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种种复杂的原因,近年来在中国内地发生了一些涉及民族问题的事件,甚至出现了去年拉萨「3.14」和今年乌鲁木齐[7.5]这样严重的暴力事件。这些让人悲哀的事件令我们看到,如何加强各民族间的团结和理解,如何促进民族关系的更加和谐,如何消解对中国民族关系的种种误解和误区及其它不健康因素,依然是中华民族大家庭所有成员必须致力于解决的重大问题,也是中央政府尚须倍加努力的职责内容。本人对此思虑愈久也就愈迫切地感到,在中国国民素质教育中,在一般性的民族团结教育中,充分而鲜明地增加并强化「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内容,不仅是真正的当务之急,而且可能会成为多剖解某些现实难题的一把钥匙!
那么,什么是多元一体呢?简单地说,所谓「多元一体」就是对今天中国民族关系的一种概括。一体是指中国各民族共溶在中华民族这个社会母体之中,此为「一体」。多元则是指在中华民族这个母体中又存在着各民族文化的差异,由此形成了一体内的多元。换言之,则是多元之上的「一体」。「多元一体」的理论是已故著名学者费孝通先生生前的杰出思想贡献。老人家提出的「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是在确认各民族平等和共同繁荣的原则上对现实民族关系的准确判断,也为我们去认识今天中国民族关系的历史沿革提供了清晰的轮廓。
为什么要把这样一种带有浓厚学术色彩的「多元一体」理论纳入国民素质教育中呢?这件事的实际意义又在哪里里呢?笔者以为,原因在于,对国民进行「多元一体」的教育有两大作用。
第一大作用是可以使国民明白:中华民族大家庭每个成员都对形成这个「一体」有过自己的独特贡献,既不应妄自尊大又不应妄自菲薄。而恰恰正是这两种不良情绪过去与现在构成了正确处理民族关系的认知「死角」。也正是这种死角成了滋蔓孽根的渊薮。让我们先来说中华民族各成员对中华一体的巨大贡献。这可以分为开拓开发疆域的贡献和丰富社会生活提升文明程度的贡献。
在开拓疆野方面,各少数民族和汉族都有重大贡献。汉族最早开发了黄河流域的陕甘及中原地区;北方诸少数民族最先开拓了东北和中北地区;东夷族最早开发了沿海地区;苗族、瑶族最先开发了长江珠江和闽江流域;藏族最先开发了青藏;彝族和西南各族最先开发了西南地区。至于说到回族对西北地区的贡献、黎族对海南、高山族对台湾的贡献,也都有史料记载。可见,今日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都是千百年来各族人民手足胼胝、理棘辟莽的结果,是中华大家庭各族儿女泽被后世、功炳千秋的伟大业绩。至于说到中原汉族文化与各少数民族间在生产生活方式上的文化互动,更是异彩纷呈、交光互影。别的不说,仅仅是在今天中国人的吃和穿两个方面,就能显示汉族与少数民族谁也离不开谁的特点。
进行「多元一体」教育的第二大作用,就是可以使中国公众更深刻地了解中国国情和历史,从而懂得:中华民族这「一体」的形成是中国独有的客观地缘环境造成的,属于不可更改的独有国情和历史演变的的结果。了解了这一史实,今天一个中国人就可以坦诚而坚决地向国际社会表明,任何人想更改这一状况,都是一种无知,也是真正的徒劳。历史是不可改变的,一个民族赖以生存的地缘环境是大自然的赋予,也是不可改变的。中华民族的「一体」,从本质、发祥、发轫、形成上说,都与社会制度政治制度价值观和杂陈的理念无关。中国各民族之所以能够形成一体的中华民族,除了经济原因民族原因文化原因之外,地缘环境是极为重要的因素。而且,越是在以往生产力不够发达的情况下,这一原因就越是影响深刻和作用巨大。中国处在欧亚大陆的东端,西有高山高原的屏障,不在世界许多民族迁移的要道。东部是漫长的海岸线,无垠的水域波涌天际,成为古代中国人与外界隔离的障碍。北行之路也会因为戈壁沙漠、原始森林被闭锁而成畏途。这种地理环境使中国各民族的生产活动受到了整体影响和制约,形成了向内发展比向外发展较为容易的客观情势。这种大自然的内向性使国家统一和疆域完整成为可能,强有力地影响了中华各民族成为「一体」的历史轨迹,也是造成今天中华各民族在保留民族特色的同时生活生产日趋“同质化”的扎实基础。
总之,把中华民族一体多元的思想及时深入科学地纳入国民素质教育,即可以极大地增加中国各民族关系的向心力和亲切感,又可以有效地提高公众维护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的自觉性和自信心。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反对狭隘民族主义,清除损害和破坏民族团结的病灶,绝不能靠没有针对性的空泛宣传。只有把形成中华民族一体多元现状的历史文化和地缘成因,原原本本老老实实地展示给各族公众,把一体多元形成的史实给中华各民族带来福音和益处展示给海内外华人,才能使中华民族的团结真正成为永不枯竭的有源之水、有本之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