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是打开幸福之门的金钥匙
--------访毛振明教授
《少年儿童研究》记者孙云晓
弓立新
毛振明教授,1957年6月出生于北京,工作三年后于1979年考入北京体育学院,1983年考取教育部公派出国研究生,1984年赴日本广岛大学学习体育教育理论,1990年获得教育哲学博士学位。其后就职于日本中京女子大学任讲师并进行博士后研究。1991年回国后就职于原国家教育委员会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和首都体育学院等单位,从事体育教育行政管理、体育教学和科研等工作。2002年调入北京师范大学,任体育与运动学院的首任院长、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博士生导师。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开始认识到:体育不能只是局限在个人发展的某个阶段的活动,而应是贯穿人的一生的生活内容。作为新世纪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分,体育应伴随人的一生。但在中国的现实是,很多父母重视孩子的营养,重视孩子的学习,却唯独不够重视孩子的体育。为此,毛振明教授告诫大家:体育是关系到一个人幸福生活一辈子的事情,一定要让运动成为终身的好习惯。
一个现代人如果缺乏体育知识,又不身体力行
,
那就很难说自己是过的现代文明人的生活了。
少年儿童研究:我们觉得中国体育有很多误区,很担心奥运能唤起人们的巨大热情,但是也完全可能像一阵风一样吹过去,不会改变什么。我们希望让运动成为习惯,您认为运动对人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呢?
毛振明:我想从心理和生理两方面阐述体育对人的价值和意义。我们过去理解体育锻炼的目的是容易的。我们中国的竞技体育也就100多年历史。1903年《奏定学堂章程》规定要建现代化的学堂,在学堂里要设有两节体操课。这便是中国现代体育课程的开始。1922年才改称为“体育课”。那时,各国体育的目的都是富国强民。
解放以后,我们提倡:锻炼身体,保卫祖国,建设祖国。现在随着科技的发展,锻炼身体对于保卫祖国和建设祖国的意义已经变得那么明显了。今天体育锻炼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呢,是生活内容。一个现代人,如果认为或者标榜自己是现代人的话,可是当别人要问起“什么是网球”“什么是高尔夫”时,只是一脸茫然,更不身体力行,也没有相关的知识。我想,在当今社会,这个人很难说自己是一个现代人了。或者很难说,我过的是一个现代人的生活,文明人的生活了。
终身体育除了要锻炼和维护健康之外,更多的是一种社交活动。其实,很多老年人参加体育活动,健康不是第一位的目的,而是社交,为了结识朋友。这是在大量调查的基础上得出的结论。这时的健身实际上也起不了太大的作用,在人们锻炼的过程中交友,并感到身心愉悦是占很大成分的。
少年儿童研究:为什么体育在现代社会和以往的社会有这么显著不同的价值呢?
毛振明:这就要说现代社会的特点了。目前,人类社会一个明显的改变就是活动越来越少了。有人做过统计和预测,我们现代人的身体的活动量是50
年前的人的一半,50年后的身体活动量又将是我们的一半。美国人的形容是:下楼坐电梯,出门坐汽车,上班打电脑,回家看电视。我想,以后人类还会失去阳光和四季。怎么会失去阳光呢?在日本东京,坐2个小时的地铁上班是很平常的。从地铁到办公室走地下通道,上班有空调、地毯、加湿器,中午吃饭也在写字楼里的餐厅,晚上又坐地铁直接回家里。想想看,这一天不见太阳,对很多人来讲是常事。另外,因为有空调,人们已经感受不到四季的变化了。现代人生活得太干净了,而日本人已经发现太干净是一种病。
还有就是人的交往的阻断,很多人都不知道如何说话和写信,因为大家都用手指头说话,用敲击键盘来传达信息了,不知对方是谁。回到家也是如此,过去几个人一间房,现在是一个人几间房。实际上这些是现代社会的一种发展,这种发展在某种意义上说是脱离人性的。因此,体育不仅能锻炼身体,还是维护人的自然和社会本性的一种文化活动,能感受阳光能和人交往,能和人发生矛盾并尝试去解决,等等。可以说,体育和其他的文化活动有本质的区别,例如,绘画能能陶冶身心,但它更多是一种个人自我的娱乐活动。
少年儿童研究:有的家长认为体育会让人四肢发达头脑简单,这种认识显然有些偏颇,可您认为体育会不会影响文化学习呢?
