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孙云晓作品评论 |
分类: 为您服务 |
一本写给父母的书
――读孙云晓《我的家怎么了?》肖川 我们创造了时代,同时,时代也在浸润着我们的知、情、意、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从而悄然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样态。这种改变既是发展的契机,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一些问题,反映到家庭中就是父母与孩子之间原本暖意融融、一团和气的关系,在时代的冲击下正走向消解,取而代之的是彼此间的疏离、抱怨和不解,父母对孩子充满困惑,孩子对父母满是疑问。“我的家怎么了?”成了盘旋在父母心头的疑团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孙云晓先生的力作《我的家怎么了?》正是对这一时代问题的积极应答。科学始于问题,无论理论多么艰深,也总要以生活为源头,以现实为立足点,以问题为直接指向,只有发现了问题才有可能去自觉地解决问题。孙云晓老师深谙此理,在开篇就凭借自己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敏锐的洞察力,以“父母对孩子的十大困惑”即:“为什么今天的孩子这么难教育?”,“为什么今天的孩子总顶牛”,“为什么孩子会疯狂追星?”,“为什么孩子会早恋、早孕?”,“为什么孩子会离家出走?”,“为什么孩子这么能花钱?”,“为什么孩子不会交朋友?”,“为什么孩子爱‘煲电话粥’,狂发短信?”,“为什么孩子上网成瘾?”,“为什么孩子痴迷电视?”和“孩子对父母的十大疑问”
即:“爸爸、妈妈为什么不给我自由?”,“爸爸、妈妈为什么总逼我考前十名?”,“爸爸、妈妈为什么非要让我上特长班?”,“爸爸、妈妈为什么说话不算数?”,“爸爸、妈妈为什么不陪陪我?”,“爸爸、妈妈离婚了我怎么办?”,“爸爸、妈妈为什么把我推给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为什么对我的朋友说三道四?”,“爸爸、妈妈为什么总是训我?”,“爸爸、妈妈凭什么老玩不让我玩?”的形式,对在父母与孩子身上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归纳与梳理。但这些问题的选取并不是随意的,而是作者长期深入生活、体验生活、观察生活的结果,具有其典型的特征:一、这些问题具有很强的普遍性,几乎在今天每一个孩子、每一位家长身上都有所体现;二、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作者不是简单地重复旧有的问题,而是着力揭示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出现的新问题,如“为什么孩子会疯狂追星?”,“为什么孩子爱‘煲电话粥’,狂发短信?”,“为什么孩子上网成瘾?”等,都为我们当今时代所独有,即使一些看似旧的问题,也被赋予了新的时代意义;三、具有迫切性,这些问题都是父母面临的较为棘手的、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对这些问题的处理恰当与否直接影响着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及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然而,问题的出现也并非总是坏事,每一问题都有其产生的必然性和存在的合理性,正如作者所言孩子追星是“实现同伴认可”、“自我确认”的需要,因此对于孩子身上所出现的问题必须深入分析,理性对待,努力追寻、探察其产生的根源,从而正确全面认识所存在的问题。在揭示了当前孩子及父母身上所出现的问题之后,孙云晓老师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条分缕析的深入剖析,指出了问题产生的原因,明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从而进一步深化了人们对问题的认识。对问题的分析最终是为了引向问题的解决,而正确恰当地处理问题,则需要具有生活的智慧与艺术。在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学识渊博,富有生活经验的孙老师又“向家长支招”,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而办法总是具体的、现实的、融于生活之中的,作者对于解决办法的述说也绝不是空洞的说教,泛泛而论,而是将其具体化,“对症下药“,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如孩子“顶牛”的原因多多,类型多多,不可一概而论,作者在对每一类型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分别提出了相应对策。然而,教育不是抛洒在生活中的零星碎片,而是一项系统工程,基于此,在本书的最后一部分,作者又以“教子成功的十大招数”的形式,从教育方法、教育使命、教育秘诀、教育理念、教育前提、教育核心、教育根本、教育心态、教育基础、教育必修课等十个方面对当代家庭教育进行了完整诠释。但这也绝不是空洞的说教,作者依然是从现实入手,从问题出发,在对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阐释教育,给父母支招,指出父母的当为与不当为。总而言之,《我的家怎么了?》是本写给当代父母的书,它以“是什么”(揭示问题)、“为什么”(分析问题)、“怎么样”(解决问题)为基本路径,全面系统地阐释了当代家庭中在父母与孩子身上所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这对于父母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构建和谐、融洽的亲子关系,为孩子的成长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
前一篇:冬宫画像5
后一篇:城市孩子与打工子弟宜交融不宜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