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市门前,有维族朋友热烈的鼓乐,气氛很好。
四位年轻作家正在签售,不见读者出场。
曾哲签售巧遇书中所写阿克陶县两位乡亲。
曾哲在签售中,神情专注。
昨天晚上才从新疆回到北京,没有来得及向各位朋友问好。今天写了“新疆行之一”,算是回来报到了。朋友们的留言,容我这几天陆续回复吧。
我眼中的乌市书市
——新疆行之一
解玺璋
今年的全国书市办到新疆的乌鲁木齐去了。难得有机会去新疆,所以,这一回就显得特别的珍贵。然而,成本却太高了。机票已经打了7折,还有1900多元,往返近4000元,还没算在那里的吃住。我们社派出3人,路费加食宿,大约要15000元吧。还有场地租金、布置展台的费用呢,算下来两万元都打不住。这么高的费用,对我们这样的小出版社来说,有点儿不好承受。
书市已经办了很多年,每年都由某一省或直辖市承办,已经成为通例。当年创办书市或者有其必要性,经过十几年的发展,这种必要性就显得越来越不充分了。从出版社的角度来看,当然希望书市能给自己带来更多的利润,至少也能结识一些新的朋友,建立一些新的业务关系,或者得到更多的信息。如果真能达到这样的效果,花点儿钱也是值得的。
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本届书市于6月16日上午10时正式开幕,按照惯例,仍然分为定货和零售两部分,各自有不同的展馆。我是当天中午赶到的,吃过饭就去了会场。定货的展馆里十分冷清,来的人并不很多。转了一圈,发现新书很少,有些出版社,两三家合租一个展位,货架上新书都未摆满,稀稀拉拉的。相当一部分新书,还是重复选题。我看见,光是当代作家的选集、选本、作品集等,就有一二十种,所选就是那几个知名作家。有些大牌出版社,还在吆喝去年或今年年初北京定货会期间就推出的一些品种。因为18日我社有个作家签售活动,17日我专门去卖场探路,卖场里买书的人也很有限。当时,叶永烈正在为他的新书签售,读者反映还算热烈,排了较长的队伍。接下来换了四位80后作家,我只认识其中的春树,其余三位都没听说过。四位坐了一段时间,居然没有一个过来捧场的。我觉得几个人坐在上面一定很尴尬。我甚至担心,第二天曾哲的签售会不会冷场?有没有补救的措施?好在第二天我的担心没有变成现实,曾哲在新疆的影响以及他的作品和新疆的关系成全了他,也成全了我。
回到宾馆,忽然看到出版署副署长邬书林在央视里吹牛,什么“万人空巷”云云,感觉很好笑。真的有这么好吗?还说办了主会场、分会场,我后来去了南疆,喀什是所谓分会场之一,我在喀什街上也见到了高悬的大字横幅。实际情况又如何呢?我在阿克陶县314国道旁遇到一位专程去喀什分会场买书的读者,这个叫袁小宁的女性听说我是出版社的,立刻抱怨说,你们为什么说假话?哪里有什么分会场?我在哪里没见到一个出版社的新书,更没有见到她想买的出版社的新书。她把自己买的一些书给我看,我看大部分想盗版书。
其实我想,我们应该老老实实承认,书市的原有功能是早已经萎缩了,早就应该换个思路想一想书市的前途了。现在,出版社发行新书主要的并不通过书市,而是通过网络。网络和定货会相比,是一种更便捷、更经济的方式。书市还常常举办一些所谓论坛,但我们真有必要花几千元钱、跑几千里路,去听什么人演讲吗?这样的论坛是不是太奢侈了呢?至于说朋友之间联络感情,获得信息,更不必兴师动众跑到新疆去。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