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教育孙云晓育儿 |
分类: 我的文章 |

2015年3月24日《都市快报》的报道,一名宁波的高三学生因为在杭州丢了钱,而想通过抢钱来避免被父亲的打骂。3月10日上午,名叫小郁(化名)的高三男生和爸爸一起,从宁波来到杭州,到一所高校咨询报名手续和专业分类。当天中午,小郁办完事后,一个人沿着西湖边闲逛时,发现口袋里爸爸给的200元钱不见了。想起以前因丢东西被爸妈打的事情,小郁想了半天,决定“搞”点钱回去跟爸爸交差。
等到晚上7点半左右,天黑下来了,小郁悄悄尾随了一个背单肩包、戴耳机的姑娘,他从背后冲上去,把姑娘拉倒在地,不顾姑娘的呼喊救命,抢走了她的背后。
小郁抢到包后,只拿了里面的110元现金,之后就把包和其他东西扔进路旁的草丛里,匆忙回到了酒店。
第二天一早,小郁跟爸爸退了房,坐动车返回宁波。但杭州警察通过视频追踪与调查,很快就找到了小郁。
3月13日凌晨,正在家中熟睡的小郁被民警抓获。小郁爸爸听说儿子涉嫌抢劫,十分震惊,半晌都没说出一句完整的话;小郁妈妈也跌坐在沙发上,很久才缓过神来。
小郁爸爸告诉民警,小郁是家中独子,他们担心男孩顽皮耽误学习,一直对儿子管教严格,为了树立父母的权威,在小郁犯错时也会对他进行打骂,但那也是希望他长大后能成为一个有责任、有担当的人。这些年来,在父母、老师眼中,体格瘦弱、模样斯文的小郁,一直都是个听话懂事的“好苗子”。
“真是打死都想不到他会去做这种事……”小郁爸爸说。
小郁的父亲原本是希望通过棍棒教育树立起父母的权威来防止孩子犯错,但没想到反而逼着孩子为了掩盖过失走上了犯罪的道路。英国教育哲学家彼得斯按照被孩子接受的效度把权威分为两种:形式权威与实质权威,小郁的父亲那种高高在上,通过棍棒教育和高压管教所树立起来的权威,更多是在追求一种形式上的权威。实际上,真正对孩子教育产生影响的是实质权威,即父母的教育行为能够真正被孩子所信从,而这就需要父母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什么是良好的亲子关系呢?良好的关系的底线是,当孩子遇到麻烦或危险的事情时,看他是否敢告诉父母。比如小郁钱包丢了之后,就不敢告诉父亲,反而因为害怕父亲知道而去做了抢劫的事。这又让人不由想起2010年的药家鑫杀人案,同样是因为害怕父母知道,同样是为了掩盖自己的错误,而做出了杀人的弥天大罪。所以,对于父母而言,不能只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让孩子在自己面前噤若寒蝉,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需要遵守五大原则: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相互帮助、相互学习。只有这样,孩子才能与父母保持有效的沟通,从而形成良好的亲子关系。
良好的亲子关系还有一则高线是,当孩子犯下严重错误时,看父母是否敢于惩戒孩子,以及孩子是否敢于承担责任。现实生活中,有的父母过度的纵容和溺爱孩子,孩子在父母面前肆无忌惮,父母在孩子那里毫无威信而言,这同样不是一种正常的亲子关系。因为亲子关系必须是一种人格地位平等,但父母对孩子享受监护和管理权利的关系,父母要有能够约束孩子任性行为的能力和指导孩子如何正确做事的方法,这样才是良好的亲子关系。
专家提示:
父母只有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才能建立父母的真正权威,从而对孩子产生积极的影响,促进孩子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