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90后”挑战老师的知识面

(2007-05-21 13:56:42)
标签:

孙云晓教育评论

分类: 我的访谈及消息
“90后”挑战老师的知识面
2007-05-19 01:04
    ::作者 Peter Ford

  ::编译 朱庆和

  受网上大量信息的刺激和鼓励,中国青少年打破了几百年来的传统,开始在课堂上挑战他们的老师,抒发自己的见解。

  中国当代中学生身穿印有欧洲球星名字的运动衫,下载每周播放的《越狱》电视剧,听美国说唱歌手“50美分”(50cent)的音乐以及看日本漫画,他们与世界文化直接接轨。

  这使得这些孩子们产生了新观念。有朝一日,这些新观念可能会改变这个国家的治理方式。“互联网给了中国孩子翅膀。”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说。

  许多孩子借助这些“翅膀”,去挑战那些有关他们应该怎样学习和学习什么,以及应该如何尊重权威的公认看法。“现在的学生会反问,‘为什么?’如果你不能给出满意的回答,他们就不认可你说的话。”北京一所私立学校的年轻教师赵红霞(音译)说,“在我们那个年代,老师的话就是对的。”

  刚满18岁的北京中学生托尼·胡表示,“90后”一代的中国年轻人,与他们的长辈“截然不同”。他说:“我们有更多获取信息的途径,我们上一辈的人除学习之外一无所知。”

  这样的看法可能有点武断,但孙先生认为它本质上没有错。他说,“90后”一代的孩子更自信,更有经验,他们更愿意大胆挑战比他们年纪大的人,“因为他们把互联网作为学习的手段,他们当中很多人周游四海。他们有更多获取知识的途径。”

  这往往令教师们招架不住。在北京一所大学培训老师的珍妮·李说:“我学的是书本上的,这些孩子却从整个世界汲取知识。”赵老师表示,这样的孩子更难教。她说:“上课时很难让他们集中注意力,因为他们已经知道很多了。当老师的不得不拓宽自己的眼界。”

  如果赵老师都觉得难以跟上学生,那些年龄稍大的老师就更不用说了。“很多40岁以上的教师对学生的新知识和自己无法掌控局面感到不自在。”天津第一中学的年轻教师严明(音译)说。

  身处全球化的这一代中国人能否改变中国的面貌?这引发了争论。

  托尼·胡对此表示怀疑。“我不知道我们的个人主义可以改变这个环境多少。”他说,“中国的模式已经确立多年了。如果我们改变不了环境,环境就会改变我们。我们得生存下去。”

  研究员孙云晓抱有更大的希望。他指出:“90年代后出生的孩子们参与意识强,民主意识更强,这是个鲜明的趋势。”

  而天津第一中学的严明则预言:“如果孩子们真有机会用不同的方式思考,那么他们会变得更富创造性,会更好地独立解决问题,不会对别人言听计从。”

  (::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5月14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