇女属于全社会无可争议的弱势群体,属于全社会必须倍加关怀的对象,也是衡量社会文明社会公德的标尺。可叹,就是这样的群体现如今却成了最受轻慢的受害者:老人的无人赡养、妇女遭受性骚扰、儿童的被拐卖…这些本应受到痛斥和唾骂的现象不是几乎天天见诸报端,不是常常发生在我们的周围吗?

    其次是社会分配不公造成的巨大贫富差距,正在造成多数社会公众的心理失衡。而这种心理失衡的极端表现就是失去生活的信心、对自己生命价值的怀疑和对他人对社会的漠视甚至仇视。我们仅就飞涨的房价即可见一斑。西部不发达地区的房价可以涨到每平方米一万元至一万五千元(人民币),东部一线城市动辄则为每平方米三至四万元。这种房价几乎相当于这些地区普通工薪族一个人半年甚至全年的全部收入。这种个人收入与房价的悬殊所造成的“心理杀伤力”并不是一个买房与卖房的简单逻辑,其危害早己远远超出了楼市范围,而构成了当代中国严重的社会问题。试想:当多数人看到自己全年的辛勤劳动竟然抵不上一平方米的房子时,还谈何尊严和颜面?此时,任何“诚实劳动创造幸福”的号召和说教,都会变得苍白与虚伪,都只能博得人们的无奈叹息与凄然一笑。劳动价值与资本价值在博弈中的节节败退,城乡居民劳功收入在社会总财富分配中所占比例日益下降的现实,正在诱使人们鄙视诚实的劳动,抛弃在汗水中形成的互助精神与善良心态。凡此种种,都在导致诚实的无望与投机的孽生,而这,恰恰是一切变态心理和各种丑行与罪恶滋生的温床。

    有鉴于此,为了避免弑童事件的频频发生,除了采取具体及时的有效措施,诸如北京市各中小学(幼儿园)门卫发钢叉、配备“一警两卫”人员等等之外,政府有关部门必须痛下决心,正视尖锐严重的社会矛盾,挖掉孽生罪恶的渊蔽。除了前述的继续保持经济发展和加强法治(特别是治安)之外,政府应该敢于承认在一些地方治安管控能力低下、社会管理水平亟待提高的现实。同时,各部门要重新整合、严密配合,制定出缓解和消除出现突发性社会恶性案件的短中长期规划。与此相关,也是十分急切的是,所有相关部门都应该在中央政府的统一规划下把缩小贫富差距、克服分配不公、打击腐败无能、重塑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和道德约束机制放在最为迫切的议事日程上来。

    惟此,我们才能使那些无辜孩子的血不会白流;惟此,我们也才能在呵护弱小的生命蓓蕾的同时,呵护住社会的信心和人性的善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