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孙云晓
孙云晓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01,305
  • 关注人气:83,17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网络如何才能让青少年如虎添翼

(2007-06-26 11:41:41)
标签:

孙云晓文章

 

网络如何才能让青少年如虎添翼

 

                          孙云晓

 

 

青少年的名字是今天,青少年的发展是不能等待的。在网络文化风行的今天,如何为青少年成长创造文明健康的网络环境,在全社会树立良好的网络道德风尚,是一个重大而又紧迫的任务。

青少年的本质特点和最大需求是发展。因此,判断所有与青少年有关的环境与教育的好与坏,就有了根本的标准,即一切有利于青少年发展的环境和教育,就是好的环境和教育;一切不利于青少年发展的环境和教育,就是不好的环境和教育。确立这样的评判标准之所以有价值,是因为在网络狂潮呼啸而来的时候,人们的认识发生了太多的混乱。比如,在对青少年上网成瘾的海量报道的同时,出现了网络妖魔化的倾向,似乎互联网就是海洛因。这种误导造成许多家庭禁止孩子上网,甚至让父母们产生了网络恐慌,这显然是不利于青少年发展的。与几千年来的求知方式明显不同的是,21世纪最重要的学习是学会管理知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换句话说,是否能够有效地掌握互联网这个工具,在相当程度上标志着是否有效地学习。毫无疑问,从有利于青少年发展的角度看,完全应当支持和引导他们学会使用网络。

     问题在于,当青少年热情拥抱互联网的时候,的确出现了不少网瘾现象,我们该怎么看待呢?从表面看,人们会指责许多不规范的网吧,指责他们诱惑未成年人进入,指责他们要钱不要下一代。人们也会批评某些网站或网络公司用色情和暴力来吸引眼球,将他们视为罪恶之源。应当说,这些批评和指责大都是有充分依据的,是合情合理的,有关方面需要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为青少年成长创造一个文明健康的网络环境。但是,这样就真能解决问题了吗?显然是远远不够的。如果说,解决网络的负面影响需要表本兼治,这就是治表而非治本。

  我常常思考一个问题,我去欧美考察发现,那些国家的网络是非常发达的,可青少年网瘾现象似乎远没有中国突出,中国的青少年为什么比许多国家的青少年更容易上网成瘾呢?

2005年11月23日,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在京发布《中国青少年网瘾数据报告(2005)》,这是我国首次正式发布的有关青少年网瘾问题的调查报告。 该报告显示,我国青少年网民中有网瘾比例达13.2%,另有13%的青少年存在网瘾倾向。其中,男性青少年有网瘾比例为17.07%,女性青少年有网瘾比例为10.04%。 这是什么概念呢?2007年1月23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第十九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调查报告,截止到2006年12月31日 ,中国的网民总人数为13700万人。按一般规律推算,80%的网民为35岁以下青少年。也就是说,今天的青少年网民人数约10960万,其中有网瘾的青少年约1447万,另有约1425万青少年存在网瘾倾向,加起来将近3000万的青少年受到网络伤害。这是何等惊人的数据啊!

 长期以来,人们大都认为,容易上网成瘾的是那些学业失败和人际交往失败的青少年。可是,2007年1月7日,北京市青少年网络依赖戒除“虹”计划项目科研成果的发布,让人有了完全不同的新认识。经过一系列研究和临床实践,中科院心理所“虹”计划项目组专家已描绘出“青少年网络问题谱系”。而在此次调查描述出一个在学生群体中存在的网瘾高危人群画像:他们往往学习成绩好,自我感觉也较佳,老师和父母往往对这部分学生寄予厚望。但其中一部分在接触网络后往往迅速陷入其中,出现一系列心理行为问题,甚至不乏恶性事件。“最典型的就是,大一学生当中,一些人很快陷入网络问题。很多父母都在说,自己的孩子在沉迷网络之前多么出色,而沉迷网络之后反差又如何之大。”中科院心理所高文斌博士说,不少“好学生”成了高危人群,而这里的根源之一是家庭、社会对孩子从小到大的评价标准。“从小到大只有一个衡量标准的单一评价体系,这是网络成瘾的一个首要因素。”高文斌博士说,这个问题是造成我国青少年心理发展要素不能满足的最主要原因。

  “社会、家庭、学校等外部环境中,单一评价体系占据主体思维模式,充斥青少年教育领域。”高文斌解释说,大部分好学生在小学以及中学阶段一直处于学习成绩单一评价体系中。当这些好学生进入大学或进一步社会化时,遇到大量困难,心理发育需求不能满足,很容易发展成为网瘾青少年。

         在我看来,中科院心理所“虹”计划项目组专家们的研究与发现是值得重视的,尤其是“单一评价体系是网络成瘾的一个首要因素”的结论,开始触及问题的实质。但是,我认为单一评价体系是以升学考试为中心的应试教育的核心,它不仅伤害了学习成绩好的学生群体,更伤害了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群体,甚至可以说,它伤害了每一个学生及其父母和教师。换句话说,应试教育必然导致教育的荒废,即表面上看,单一评价体系下的教育抓的很紧很紧,而实际上,真正的教育被荒废了,因为教育的核心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培养健康人格。庞大的并且源源不断产生的青少年网瘾患者队伍的出现,就是教育荒废的最有力也最可怕的证明。

   在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的今天,我们必须对网络文化有科学的态度,即坚持积极利用、大力发展、科学管理,以先进技术传播先进文化,促进和谐文化建设,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特别应当指出的是,青少年不仅需要文明的物质环境,也需要强大的心理环境,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全面有效地推进素质教育。说具体些,社会要有对青少年的正确舆论导向和支持系统,家庭与学校的教育要变单一评价体系为综合评价体系,尤其要确立以培养健康人格为教育的核心,让每一个青少年都有成功的幸福的体验。所谓健康人格至少应有5个指标:1、自信;2、友善;3、有责任感;4、善于自我管理;5、有抗挫折的能力。完全可以相信,只要综合素质提高了,网络不但不会伤害青少年,而会让青少年如虎添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