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2008:江河横溢 忽见千帆
(2008-12-29 23:46:27)
标签:
文化 |
文化2008:江河横溢
解玺璋
将要过去的2008年,在文化方面越来越呈现出多元共生的格局。放眼望去,今日之文化,可谓千姿百态,纷繁芜杂,争奇斗艳,各显神通。其间主流文化、非主流文化;传统文化、当代文化;庙堂文化、民间文化;精英文化、草根文化;印制文化、网络文化;高雅文化、通俗文化;都在发掘、彰显自身的独特性,开创、拓展自己的生存空间。在经济不幸而衰退的时候,文化却创造了一种争相发展的奇观。
在戏剧舞台上,既有经典的莎士比亚,也有轻松快乐的麻花系列和戏逍堂;既有中规中矩的《德玲与慈禧》,也有“破”字当头的《明》或《爱比死更冷酷》;既有古典的《西厢记》、《长生殿》,也有洋溢着青春气息的“青年戏剧节”;它们同时活跃在这个城市的整体文化中,相生相长,共存共荣。
电影也是这样。年底的贺岁影片,其丰富和多样超过历年,且都有不俗的票房。而小众的艺术电影或民间的影像制作,也在因地制宜地寻求发展的可能性。艺术影院或沙龙式的放映正在悄然兴起。各种演出、各种展览、艺术品的拍卖,几乎每天都发生在这个城市的各个角落。还有政府大力资助的文化“三下乡”活动,“星火工程”演出活动,农村、社区公益电影放映活动以及博物馆免费参观等,使得文化资源的分配和享用惠及更广泛的社会人群,特别是社会弱势群体,像郊区的农民、进城务工的农民工、下岗待业的工人、退休职工等等,都能分享整个社会创造的文化成果。
在文学写作和传播方面,新生力量和传统势力可谓平分秋色,不见高低。郭敬明稳居作家富豪榜榜首,前十名均为新生一代的年轻作家,显示了他们在市场上的强大势力;而本届茅盾文学奖几乎全部由传统作家中的佼佼者获得,说明在经典范式的创造上,仍然由他们占据着文学的制高点。但双方又在不断地眉来眼去,暗送秋波,虽然有韩寒与几位作协主席的口水战,但网络盛邀传统写作加盟,使更多的作品得以在网上传播,事实上扩大了传统文学写作的影响力。而各大门户网站对茅盾文学奖的盛情推广和宣传,则进一步提升了茅盾文学奖的社会知名度和关注度。同时,茅盾文学奖授予《暗算》这部小说,又可以看作是其开放、宽容、大度的一个姿态。
而文化在今年最突出的一点,是边缘的、非主流的文化表现得十分活跃。这主要发生在两个方面。其一是传统文化的复兴有了相应的支撑点,并获得了广泛的响应和支持。传统节日的恢复以及京剧进入中小学课堂,都成为人们重温传统的契机。近期《梅兰芳》和《赤壁》的上演,即昆曲之后,再度于青年白领中引发了对传统戏曲的关注与热爱,可以看作是传统文化复兴的一个插曲。其二是民间草根文化的博兴,抗震诗歌创作的热潮,诞生了成千上万的诗作和诗人,形成了全民皆诗人的壮观场面,集中表达了时代的和民族的内在情感和精神。“山寨”文化更是今年不能回避的一个现象,尽管存在着各种不同的看法和争议,但在承担社会大众的文化需求方面,“山寨”文化的价值仍具有不可替代性。其中隐含着社会大众对自主文化的诉求。
总之,在将要过去的这一年里,文化形态的分布出现了十分可喜的趋向,说了多年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化理想,正在变得触手可摸,这应该是中国文化之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