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给余华拔牙》的一点歧见
解玺璋
很遗憾没有参加上周六(3日)晚《给余华拔牙》的新书发布会。有朋友怀疑我躲了,让我怎么说呢?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朗朗乾坤,我又能躲到哪里去呢?
真是躲不过。我在承德看戏期间,著名的晓强电话就追过来了。正看着戏,自然不便接电话。散场后马上拨了回去。晓强批评我说,封面上的字都错了。错了就要检讨,就要改正,没说的!好在还没上市,封面马上改正重印。读者看到的新书,就是改过的了。这是要感谢晓强的,改天一定请他喝啤酒。
我曾经说过我不喜欢这本书,但这本书毕竟是我们自己的一个产品。有人一定会说,既然你不喜欢,为什么同意出呢?我是这么想的,我有不喜欢的权利,但没有拒绝出版的权利。我不能因为一己的私见,阻碍别人意见的传播。而且,很可能有很多人希望看到这样一本书呢!
我不喜欢这本书,不是因为书里的文章都不好。很多文章的作者都是我仰望的老师和多年的朋友,他们的文章,我有的已经拜读,有的还没来得及的拜读,但我想,他们或者都有他们的道理。也许大家要讲的道理不一样,甚至南辕北辙,但是不要紧,可以心平气和地讨论嘛,多大个事呢。
我不喜欢的是把文学批评弄成了打群架一样,我从心里反感这样做。按说我不该这么说这本书的坏话,但我又憋不住,总觉得还是有话说出来的好。编这本书的几个朋友,给我的感觉是把自己当作了真理的化身,以为自己真理在手,一定要让别人服软,承认自己是错的。我以为这样很不好。“给余华拔牙”当然是个比喻,但我想,它包含的意思应该是,批评只是一种诊断和建议。这是一个“医生”应该做的。而作为“病人”,也有权利对你的这种诊断表示怀疑,他可以置之不理,也可以另外找人诊断。你怎么能确定你的诊断就一定是正确的呢?还要求作家按照人们提的意见改小说,就更加荒唐了。即便你说的对,他的“牙”真有问题,但“牙”长在他的嘴里,拔与不拔,也应该由本人来决定。我们竟然争论谁能把余华的“牙”拔下来,简直荒谬透顶。
我曾读了《兄弟》的上部,按照我对小说的理解,我也不认为这是一部写得很好的小说。直接了当地说,这是一部写得很差的小说。看了这本书,我真的很伤心,我想不通余华怎么能写出这样一部作品?但是他就是写了,现在,这本书就摆在我们面前,我们希望评论家能为我们回答这样的问题,而不仅仅发泄自己的情绪。
其实,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可以对小说和批评进行多方面的探讨,网上不方便,还可以转移到纸媒上去。但千万别像此前一些争论一样,大家分别说一些气话了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