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现代教学的本质是对话和交流

(2006-09-28 08:47:05)
成长的过程本身就是我们教育的终极目的

一个教师,总要思考,我们所从事的行业的本质是什么,就像一个人总会思考,人的生存的本质意义一样,不管你愿不愿意思考,在面临着死亡的时候终究还是要思考自己存在的意义。

我们所从事的教育的本质是什么?

我曾经听福建师大的余文森教授对现在的教学观阐述时提到:现代教学的本质界定为对话和交流。

教学的过程是师生相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当然包括师生的知识和情感的对话,包括教师对文本作出个性化的解读,学生在理解对话的技巧中学会了同文本,教师,自然,以及周围世界对话的技巧。也就是说,在对话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既是对话的客体,同时也是相互对话过程中的主体。

我又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要获得对话的技巧呢?难道我们学习仅仅是为了获得某种同自然同社会以及自我反思的技巧吗?难道技巧本身会是我们的教育的最终的归宿吗?思维是一种工具,可人绝对是不应该只作为一种工具的价值而存在的。

我认为获得技巧并不是我们教育的终极的目的,教育的终极目的是成长,而成长的没有终极目标的,成长的过程本身就是我们教育的终极目的。

我们使用对话技巧和同自然和社会和谐相处,使用对话技巧和自己对话,思考自身和谐问题,这就已经是教育目的。目前许多教育就是因为偏离了教育的本质,比如,一个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被家长强制要求必须学诗琴书画,如果在孩子发展的过程中没有这一份的需要,这就违背了教育原则,如果孩子对诗琴书画有需求,你没有为之提供发展的条件这也是违背了教育的终极原则。如果把学习诗琴书画做为一种职业的先期的训练,那更的偏离教育之道远矣。

教师通过对话唤起学生对话的欲望,从而学习对话的技巧,任何外来的未经客体允许的输入都是不正常的都会遭到抗拒的,哪怕这些思想以及冠以如何的高尚的理由,都是不被允许的。建构理论提醒我们,内化的成功是因为本身存在着认同的构架,学习只能在此基础上进行建构,进行建构的扩大,知识如此,思想亦是如此。

教育偏离教育本质还表现在教师无法在教学过程中得到灵魂的提升,教育不仅成为压迫孩子的健康成长的工具,同时也成为妨碍教师专业和思想道德成长的阻力,灵魂工程师是追求的不再是灵魂的高尚,追求的是工程师的待遇,这是教育的不人道之处,这是现有教育张扬学生成长却忽视教师成长的恶果。

侠客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