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解玺璋
解玺璋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435
  • 关注人气:6,13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逛一逛黄氏语词“超市”

(2010-01-10 09:16:00)
标签:

文化

逛一逛黄氏语词“超市”

解玺璋

 

 http://s12/middle/475b6ef8t7cc53c91200b&690

我们生活在一个语词爆炸的年代。我想我还不是一个太封闭、太守旧的人,但很多时候仍然感到新的词汇应接不暇,几乎成为人与人之间相互沟通的障碍。过去,我们习惯上认为这是上帝在捣鬼,是他搞乱了人类的语言,使人们分散于各地,老死不相往来。其实,这个上帝不在天上,而在人间,是人间的造化给语词的变异、发展带来了机会。尤其在当下这个互联网时代,全球化,地球村,大就大到无边无际,小又小到磕头碰脑,过去因语言的差异而造成的隔阂已经不复存在,或者正在消亡,但旧词不断消亡,新词不断产生,词义不断演变,又使得人类被迫分裂成不同的群体,每个群体说着不同的语词,并以此互相标榜。如果我们不能了解某个群体通常使用的语词,那么,我们也许很难和这个群体进行沟通。譬如现在有人用“火星文”写作,我就只能望文兴叹。

 

就语言的各个方面来看,词汇是其中最活跃、变化最快的因素。这种变化的动力,往往就蕴含在变动着的社会中。既然社会是不断变动着的,那么,人们在社会交往中所使用的语言,也必然会发生变化。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正发生着有史以来最剧烈、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动,人们喜欢用“社会转型”来描述这个时代的基本特征,而互联网的普及,更彻底地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方式,这些都可能成为滋生新的语词的土壤。我们每天都感受着生活的变动和更新,我们需要很多新的语词来说明和描述这种更新和感受。事实上,在很多时候,社会生活的变化,社会条件的变化,都集中地反映在语词的变异之中。对于社会生活来说,语词也许是最敏感的。新的生活鼓动着人们,使得每个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都像井喷一样喷薄而出。

 

黄集伟敏锐地觉察到语词和社会生活之间这种暧昧的关系。他从10年前开始收集、记录、梳理和点评社会生活中刚刚发生的新的语词,就是希望这些语词能够记录下发生在当今的各种社会现象。新的语词的发生,有些像有机体的生长,它是社会生活这个有机体的一部分,是这个有机体的切片。所以我说,他的工作类似于“社会语言学”,因为他不仅简单地记录刚刚发生的新的语词,还很智慧地指出这些语词在一般语义上所发生的变异,以及这种变异所受到的社会因素的影响。但他谦称自己是个“收集蝴蝶标本的人”,他说:“蝴蝶很漂亮,我收集给大家看,但我没有进一步解剖它的能力。”尽管如此,他的这项工作仍然很有成果。最近出版的《年代剧  内心戏》,已经是他的语词笔记的第七种。在这本最新的笔记中,我们仍然可以看到他一以贯之的举重若轻的游戏风格和绵里藏针的批判精神。

 

举例来说,其中有一条“保血统,避骚扰”,是对“宠物贞操裤”功能的一种描述,也很像一则“贞操”广告。多年之后,这种鲜活的生活记录也许就变成了历史记载,人们因此能够了解,在我们的某一历史时期,还曾有过这样的景观,家住某市某小区的某先生领着一只穿了“贞操裤”的狗在遛弯儿。不过,我们这些“在场”的人在看过这则“笔记”之后所得到的联想可能会更多一点,特别是作者在其后还留下一点提示,他写到:“这则幼齿级八卦语文最大的贡献不是血统、骚扰之类的煞有介事,而是其中不断重复的汉语中熟词:贞操……这两个字已好久没人想,没人提。”作者这一提,也就不能不让人多想一点。再举一个他对“清明语文”的发掘,是一条短语,“给我一个经济适用坟”。他称这是“有重量的语文”,让他“心里感慨”;其实何止是他,我们看到这一则,也会心生感慨,“明白人性并未完全没心没肺、二百五……”。

 

这样的例子在黄氏“语词笔记”中几乎俯拾皆是。有人说,如今这个时代,只要“段子”,不要文学。我倒觉得,有些段子就是文学。其中有一则题为“新四项”,作者是这样写的:“喝高了别失身,失身了别拍照,拍照了别存电脑,存电脑坏了别修。”看到这里,读者很可能会心一笑,尽在不言之中。还有一则写现在流行的签名售书:“签名比签证有趣,售书比售货有益,扯淡比扯面有劲,猩猩还是那个猩猩,小规模猩猩相惜。”作者的幽默、揶揄、调侃都包藏在字里行间。我由此想到在我们这里十分悠久的笔记写作传统,包括那些诗话、词话、曲话,都曾给我们带来有趣的阅读经历。它们的文字都很短,长者数百字,短的也就几十字,不像现在的很多笔记,动辄千言、数千言,甚至上万言,但是都很睿智,都很风趣,都很有嚼头。黄氏语词笔记继承了这个传统,文字也不很长,点到为止,启发读者去联想,去体味,去品评。比如他的“被自杀”,这种奇怪的组词方式,已经成为2009年度最流行的现象之一。还有“逼善”这个词儿,语出专栏作家刀尔登的文章,犹如历史上的“劝善”一样,它则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一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