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视儿童值得警惕
孙云晓
新华社记者拍的新闻图片《顶着烈日参加演出的小学生疲惫不堪》耐人寻味。特写镜头展示给我们,前一个女琴童流露出困惑不解和难耐的表情,后一个满面愁容的女孩则累倒在琴案上。据报道,这是8月8日在辽宁省葫芦岛市举行的“创新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型古筝演奏会”,以学生为主的两千多名选手在烈日下演出4个小时。
组织者的用意不难理解,2007年8月8日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倒计时一周年的庆祝日,用“创新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型古筝演奏会”的方式来庆祝,自然可以一举数得。也许,正是这种似乎正当而又独特的创意,才能获得诸多方面的批准或支持,因而能组织以学生为主的两千多名选手集中演出。然而,这项儿童活动的致命弱点在于忽视儿童,它忽视了儿童的健康,忽视了儿童的权利。
无论以何等神圣的名义或以何等权威机构的力量,只要是涉及未成年人的活动,就必须符合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原则。2006年12月29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草案)》,并于2007年6月1日起施行。修订后的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三条规定:“未成年人享有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等权利,国家根据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特点给予特殊、优先保护,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新闻图片《顶着烈日参加演出的小学生疲惫不堪》表明,该活动显然忽视了未成年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小学生在发育中,其身体机能既活跃又娇嫩,抗疲劳和抗日晒的能力远不及成年人。举例而言,小学生上课为什么40分钟一节呢?就是考虑到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因为小学生的注意力只有30分钟左右,并且容易疲劳,所以40分钟后需要休息和活动。可是,葫芦岛的这个古筝演奏会却让儿童在烈日下演出4个小时!真不知这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其实,这幅新闻图片反映的问题,在现实生活中比比皆是。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对教育的焦虑,人们容易过多地指责孩子,如批评孩子娇气,或说孩子体质糟糕等等。的确,娇弱是今天许多孩子客观存在的缺陷,应当加强和改进教育,但是,真正的教育必须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作为根本指针。儿童只有先得到保护,才能获得发展。
完全可以预料,随着北京奥运会等喜庆事儿的一天天临近,全国各地的庆祝活动会如海洋一般一浪高过一浪,花样翻新层出不穷。希望《顶着烈日参加演出的小学生疲惫不堪》这幅新闻图片能为我们敲响警钟。实际上,北京奥运会的首要目标是办成人文奥运,也就是说,要办成一个以人为本的奥运会。毫无疑问,在一个确立了儿童优先法律原则的国家,各种涉及未成年人的活动,都必须将尊重和保护未成年人的权利作为神圣不可侵犯的原则来执行,这才符合人文奥运的精神。我们要防止染上忽视儿童的毛病,更要警惕养成忽视儿童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