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孙云晓:一个跑步习惯如何成就孩子一生

(2014-03-04 08:52:21)
标签:

孙云晓访谈及信息

文化

教育

分类: 我的访谈及消息
    昨天(3月2日)下午,杭州建兰中学“名师大家进建兰”人文大讲堂请来了著名教育专家孙云晓,给家长们做了一场讲座。孙云晓是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代表作品有《孙云晓教育作品集》《习惯决定孩子一生》《拯救男孩》《夏令营中的较量》等。

    多正面鼓励

    让孩子独立选择

    孙云晓说,在教育孩子方面,家长更应该采用积极的方式。比如孩子数学没考好,一部分家长的反应是:“你这孩子怎么这么笨,这么简单的数学都学不好,以后还能做什么!”还有一些家长会这样安慰孩子:“没关系,你爸妈都没有学习数学的细胞,你应该也学不好,不怪你。”

    孙老师解释,这两种都是消极的解释,对孩子学习数学产生的影响,基本都是副作用。家长们要多用正面鼓励的方式跟孩子交流:“数学教材是根据大部分人的能力设计的,大部分同学都能学好,你只要再努力一下,肯定也能学好。”

    父母在教育孩子方面,也要意识到一个问题,孩子和家长的关系,是以分离为目标的。所以,家长也要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尽早让孩子学会选择。有所学校,4100多名学生,每人都有一张独一无二的课程表,所有课程都是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的,数学一门课,就有六个等级。如果一个孩子没有独立能力,这样的选择对他来说也是很难的。

    初中阶段

    父亲的教育比母亲更重要

    孙云晓说,在一个家庭中,夫妻关系第一,亲子关系第二,孩子可以从和谐的父母关系中看到,一个好的男人、父亲、丈夫是什么样的,一个好的女人、妻子、母亲如何。

    孙老师说,总的看来,父亲和母亲在教育孩子时分工也不同,母亲培养孩子的亲密性,父亲培养孩子的独立性。父亲带大的孩子胆大,母亲带大的孩子细腻。但孩子进入初中之后,父亲的教育比母亲更重要。

    一个好习惯可以影响一生

    孙云晓说,好的习惯也许可以决定孩子的一生,国际奥委会驻中国的首席代表天津姑娘李红,是国际奥委会百年以来最高职位的中国专职官员,她曾幽默地说,自己从小是跑着进入国际奥委会的。

    孙老师讲了李红的成长经历。7岁开始,李红跟着爸爸跑步,一直跑到高中毕业,天天跑步,养成了非常好的运动习惯,效率很高、学习很好。高中毕业后考上了清华大学,每天下午4点在清华操场上跑10000米,是清华校队的主力。后来到哈佛大学读书,她依然保持着每天跑步的习惯。

    国际奥委会总部在瑞士,到处找一个驻中国的首席代表,但都找不到合适的,因为要求很高。这个职位要求中英文都要好、熟知中国和欧美文化、懂工商管理、是体育行家。后来有人推荐了李红,她也做得很出色。一个最简单的运动习惯成就了她一生。

    说到自己的习惯,孙云晓说,他从小一直坚持写日记,受益很多。孙老师说:“父母也可以鼓励孩子写日记,但前提是家长要做到一条,绝不偷看,让孩子感到安全。”

 坚持21天

    一个习惯有了雏形

    孙云晓说,习惯决定孩子一生。家庭是培养孩子习惯的学校,父母是培养孩子习惯的老师。坚持21天,一个习惯就有了雏形;坚持90天,一个习惯则基本成形。

    关于孙老师提到的这个观点,这两年,建兰中学每年的12月份会针对初一学生完成一项“21天好习惯促成长”计划。700名初一学生在老师和家长的帮助下,整个计划分为三步进行。

    第一步:家长和老师要给予孩子百分百的信任,建兰中学副校长孔晓玲说,就是只要你相信孩子能做到,他完成的可能性就越大;

    第二步:确定一个可操作的习惯、不要太大太空,孔校长说,有些同学制订的计划是“我要认真学习”、“我上课不能开小差”,这样的计划就不行。计划必须要非常明确,最好是量化的,比如“每天看课外书30分钟”。

    第三步:找人监督自己,第3天、第14天最难坚持。孔校长说,曾在30名同学中做了一个调查,很多学生说,计划的第3天、第14天最难坚持。建兰中学的每位同学都有一份“21天成长计划书”,上面有每天的自评,还有协助者以及老师的评语,监督的总体效果不错。 

         2014---3--3      都市快报  通讯员 袁小航 记者 姜晓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