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导演怎么玩起“吸星大法”了?

(2009-05-10 23:05:24)
标签:

文化

导演怎么玩起“吸星大法”了?

解玺璋

 

前几天看了一篇报道,新《四世同堂》的导演汪俊在回应观众的批评时,说了这么一段话:“观众没必要老拿老版做对比,我既然重拍就得拍得不一样,否则把老版拿出来重播就好了。”他还说,我有意淡化京味,有老演员说些老北京的话都被我删掉了,我觉得没有必要刻意去营造这种氛围。”编剧张挺也说:“既然翻拍,那就得有新想法和新手段,就得符合现代人的口味。而且小说拍成电视剧,理所当然要根据电视创作的特点进行一些改编,否则还不如直接找出老版来重播一遍。”

 

二位这番话说得真痛快,大约都是针对着观众说的。该剧播出之后,引起一些观众的不满和质疑,意见主要集中在与老版《四世同堂》相比,新版京味儿明显不足,演员的表演亦不到位,游离于原著的精神和韵味之外,缺乏时代的、历史的厚重感。有人概括为“丢了京味,失了灵魂”,说得是很准确的。但导演和编剧显然不认同这种意见,他们说这番狠话,其实是想要观众闭嘴,按照他们的意图去观剧,理解的要接受,不理解的也要接受,在接受中慢慢加深理解。

 

说起来,创作者不同意观众的看法,出来做一些解释、交流甚至辩驳,这都是很正常。对于一件作品的看法,本来也很难强求一律。通过讨论和辩论,使大家的看法更接近真理,不是很好吗?文艺批评的现状为许多人所不满,但改善这种状况,却需要批评者和被批评者双方的共同努力。说老实话,观众看了你的作品,还肯出来说一说观后的感想,是看得起你。即便不是赞扬的话,也是求之不得的。一个朋友就曾对我表示,这样的导演,犯不上跟他废话,不想看,换台,多省事。

 

这固然是激愤之言。从前的编导爱故作高深,面对观众的反应,往往说,我要说的都在戏里了,您自己看吧。现在的编导则不然,他们不再含蓄,不再客气,也不再故意端“装”,他们变得直来直去,观众有意见,那是你没看懂,是你没水平,是你不懂得艺术。有人更学会了江湖上的“吸星大法”,无论你有什么招数,他这里照单全收。你说京味儿不足,他说我有意淡化京味;你说台词搞笑,他说我有意这样做的;你说这些士兵都不像士兵,他说我本来也没把他们当作士兵;你说这个侵略者太有人情味了,他说我就是要表现他的人情味。这种强词夺理式的辩驳在编导中似乎成了一种流行病,大家都这么说,真让人无言以对。

 

编导或者也有自己的苦衷,我曾见过一份影视公司的合同,其中竟有这样的条款,要求编剧在作品完成后,不能在公开场合批评这部作品,也不能对完成的作品表示不满。在市场逻辑的束缚下,编剧导演有时也显得很无奈。我忽然想到《黔之驴》里的那头驴子,看上去是个庞然大物,叫一声,也很雄壮,貌似厉害的角色。但毕竟心虚气短,老虎在旁边看得久了,心里也是会窃笑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