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孙云晓给天下父母的14个忠告 |
分类: 我的访谈及消息 |
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错! |
|||||||
|
|||||||
中新浙江网4月3日电 孙云晓简介 孙云晓,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副会长。20年来,已出版40余部著作,《夏令营中的较量》震撼全国;10年来,在150多个城市,作1000余场青少年专题研究报告。 最新著作:五元家教法——《忠告天下父母》丛书:《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和孩子一起成长》、《好习惯是一生的资本》和《警惕童年恐慌》等5册,由浙江少儿出版社出版。 女儿的一封挑战书 2006年3月24日《现代快报》登载了一封女儿的挑战书,内容是这样的: 张××: 我感谢你生育了我,但我不是你的奴隶,我是一个自由的人。从今天开始,如果你还想要我这个女儿,必须做到如下十条: 1.不许动我的书包、抽屉; 2.不许看我的聊天记录、日记; 3.不许强迫我穿你买的超级难看的衣服; 4.不许拦截我的电话; 5.不许当着亲戚朋友的面说我比别的孩子差; 6.允许我每天晚上有1小时的自由支配时间; 7.允许我每周日休息时9点起床; 8.允许我的朋友到家里做客; 9.允许我听孙燕姿、周杰伦的歌; 10.允许我反驳你的意见。 如果你做不到其中任何一项,我宁可露宿街头,去做小偷,也要毫不犹豫地离开这个家,让你永远也找不到我!我说到做到! 看了女孩的自白,相信许多父母心里并不舒服:我们千辛万苦在外面打拼,不都是为了他们吗?这些孩子也太没良心了,一点儿都不体谅父母! 公平地说,现今的父母的确不容易,既要面对社会生活各种各样的变化和挑战,回到家除了操持饮食起居外,还要劳神操心地教育孩子。一年到头身心疲惫,最后竟然好心赚了个驴肝肺,父母们备感委屈也在情理之中。 但是,我想对父母朋友说几句肺腑之言:千万不要不分情由地怪罪孩子,也不要盲目地责备自己,既不是今天的父母教育无能,更不是孩子“一代不如一代”,而是大多数父母没有意识到当今的时代已经发生巨大变化,我们面对的教育对象已由简单变为复杂,而教育方法却停留在简单层面上,当然会有很多的不适应。 子女为什么难教育 原因之一:孩子比父母教育得多 有这样一个有趣现象:过去是大人很神秘,很有权威性,孩子不了解大人;如今倒过来了,孩子很神秘,孩子知道的许多事情大人不清楚,大人不了解孩子。这就是信息时代带来的根本变化。 一个中学生告诉我,现在许多父母都是“菜鸟”。我问他你们是什么鸟啊?他自信地说,我们当然是“老鸟”喽。在某些方面,孩子的信息的确比我们多,这就是信息时代出现的新问题——信息不对称。那么信息多的一方就可能歧视甚至欺骗信息少的一方。这就是父母管教孩子变得困难的原因之一。 原因之二:只有医生没护士 很多父母常拿自己小时候和现在的孩子相比。觉得那时候父母好像并没有费太多的心思教育孩子,但孩子往往成长得很顺利。可今天呢,费的心血多,教育出的孩子问题也多。 其实,很多父母忽略了一个情况,那就是在多子女时代,孩子成长的许多问题往往不需要父母出面,而是在兄弟姐妹之间就解决了。一位心理学家曾打过这样的比方:“父母就像医院里的医生,兄弟姐妹就像病房里的护士。医生只在大问题上给你些帮助,而护士却每天陪在你身边。” 原因之三:白杨身上摘松子 2005年9月,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进行了“中国中小学生学习和生活的现状与期望调查”。调查发现中小学生的父母对孩子的期望过高,与现实可能性严重脱节。 所以父母教子要有平常心,“不做人上人,不做人外人,要做人中人”。应该品味孩子的心声:“因为我是菊花,所以请别让我在夏天开花;因为我是白杨,所以请别指望从我身上摘下松子。” 好习惯是银行利息 习惯是长期训练出来的,不是号召出来的,更不是唠叨出来的。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老师。 一、好习惯带来好运气 孩子在儿童时期最好的教育莫过于养成良好的习惯。所谓的好孩子一定是有好习惯的孩子,所谓有问题的孩子一般都是坏习惯较多的孩子。习惯与人格相辅相成。一个坏习惯使你丧失了良机,而一个好习惯则使你走向成功。 人在自己的一生中,要不断培养各种良好习惯,小到饮食习惯、睡眠习惯、卫生习惯,大到接人待物、礼仪礼貌、工作学习等方面的习惯。习惯就是养成规矩,“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凡有良好习惯的人,一般都会有较高的素质和修养。 