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云晓:《孩子,别慌》序言
(2012-09-22 12:48:34)
标签:
孙云晓文章教育 |
分类: 我的文章 |
为什么要以《孩子,别慌》为书名呢?理由很充分也很简单,今天的孩子很劳累很慌张,而父母最重要的使命就是捍卫童年。
我在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工作20多年,大量的调查研究证实,今天的中小学生学习压力巨大,考试竞争激烈,近八成睡眠不足。不少孩子从上幼儿园开始,就背负起沉重的升学压力。所以,有些孩子已经自称为“亚历山大”(压力如山一样大),还有的说自己是“焦裕禄”(焦虑、郁闷、忙碌),甚至出现“童年恐慌”。
“童年恐慌”是指儿童因面临巨大压力难以理解难以承受而出现的一种较强烈较持久的焦虑心态。在儿童的日常生活中,与学习有关的压力是他们面临的最主要压力,且呈现逐渐增长的趋势。巨大的学习压力扭曲了儿童的学业动机和人格发展,导致儿童认知需要缺乏,竞争需要强烈,人际关系不良,使儿童失去快乐,童年过于短暂;而且对于应对能力不足的儿童来说,沉重的学业和发展压力容易使他们对未来产生不可预知的疑惑和恐惧,致使儿童厌学,厌恶生活,甚至采用极端手段来逃避压力。我将这一现象称为“童年恐慌”。
许多儿童被一遍一遍地告知:“不能上重点小学就不能上重点中学,不能上重点中学就不能上重点大学,以后就找不到好工作……”这个可怕的压力链条将触角伸到天真烂漫的幼儿身上,使儿童感到将来的生活非常的可怕,很小的时候就对未来产生了恐惧。 据《中国教育报》和《中国青年报》报道,幼儿园教育出现了小学化倾向,天津河西区一所幼儿园已开始应父母要求教孩子用竖式算3位数的加减法,而这是小学二年级的课程。上海一所小学名校招生不到300人,报名达3000人之多,6岁的孩子被父母逼着识更多的字,解更多的题。“橘、凳、酱、藕、墨”这些原在小学三年级才会学到的字,也出现在《学前500字》之中。天津某幼儿园一个小女孩,因为总听父母说要去参加名牌小学的考试,夜里做梦还在说算术题。后来,甚至掉起了头发,开始是一根一根地掉,后来就一片一片地脱发了。妈妈带着她去看病,结论是精神紧张所致。
儿童由于认知水平低,加上缺乏生活经验,尤其是亲子关系紧张,特别容易因为一些很小的错误或者根本算不上错误的事情,产生很大的困扰和压力,甚至发生成年人难以想象的悲剧。
2012年3月,许多媒体报道和评论福建两个12岁女孩溺水身亡,其实,起因就
一个女孩找不到自家卷帘门的钥匙,害怕父母的责骂,而受影视剧的误导想用穿越到古代的方法摆脱困境。
原国家总督学柳斌讲过一个案例:一个农村的小学生,因为无法缴纳老师的一块八角钱的罚款,结果服毒自杀。
哈尔滨一位小学生发生校园纠纷后,听妈妈与老师通电话后,断定老师生气了,再也不会喜欢自己了,悄悄地上吊自杀了。
这些不都是童年恐慌吗?
或许有些读者朋友会说,这是复杂的社会问题,我们有什么办法?请大家思考一个现象,为什么在同样一个社会背景和教育体制下,很多孩子是健康成长的,有些孩子就容易发生问题呢?一个极其重要的差别就在于家庭教育,因为孩子年龄越小,微环境就越重要。所谓微环境就是孩子密切接触的小环境,尤其是父母等最经常生活在一起的亲人。所以我认为,父母是预防童年恐慌的主角。
实际上,作为父母都明白,在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人未必是考试成绩最棒的人,那些学历不高却善解人意富有责任心的人可能大受欢迎,如果再拥有生活情趣和幽默感,那简直就是天使。因此,小小孩子贪玩一些成绩差一些或者犯一些错误,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天塌不下来,何必火冒三丈或者忧心如焚?假如有如此开明的心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父母,就完全可以消除孩子的童年恐慌。
当然,家庭教育需要面对的不仅仅是童年恐慌,还有许许多多成长的话题。多
年来,我一直尝试用各种方法与广大的父母朋友探讨儿童教育的奥妙,如课题研究、
写作、讲演、网上聊天等等。但是,我最终发现,最便捷并且互动性最强当属微博。
于是,2009年底,我在新浪网开了自己的微博(http://weibo/sunyunxiao),有两个没
想到,一是《孙云晓教育感悟》成为最受博友欢迎的内容,众多媒体纷纷转载;二是
这个纯粹的教育微博,关注的粉丝居然达到270多万,被评选为全国公务人员十大微博
之第五名。
的确,我在微博上最用心写作的就是《教育感悟》专栏,如同教育手记一样,把我
体验、观察、阅读与交流的心得随时记录下来,积少成多达到近700条。可以说,这些
教育感悟代表了我近年来最重要的教育思考和建议。于是,许多博友建议我把教育感悟
结集出书。感谢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社长李学谦先生和张晓楠副总编辑果断的创意策划,
感谢华南师范大学的颜雪梅老师的精心编辑,感谢出版社低幼读物出版中心副总监林栋先生
和《中国儿童画报》主编王仁芳等人的辛勤劳动,使我和博友们好梦成真。
需要说明的是,《孩子,别慌》这本书绝非微博上《孙云晓教育感悟》的简单汇集,
而是根据广大儿童少年的父母读者的切实需要全新架构,既选取了教育感悟的精华,又做
了重要的扩充,提出了现代家庭教育的八大理念与方法。对于幼儿和中小学生的父母与教
师来说,如果您希望了解一些现代的教育思想和具体可行的教育方法,《孩子,别慌》这本
书值得一读。
当您微笑着对焦虑不安的孩子轻轻说一句:“孩子,别慌”,您就给孩子带来了希望
和力量。如果您总是说:“孩子,别慌”,您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如同英雄一样。当然,那是
两代人的共同成长,那是两代人的幸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