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6日晚上,共青团中山市委、中山市少工委在石岐中心小学举办了少年儿童良好行为习惯培养专题报告会。来自全市各学校的近2000名教师和家长收听了报告会。
一直以来,团市委、市少工委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尤其是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方面都做了一些工作,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和探索,较好地服务了我市广大少年儿童。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大胆探索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特别是少年儿童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新理论和新方法。团市委、市少工委邀请全国著名青少年教育研究专家,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老师来到中山,就“少年儿童良好行为习惯培养”专题作报告。同时,孙云晓副主任还欣然接受了石岐中心小学热情邀请,成为石岐中心小学家长学校的顾问。
报告主题:培养孩子好习惯是教育的基础
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一句句震撼有力的语言,现场不断响起雷鸣般的掌声……26日晚上,孙云晓在石岐中心小学举办教育报告会,让2000多名家长“沐浴”在家庭教育的氛围中。听完讲座后,家长们纷纷表示,这场讲座让他们受益匪浅,使他们在教育孩子方面受到很大的启发。不少家长甚至表示,听完讲座之后才知道往日教育孩子方面存在很多不足。
1、好的亲子关系胜过很多教育。“教育问题不是靠钱能解决的问题,好的关系胜过很多教育”,孙云晓告诫家长们:与孩子关系的好坏决定教育成败!
当前,不少家长因为工作繁忙,回到家里面对孩子时一般都是三句话:“吃饭了吗?作业写完了吗?睡觉了”。现在的孩子不是一个机器,家长对孩子一天的生活不理不问,漠不关心,亲子关系自然很差。在这种情况下,家长不会倾听孩子心声,孩子也不会向家长敞开心怀,长此以往,在家长们的眼里,看到的都是孩子的缺点,看不到孩子的优点,家长很烦恼,孩子也不开心。
孙云晓用一个真实的故事告诫家长们要重视亲子关系。一个平时很听话乖巧的女儿,还没到18岁。有一天晚上她告诉妈妈说自己怀孕了。这位妈妈听完后,虽然受到重大打击但却能控制住情绪,在了解女儿情况之后与女儿商量做人流。第二天,妈妈以女儿得了急性阑尾炎为理由向学校请假半个月,并用自己名字到医院挂号给女儿检查做手术。这件事情过后,妈妈鼓励女儿说:怀孕的事情已经过去了,只有天知、地知、女儿知、妈妈知,再也不会有任何人知道这件事情!妈妈相信女儿还是有志气,有出息。多年之后,这个女儿长大了,考上了全国名牌大学,大学毕业之际,还收到美国三所著名大学提供奖学金的硕士研究生录取通知书。
孙云晓提出,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前提是尊重孩子,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只有客观地看待孩子的短处,充分地发挥他们的长处,才能找到真正教育孩子的成功之路。
2、培养良好习惯是塑造健康人格的基础。孙云晓有句教育名言:“孩子们的许多毛病都是父母们辛辛苦苦培养出来的,最令人痛心的是,有些深爱孩子的父母,正用自己的奋斗去摧毁自己的目标”。一句睿智而形象的话语给父母敲响家庭教育的警钟!
在讲座现场,家长们全神贯注倾听孙云晓的教育: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是塑造孩子健康人格的基础。在这方面来说,家庭是培养孩子习惯的学校,父母是培养孩子习惯的老师。培养孩子好的习惯要学会用“加减法”——培养好习惯用加法,改正坏习惯用减法。孙云晓打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培养孩子好习惯就像缠缆绳,越缠就越多。
“孩子的爱心、孝心和责任心也是一种习惯”孙云晓说,孩子成长的过程是从自然人成长为社会人的过程。他用一个生动的例子为他的话语作了诠释。有一个爱吃橘子的家庭,一家三口人,买橘子时妈妈总是按照3的倍数来买,晚上看电视时,妈妈总让儿子洗好橘子才吃。每次吃到最后3个时,儿子都表现出来想单独吃剩下的最后3个橘子。但是妈妈给爸爸使眼色,坚持夫妻俩吃两个橘子,儿子只能吃1个橘子。而且,平日这个家庭给远方的老人汇款也带上儿子,让儿子帮忙填写单据;家里有好吃的,也让孩子负责送一份给住在附近的外公外婆。孩子长大了,考上了北京大学,成为非常有爱心和责任心的人。
3、培养读书习惯需要书香之家。孩子不喜欢读书怎么办?孩子不愿意认真做作业怎么办?当诸多家长为此问题困惑之际,孙云晓为家长们教育孩子“把脉问诊”。
“养成读书习惯的孩子,一辈子不寂寞,否则,一辈子不知所措。要孩子读书,就要培养孩子的读书习惯,而要培养孩子的读书习惯,就需要书香家庭的支撑。”孙云晓认为,教育孩子首先是教育自己,改变孩子,首先是改变自己。他讲了一个生动的故事,有一名教育局长教育孩子很出色,该局长谈及教育孩子的心得时说,每天晚上不管自己有多么累,女儿写作业的时候,夫妻俩也拿起书本看书,长此以往,女儿养成了爱看书爱学习的习惯,而他们夫妻俩也爱上了阅读。
孙云晓批评部分家长:孩子要看书,家长却看电视,孩子看不成书了,耳朵倒贴在门边“听”电视;孩子在做作业,家长却在家里打牌打麻将,孩子作业没法做了,只能东张西望。孩子教不好,家长就烦恼。但教育失败的症结在哪里呢?不在于孩子而在于家长,因为在一个问题孩子的背后,一定有一个问题家庭,问题父母绝对多于问题孩子。
现场互动:我们非常需要专家的指导
在孙云晓的报告会上,精彩不断高潮迭起,家长们迫不及待地请教孙云晓关于教育问题。以下是家长们与孙云晓的对话:
家长:读一年级的女儿看见同学穿得漂亮就很嫉妒,怎样纠正孩子的嫉妒心理?
