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孙云晓网上聊天教育文化 |
分类: 我的访谈及消息 |
孙云晓谈什么样的爱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图)

新浪教育讯
孙云晓回答的问题涉及广泛,从青少年性教育、早恋问题的处理到父母与孩子的沟通方法。作为儿童教育专家的他,还结合个人的著作内容,耐心细致地对网友提出的问题予以解答,尤其是告诉广大家长,如何给孩子以真正的爱。他告诉网友,“人只有感受到生活的真谛,实现自己的梦想,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今天的父母,要警惕,不要把给孩子的爱变成填鸭式的爱。”

以下为访谈实录:
1.
孙云晓:首先要改变一个观念,青少年对异性产生爱慕之情,是非常正常的,应当理解和尊重,给予适当的引导,今天之所以有那么剩男剩女,就与他们缺乏恋爱的经验有一定关系。非常奇怪的现象是:孩子小的时候喜欢与异性交往被粗暴的干涉,等这些没有异性交往经验的孩子长大后,父母却逼着他们马上恋爱结婚。
2.小坏蛋的精神
孙云晓:性教育从幼儿就应该开始了,因为幼儿就会有很多性的好奇,性教育需要循序渐进,幼儿和小学阶段进行性的生理知识的教育,中学阶段应该进行性的心理和性道德、性法律的教育。我特别倡导性教育的方法是“阳光法性教育”,就是要自然、美好的进行。
3.
孙云晓:在《教育就是以爱育爱》这本书中,我提出爱有两个层次:一是给孩子以真正的爱,二是都给孩子怎样去爱。比如:好的东西要分享,而不可让孩子独享,首先想到老人,在同伴发生矛盾的时候要公平、公正,敢于担当自己的责任,这些都是教给孩子如何去爱,这样的爱才会有利于培养孩子健康人格的形成。
4.把真心留住
孙云晓:我赞成清华大学校长的忠告,学习知识当然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培养健康人格,只有健康人格才是决定命运的根本因素。
5.王金龙同学
孙云晓:许多父母都认为自己做的一切都是为孩子好,抱怨孩子不领情、不感恩,实际上对10岁以后的孩子,最重要的教育原则是两个字:尊重。没有理解和尊重的爱,也是可怕的。如果尊重孩子就会找出许多适当的方法。比如:一切跟孩子有关的事情,孩子都有权力发表意见,参与决定。
6.覅非
孙云晓:对刚出生的小宝宝,最好的教育就是父母的陪伴,无微不至的关怀,如果能够在6岁之前与孩子建立起亲密的关系,就是孩子一生幸福的保障。
7.
孙云晓:我有一个教育观点,叫做关系好坏决定教育成败,对孩子需要以表扬为主,需要理解和尊重孩子,如果对孩子总是有过高、过急的要求,就不可能有好的关系。我最近出版了《拿什么来爱你,我的孩子》,这是一本未成年人心理危机的调查报告。我认为:未成年人是中国最大的弱势群体,他们最弱的方面就是心理健康
8.笼中的自由鸟
孙云晓:我在新浪博客上发表了心理学教授陈会昌教授的文章,其核心观点是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创造性和自制力都强的孩子,他把这比作“两颗种子”。显然,现在的教育一定是尊重儿童,没有尊重就没有真正的教育。
9.cce_陈翠娥
孙云晓:改变孩子要从改变父母做起,既然儿子跟着父亲过,最好的方法是父亲是振作起来,把男孩子的生活安排的丰富一些。我写过《拯救男孩》这本书,发现没有运动就没有男孩更没有男子汉,而父亲是最好的教练,如果父亲与儿子一起运动,一定会改变两个人的生活与心情。当然孩子也需要一个代理母亲式的人物陪伴。
10.河南电台姝奇
孙云晓:寒假应该成为孩子的天堂而不是地狱,假期的本质意义就是让孩子过一种不同于学校的生活,所以需要安排孩子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比如:多一些游戏和运动,多一些阅读,多一些亲情的交流,多一些动手、实验,多一些发展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这些都是假期里最重要的内容。

11.冬之明珠
孙云晓:幼儿教育小学化,就把早期教育变成了早期摧残,所以全部儿童教育的使命是12个字:发现儿童,解放儿童,发展儿童,父母应当成为童年的捍卫者。对于学前儿童来说,最重要的不是学知识和学技能,而是在游戏中培养他的自信心、想象力和与别人友好相片的习惯。对于再小的孩子也要尊重他的兴趣和选择。
12.
孙云晓:儿童的学习是观察性学习和模仿性学习,所以孩子模仿大人是非常正常的行为,最好的方法就是因势利导,父母给孩子做出好的榜样。孩子上幼儿园之前需要进行一些行为训练。
13.
孙云晓:缺什么就需要补什么,如果小学阶段缺乏父爱,最好的办法就是在中学时代,尽量弥补。而中学时代是最需要父爱的阶段,也是父亲的影响力超过母亲的阶段。当然无法得到父爱,则需要有其它的男性长辈,关爱孩子起到一种代理父亲的作用。
14.夏日小景
孙云晓:只接受爱的人,未必有幸福感,甚至不一定懂得爱,幸福来自对生活的体验,特别需要成功的体验。因为人只有感受到生活的真谛,实现自己的梦想,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今天的父母,要警惕,不要把给孩子的爱变成填鸭式的爱。
15.
孙云晓:父母年龄有差别不是根本问题,根本问题是关系,父母的关系越融洽、稳定越有利于孩子的成长,父母的关系越糟糕,越不利于孩子的成长。所以父母的关系是影响孩子成长的,极为重要的因素。
16.
孙云晓:心理学家认为孩子在6岁之前特别是0-3岁,如果不能和父母建立起亲密的亲子依恋的情感,有可能导致缺乏安全感和幸福感。调查发现只有30%左右的祖辈,有能力带好孩子。所以父母的责任是没有人可以替代的,再忙碌的父母也要尽可能的多陪伴孩子,错过6岁前最重要的阶段,许多的教育特别是亲情是难以弥补的。
17.
孙云晓:我对这个问题没有专门研究,但我注意到中国科学院的教授,认为3、4岁是外语口语学习的关键期,但他同时认为6岁前的孩子不宜学习写外语,比较适合于口语的练习,书写外语要在6岁之后。我的看法是,对于幼儿乃至小学生,首先要学好母语,不可本末倒置,也不可给孩子增加负担。
18.
孙云晓:面对儿童比富、攀比成风,学校和家庭最重要的教育方式,就是在审美观和价值观方面进行引导,也就是说:引导孩子认识什么是真正的美,什么是真正的高贵。实际上现代人最本质的特征不是名牌的包装,而是现代的思维和行为方式。
19.
孙云晓:我不同意这个看法,恰恰相反,我认为是儿童时代是习惯决定人格,成年人则是人格决定习惯。因为儿童对很多道理都不明白,他们适合于具体的、行为的指导,而科学的教育就是良好习惯缔造健康人格。这是儿童教育最核心、最重要的使命。
20.
孙云晓:爱的前提是理解和尊重,对离异家庭的子女,如果以可怜的心态对待可能会引起逆反,需要给他们以平等而真诚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