毛振明:其实,体育也是一种认知,叫运动认知。人类的认知有三大类,一是概念认知。比如,水在化学老师那里叫H2O,H2O在哪里?谁也无法用肉眼看出来。还比如:赤道、本初子午线,人们是看不见赤道的,哪有本初子午线呀?它们只是人们定义出来的概念。很多学科就是用概念的方式来解释和认识世界的。很多的学科是靠概念来解释社会的。第二种叫感官认知。假如让给你给盲人下一个概念:什么叫红色?那简直是不可能的。红色有概念吗?一个字也说不出来,只有感官才能了解。这类的学科包括音乐、美术,是靠敏锐的感官去体会。说到衣服颜色不协调,我们很难用精确的数字去量化,只能靠自己敏锐的感官。
在体育中,我们有和以上两类完全不同的认知,这就是第三类认知即运动认知。比如,教练说“出手要快”“用力点”,到底要快到什么程度呢?很难确切地解释,只有经常训练的运动员才有体会。还比如,运动员离得很远就能将球投进篮筐,而且,他一出手就能知道球是否能够进去。这就是运动员的身体认知。
怎么理解“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说法呢?其实。运动员的头脑不简单,就是文化课学得少了。参加体育训练后,运动员会特别累,第二天还要接着训练,很难再有精力学更多的文化课了。有人质疑“刘翔到底有没有文化”,我想要是有那么多一般意义上的文化知识,他就不是刘翔了,也不可能拿冠军了。人们要刘翔拿体育冠军,就不要拿文化的标准来衡量他,每个人的才能是不同的。傻子是当不了运动员的,更当不了冠军。
体育教育是关系到一个人幸福安全生活一辈子的事情。
少年儿童研究:对于多数人来说,成为专业运动员的可能性很小,体育对个人生活最大的意义是什么呢?
毛振明:体育教育是关系到一个人幸福安全生活一辈子的事情。用一个坐标来表示,横向表示从出生时的健康到死亡时的不健康,纵向是从感性到理性,是指人对自己身体的认识。0-25岁时是人的生长阶段,身体一般都非常健康。这个时期是感性的。饿了就大吃,忙了就熬夜,对自己是放纵的。但是这是安全期。我在17
岁时发烧39.6度,搬了300块煤,上三楼,结果是出来一身汗,病好了。从25岁到55岁或60岁,这是危险期。身体越来越趋于不健康,可是依然很感性,主要表现就是英年早逝。家人说就是前几天累了点呀!这话有问题,以前这么累也没事呀?他没有意识到身体已经不是当年的状况了。人到了
60岁以上就安全了,因为他知道自己身体不行了。我们中国有句话,不多的体育人口中,都是那些练不练都没什么大用的人。最应该锻炼的人是在25至60岁这个阶段的。当一个人度过青年期后,应该非常理性地维护自身的健康。
所以,从小养成运动习惯对孩子一生是大有益处的。日本人常讲“妈妈的味道”,就是说明习惯是一种潜移默化的东西,是人的行为和心理需求上一种强大的惯性。所谓“妈妈的味道”是指你习惯了的某种口味,已经很难再客观评价这种味道的好与坏了。比如,我是北京人,爱吃炸酱面。我也不一定老吃它,但总会想着那种口味。要是真有一天永远吃不着了,一定会疯掉的。我在日本时,请日本朋友品尝,因为我觉得炸酱面是非常好吃的东西。可是,日本朋友觉得那是一种不可思议的难吃的东西。后来,我意识到,自己已经习惯了炸酱面的味道,而日本人根本不习惯,他们认为难以下咽是非常可以理解的。我想,一个人如果从小习惯了运动,他自然能在以后的生活中把它看成一项重要的生活内容。
体育活动是和集体最相关的,参加体育活动能帮助孩子更好地适应集体和社会
少年儿童研究:全世界的人都很关注奥运会,您认为体育最独特的魅力是什么?