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得更形象:好习惯是人在神经系统中存放的资本,这个资本会不断地增长,一个人毕生都可以享用它的利息。而坏习惯是道德上无法偿还清的债务,这种债务能以不断增长的利息折磨人,使他最好的创举失败,并把他引到道德破产的地步。 二、改正坏习惯用减法 北京有一个妈妈,儿子上五年级,写作业磨蹭。在教育专家的指导下,妈妈开始采取措施培养习惯。 一天,妈妈发现儿子写1个小时的作业站起来7回,一会儿打开冰箱看看有什么好吃的,一会儿打开电视看看动画片开始了没有…… 妈妈对儿子说,你是一个很聪明的孩子,但是我刚才给你数了数,1个小时站了7回,是不是太多了。我看你写1个小时的作业站起来3回就差不多了吧。儿子一愣,说3回就3回。妈妈就说,你如果1个小时内站起来不超过3回,当天晚上的动画片随便看。儿子高兴得不得了。有奖必有罚,妈妈又说,先别开心,如果你1小时站起来超过了3回,电视就不能看,包括动画片。 结果5天下来,儿子有3天做到了,这3天兴高采烈地看了动画片。但是有两天忘了,不能看动画片。这样对孩子有很强的激励,一想到1个小时只能站起来3回,就会慢慢地去控制。 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妈妈。从她的经验中,可以总结出习惯培养的基本方法——加减法,也就是说,培养好习惯用加法,改正坏习惯用减法。你想让孩子拥有什么样的好习惯,就千方百计让他将好的行为不断出现,出现的次数越多,好习惯越牢固。 另一只眼睛看教育 ●要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孩子的创新精神。 ●梦想是儿童解放的神奇力量。因此,捍卫童年就要捍卫儿童梦想的权利。 ●不要用成人的选择挤满孩子的每一天,而要给孩子的自由发展留出广阔的空间。 ●好的环境胜过许多教育。 ●父母们教育孩子的水平或许可以分为三等,一等父母用眼睛教育孩子,二等父母用嘴巴教育孩子,三等父母用拳头教育孩子。 ●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无批评教育是伪教育。 送给父母的忠告 忠告1:儿童时代是一个胡说八道的时代,这不是缺点,而是他们成长的一个特点。我们要尊重儿童的未成熟状态,童言无忌才能健康成长。 忠告2:从来没有一个时代像今天这样需要以孩子为师,反省自身,保持童心,两代人相互学习,共同成长。 忠告3:家里有个青春期的孩子,就要备一本性教育的书。但是,更重要的是父母要以身示范,让孩子看到什么是真正的男人和女人,什么是真正的爱情和婚姻。 忠告4:全部儿童教育的使命可以概括为8个字,那就是发现儿童和解放儿童。发现儿童就是发现儿童的潜能特点和成长规律,解放儿童则是解除捆住儿童的各种束缚,捍卫儿童的权利。 忠告5: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前提是尊重孩子。父母是否了解和尊重孩子关乎孩子一生的发展。 忠告6:别看孩子弱小,强大的力量正孕育在弱小之中。真正的教育就是唤醒孩子心中沉睡的巨人。 忠告7:没有爱就没有教育,问题在于爱有真假之别,犹如真假种子之别。假种子坑农民坑一季,假教育坑孩子坑一生。 忠告8:孩子是在体验中长大的。我们不能代替孩子成长,就不能代替孩子体验。 忠告9:溺爱孩子根本不是爱,而是一种软暴力,是对儿童权利的剥夺,其实质是不把孩子当成一个真正的人。 忠告10:每一个来到这个世界上的人都是成功者,教育的任务就是使他们继续成功。成功并不完全是排他的,因为人人能成功的新理念是:成功就是发展,成功就是选择,成功就是和谐。 忠告11:心理健康的12字秘诀是:认识自己、接纳自己、控制自己。无论是父母还是孩子,如果能做到这12字,一生的幸福就有了保障。 忠告12:所有那些鼓吹可以成批制造“神童”的方案,都是以赚钱为目标的骗人方案。孩子是千差万别的,成长的道路是各种各样的。凡是忽视儿童个性差异的认识和行为,都是违背科学规律的。 忠告13:教育孩子要避免那种一做什么就要当状元的想法。状元意识就是悲剧意识。“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口号是制造童年恐慌的宣言。 忠告14:如果父母和老师对“好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宽容过多,会使他们的弱点变成隐患,甚至是“定时炸弹”。无批评教育是伪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