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论“粉丝”(5):草根、庙堂与中国文化应有的态度

(2006-04-13 12:23:11)
问:
 
尽管有大批粉丝拥趸,但也有很多人对这股潮流是不屑的。无论超女还是郭德纲,抑或馒头血案,都曾遭遇过“文化品位不高”、“低俗”的批判。庙堂文化对于粉丝所追捧的草根文化,是否存在着很强的抗拒心理?
 
杜骏飞:
 
以“俗”作为一个靶子来批判文艺的“低”,其实是非常可笑的。何谓俗?当年的宋词元曲,五四时期的白话文学,金庸小说,朦胧诗,今天的摇滚乐,街舞,闪客,博客,超女,我们都会发现里面曾经有、或正在张扬所谓俗的一面。
 
但是,正如“雅”并不代表就是“高”,“俗”也并不代表就是“低”,就是“庸”。评价一种文化现象,我想首先要看是它的正向激励价值。草根文化在大部分的情况下是一种新鲜血液,代表了一种新的文化理念;并且更重要的是,这种文化意识有时强烈地揭示了文化趋势,并契合了人们的心理需求。
 
自然,作为新生事物,俗文化总有一个提纯的过程。我们应该带有文化包容心,带着科学精神来看待俗文化现象:作为个人,你可以有反感、反对,但要作为社会舆论和管理政策,如果给它贴上一个万劫不复的标签,那么文化就不可能真正繁荣。——我们真正需要记取的是:不平和的花园里不可能生长繁盛的花朵。
 
还有一点,后现代社会所强调的文化精神正是分散、不确定和边缘化。在这样的时代,我们必须要容忍不同方向的、不同形态的各种文化的出现。只有这样,文化才能经由多元走向发展。
 
从文化发展的历程来看,任何具体的文化形态都曾经历过一个由民间而官方、由草根而庙堂、由感性而理性、由自发而自觉、由初级而高级的发展过程。以古典诗歌为例,由四言而五言、七言,由诗而词、曲,最初都是来自民间、来自草根。一种主流化的文化形态如果拒绝草根的渗透、更新和冲击,那必然会走向衰退。每过一个时期,在旧的形态主流化、程式化之后,我们总需要一种力量来破解旧有文化格局。通常,真正的文化创新的力量是来自民间。
 
从目前来看在现有体制框架内,庙堂文化虽然不受欢迎但却不会很快萎缩(因为在它手中仍然握有核心的话语权和稀缺的文化资源),但是在未来,受众的认同才是决定文化主导地位的因素。我们不仅要高度重视以粉丝现象为代表的草根文化精神,而且要非常深刻地去学习和借用它,这才是今日中国文化应有的态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