毛振明:体育是一种热血运动和激情运动。我还没有找到一种文化活动能和体育相比,看美术展、听音乐会是不可能有那样挥拳呐喊的场面的。这也是奥运会能够变成人类最大规模的集会的原因,它和体育文化的性质是有关的,
体育有培养人们社会适应的功能。什么是人的社会适应呢?我理解首先是指适应自己身边的集体。我们人的社会适应是很具体的,一个人适应了这个集体,也就会适应另一个集体。社会适应就是集体适应。要适应一个集体,六个要素都做好,一是共同承担;二是士气,也叫荣誉感,或者叫集体荣誉感;三是,领导核心,要善于规劝和辅佐领导;四是职责分担,完成自己的职责,哪怕一件小事都认真做好;五是规则,这是集体的共同约定。遵守规则,集体能容纳你,不遵守规则,就回遭到集体的排斥;六是共同活动,如果没有共同的活动,前面所谈的就都没有意义了,因为失去了基础。这些就是一个人的集体性。人通过适应集体去适应社会,对于儿童来说尤其是如此。
这样看来,体育活动是和集体最相关的。一个人玩不了;一个人不听话,玩不了;一个人和大家没有交流与合作,玩不了;一个人不遵守规则,不服从领导玩不了。美术和音乐可以自娱自乐,体育不行。我想到清华烧狗熊的刘海洋,如果他是一个乒乓球迷或羽毛球迷,他肯定不会烧狗熊。刘海洋的情况我是了解的,他不会和人交往,就琢磨拿不会说话的动物寻刺激。如果他喜欢乒乓球等运动,不得不和人交往,也许就没工夫胡思乱想了。
少年儿童研究:我们没想到体育有这么丰富的内涵。那么在6-14岁是否应提出不同年龄不同性别和不同内容的运动方法?
毛振明:体育是一种童子功。有些项目过了一定年龄就不可能有好的发展了。有些身体锻炼过了一定阶段,效果就没有了。我归纳现在的中小学生是软、硬、笨、晕。肌肉越来越软,关节韧带越来越硬,小肌肉群不灵活,晕就是前庭器官发育不好,平衡能力不好。
因此,在小学阶段,主要是动作教育,重点发展速度、灵敏性、柔韧性。内容要多样性和复合性,包括走、跑、跳、投、支撑、攀爬、悬垂、搬运、负重、涉水等。中学阶段主要是发展速度、力量、耐力,要更多考虑学生对竞技性运动的愿望,包括篮球、排球、足球等等。跆拳道、街舞等项目也是很好的。在男女性别方面,小学阶段性别不用太多考虑。中学要注意性别差异,但心理发展更为重要。男孩也可以跳舞,女孩也可以踢足球,重要的是不要失去各自性格方面的优势。当然,举重、拳击、摔跤、拔河等运动不适合孩子,因为过多的无氧运动和憋气运动容易伤害儿童。
少年儿童研究:您在日本多年,觉得他们在体育有哪些值得借鉴?
毛振明:日本也是勤劳勇敢的民族。他们这么重视体育也是在西学东渐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他们把体育更多是看成一种精神,有非常高的社会首肯度。
其实,日本中小学的体育课的时间比我们多一点,但更重要的是上课的质量特别好,和课外自由活动的结合非常好。家长、孩子、老师都对各种体育项目非常擅长,可以说体育已经成为国家的一种风尚。
少年儿童研究:以往,我们只认识到体育是强健人的身体,现在,我们发现,体育也是幸福人生的一把钥匙。因为体育能把人生中千变万化的现象,抽象成最简单的规则。不管你学什么专业,将来做什么工作,你都得和人相处、竞争,总会遇到成功与失败、领先与落后。在这些竞争中如何自处,体育会告诉你。非常感谢毛教授的精辟见解
。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