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的突围之作
——谈《人大附中超常儿童培养纪实》丛书
《人大附中超常儿童培养纪实》丛书的出版是一个真正的新闻,在我的记忆中,古今中外教育史上,从没有过一个中学为8个学生出版传记的先例,这是一个很罕见、大胆、冒险并且有价值的创举。
像人大附中这样顶级的名校,找出几个优秀的学生并不难,但并不是说优秀的学生进入一个名校就一定会获得好的发展。由于工作的关系,我到过很多名校,发现很多中学名校,以高考为指挥棒的教育教学方式还很明显,应试教育的残酷性表现得还是很严重。人大附中有什么特别之处呢?从8本书中画画的王羽熙、开赛车的程丛夫、跳舞的杨夏男、吹小号的肖盾等这些孩子身上,我们看到了超出一般中学的以素质教育为理念的范例。
《人大附中超常儿童培养纪实》丛书的出版是件非常有意义的事,它给我们一个启发。在点评这套书的时候,我说过这样一句话:“儿童教育的全部使命可以概括为八个字:发现儿童,解放儿童。”正如人大附中刘彭芝校长所说,一个优秀的教师、优秀的父母应该是一个发现者、一个捍卫者。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这8个孩子的身上就体现了创新教育的成果。
通过对这8个孩子成长轨迹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探索中国的教育如何培养出创新人才。特别是在今天这种应试教育的倾向还很严重的背景下,这套书也可以说是一套突围之作,它没有按应试教育的条条框框去束缚孩子,而是给他们充分自由的发展空间。所以我想,这套书不仅仅对中学教育具有启示性,对于整个基础教育和家庭教育都有很好的启示性。
据统计,犹太人获诺贝尔奖的比率是华人的40倍,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8倍。心理学家分析证明,中国人和犹太人的智商在全世界是最高的。影响创造力和人格发展的两大因素:控制性和主动性(强烈的兴趣和超常的自学能力,反潮流的精神,独立的精神等),显然主动性在中国孩子身上没有得到很好的提升和发挥,这对人才的发展是很大的抑制。以肖盾为例,为了参加破译密码的比赛,他把很多规范的事情置之脑后,48小时全身心投入,面对压力和风险勇于参与,这正是创造性人才的特质。还有王羽熙,在数学成绩极差的情况下,坚持个人的兴趣并在人大附中获得了很好的发展。
现在有个很时髦的词“鸟巢一代”,指的是在奥运背景下成长起来的“80后”、“90后”,这8本书中的主人公可以说都是“鸟巢一代”的优秀代表。他们的成长和成才,恰恰是对“跨掉的一代”、“迷茫的一代”等说法最有力的否定。
人大附中以一种宽广的胸怀让具有不同禀赋的孩子都能有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这是很了不起的。哈佛大学曾研究过多元智能理论。在中小学包括大学,最容易考出好成绩的就是语言智能和数学逻辑智能好的学生,而所有考试主要考察的就是这两个智能。所以,很多人为追求好成绩而影响了其他智能方面的发展。教育是一门科学,学生的成长是有规律的,所以,应该给予每个在不同智能领域有长处的孩子相同的机遇和平台。
我参与这套书的编写有挺长一段时间,其中还对《校园“黑客”侯晓迪》和《世纪少女杨夏男》两本书作了点评,对其中的内容很熟悉,并下了很大的功夫进行点评。拿侯晓迪来说,在我看来,他就是一个倒霉蛋。他费了很大的功夫学外语,连续两次只身去香港参加托福考试;历尽艰辛终于考过托福,却没能收到任何国外大学的邀请;之后参加高考,又以十几分之差与自己向往的清华大学失之交臂;在上海交大就读期间又被误诊为“急性肾功能衰竭”,不得不休学一年。即使遭受了这样接二连三的打击,侯晓迪并没有灰心失望,依然是个非常有创造力的孩子。他参加了麻省理工学院的“开放式课程计划”,目的是为了使更多的中文使用者在网上分享全球顶尖大学的优秀教学资源。侯晓迪以极大的热情参与到这一计划中,独自承担起线性代数课程中教学影片的英文字幕的听打工作。他是亚洲地区所有听打义工当中,整理速度最快,拼写单词最为准确的一个。当人们由衷赞誉侯晓迪本领高强的时候,他却将这个殊荣归功于人大附中,因为在那里他练就了良好的网络、数学和英语的基础,而这三个方面的能力对于他所从事的听打工作来说“一个都不能少”。
如今的侯晓迪因为优异的表现,已经迈入世界名校麻省理工学院继续深造。在侯晓迪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个真正中学生、男子汉的形象。那么,在他身上为什么会具有这么大的开创性呢?可以说是人大附中的培养给了他一种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和大胆探索的精神。曾经那个在校园里搜集老师电脑账号、密码,可能会给学校网络带来破坏性的事件的孩子,如今已被学校因势利导地培养成了一个走在创造性道路上的人才。
这套丛书从一个侧面体现了人大附中在人才培养上面一种超凡的探索,一种大胆的实践。我们应给予关注,我也特别赞成刘校长的想法,让这套书和半个世纪以后有个约定,希望那时候再有人去总结他们,给他们出版另外一套丛书,到时会得出更准确、精确的结论。
(本文根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副会长孙云晓在《人大附中超常儿童培养纪实》丛书新书发布会上的讲话整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