孙云晓:一年级孩子的问题不是问题。小孩子的反应是很直接很直观的。这需要引导(可以通过讲故事),告诉她:那个同学的确穿得很漂亮,你的也很好,很干净。可是别人喜不喜欢你,主要看你的品德好不好,不只是看你的衣服好不好看,有爱心、爱学习、有礼貌,大家才会喜欢你。
家长:不让孩子参加各类兴趣班,好像落后了。你怎样看待?
孙云晓:发展特长可以。但不能强迫,要根据孩子的愿望商量。不要指望孩子学什么都能拔尖。每个人的智能结构是不一样的,存在差异,要根据孩子的特点适当选择。不能让孩子得不到玩耍和休息。每天最少要有一个小时的玩耍时间和一小时运动的时间。小学生每天要睡眠10小时。
家长:孩子在学校发生的事情都不告诉父母,咋办?
孙云晓:大多数孩子都愿意跟父母说自己的事。不说,有两个原因:一是性格原因,二是孩子觉得说了对自己没有好处。如果说真话要受到惩罚,肯定不说。
家长:教育好孩子最重要是改变好自己。可是我们不知道怎样改变自己?
孙云晓:我们最容易犯的错误是自以为是,很容易冤枉孩子,往往认为孩子的言行都是不对的。其实我们很多观念是不对的。我提倡童言无忌,胡说八道是孩子成长的重要方式,不能把孩子的特点当缺点,不能用成年人的思想揣度孩子。
家长:怎样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孙云晓:现在很多孩子受不了一点挫折。我们要懂得,孩子总有一天会受到委屈、遇到困难、遭受打击,我们一定要学会对孩子说不,并坚持到底。父母要做孩子的路标,告诉孩子有些事情是不能做的,不能什么都由着孩子,一定要有规矩。让孩子从小勇于对自己的过失承担责任。
家长:儿子读三年级了,还能与母亲拥抱、亲吻吗?
孙云晓:没有被父母拥抱过的孩子都是有问题的。孩子需要我们的拥抱、抚摸,这有利于心理的健康发展。我建议,孩子让你拥抱,能抱多大就抱多大。
家长:用加减法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对于不配合、不听话的孩子怎么办?
孙云晓:孩子是千差万别的,很难用统一的模式去教育。一定要针对孩子的情况、特点、需要去设定方法,适合才是最好的,天下难事必做于易。要找到他的兴趣点,调动积极性,不能强行训练。教育孩子要有耐性,三分教,七分等,成长是个过程,不能急。
家长感言:教育孩子需要我们的共同努力
家长李育青:听了今晚这场讲座感受很多,自己一向都特别重视对孩子的知识教育。没有考虑过怎么才能培养健康人格和良好习惯。听了讲座后,我要学习耐心地与孩子交流,要学会倾听艺术,搞好亲子关系。
家长谭高仪:今晚对我的启发很大。“良好的习惯是良好人格的根基,训子千遍不如培养一个好习惯”,我今后一定要重视这点,因为要让孩子养成好习惯父母也要以身作则,好父母要与孩子一起成长。
家长陈子麒:听完讲座我感受最深的是,要认真倾听孩子的感受,与孩子做朋友。
家长林可佳:这场讲座非常精彩,使我们受益良多。家长要学会倾听的艺术,让孩子把困难、快乐都能与自己分享,家长不但要教育好孩子,也要做好父母。(团市委学校部、市少工委办公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