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用户1197151844
用户1197151844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89,276
  • 关注人气:83,17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对孩子说“不”是成年人的责任

(2006-05-04 07:42:57)
分类: 我的文章
  如果把孩子比作驾驭小船试航人生之海的小船长,那么,父母与教师便是导航的罗盘和灯塔,必须时时提醒缺乏经验的小船长,哪里有险恶的暗礁,哪里是畅通的航道。
  毫无疑问,处于导航者的位置,如果只是赞赏小船长的勇气和智慧,而不发出前方险情的警告,恐怕与谋杀者无异,尽管他可能爱心无限。
  美国的一位母亲塞斯娅·怀斯写了一本书叫《别闹了,孩子》(中译本《可以对孩子说不》),我看完后十分惊讶:这是美国人写的书吗?怎么和中国父母的想法一样呀?美国的孩子不是很自由吗?他们的父母怎么会有那么多惩罚措施呢?
  这使我不禁想起了一个朋友给我讲的一个故事。
  有一个外国的妈妈领着8岁的女儿到中国朋友家做客。朋友准备欢迎客人的晚餐,告诉大家,晚餐准备的是西餐。8岁的女孩一听:吃西餐吗?她觉得中国人做的西餐肯定不好吃!她就说:今天我不吃冰激凌。因为按照惯例,吃西餐最后上一个甜点,一般是冰激凌。
  没想到朋友的妻子做的西餐很好吃,冰激凌也很诱人。一端上来,8岁的女孩眼睛都亮了,直嚷着:“我也要吃冰激凌,我也要吃冰激凌。”但是主人在做的时候是按份做的,做的份数正好,并没有女孩的份。朋友的妻子就想把自己的那一份让给孩子。
  没想到外国妈妈说:“NO!我的女儿刚才说过她不吃冰激凌,她今天就不能吃冰激凌。”可8岁的女儿一个劲地说:“我要吃冰激凌,我特想吃冰激凌。”朋友的妻子心软了:“给她吃吧!孩子嘛,经常说话不算话。”
  可是外国妈妈仍然坚持说:“NO,她自己说不吃,她必须对自己说过的话负责任,今天她不能吃冰激凌的。”
  我觉得这位外国妈妈十分理智,试想,当孩子有了这样的一次经历,她今后说话能不注意吗?她还能乱说吗?我常常说,孩子是在体验中长大的,不是在说教中长大的,正是这个道理。有了这样的亲身经历,她就会记忆深刻,刻骨铭心地记着:今后要慎重,想好了吃还是不吃。
  我想,我们做父母的要向这位外国妈妈学习,要敢于对孩子说“不”,让孩子承担自己决定的后果,切身的体验就会难忘,这就是深刻的教育。
  我记起我女儿上小学五年级时的一件事。
  女儿经常领着一个邻居的小弟弟一块玩,两人在附近一家饭店的停车场玩得很开心。保安人员最怕孩子在停车场玩,为什么呢?因为他担心孩子拿石子划汽车,只要划一道这个保安就完了,汽车损坏说明他失职,而且他也赔不起钱。他的责任就要求他要把孩子轰走。可是小孩也有逆反心理,结果女儿就领着小弟弟藏在汽车后边,拿石头敲地,敲得保安心惊肉跳,就过来追他们。女儿倒很狡猾,她事先已经侦察好了,从饭店到家有一个铁栅栏门,小孩可以钻过去大人钻不过去。只要保安一过来,他们就跑,一过了铁栅栏门就逗这个保安。保安想了一招,这一天铁栅栏门没锁只是挂了个钩,可女儿不知道,于是她带着小弟弟又开始在停车场敲地,敲完了就跑,保安就追。女儿一听身后的声音不对,原来保安追过来了,门开啦,她就赶紧往家跑,吓得魂飞魄散。
  我感觉不对就问她怎么回事。女儿说,我们跟保安捣乱,他把小弟弟给抓走了。
  我一听就明白了,就跟女儿说:你是姐姐他是弟弟,你是主要责任人。他是跟着你捣乱的。现在出事了,你跑回家了小弟弟给抓走了,你能在家呆着吗?
  我女儿不懂我什么意思,我对她说,你现在赶快出去找保安,有什么责任你来担着,把小弟弟给放了。
  可女儿一个劲地直摇头,我不敢!我不去!
  我说,不行,你今天必须去,你今天不去承担责任,明天你怎么有脸去见小弟弟呢?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爸爸相信你是好孩子,好孩子要敢作敢当,你一定要去!
  我女儿没办法了,哭着去找保安了,这个事情终于解决了。
  父母要学会对孩子说“不”,因为对孩子说“不”, 其实也就是在培养孩子的责任心。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父母们却犯了一个很大的错误,就是让孩子放弃了责任。譬如当孩子犯了错误的时候,许多父母都会替孩子赔礼道歉,渐渐地让孩子感受到原来发生任何事情父母都会帮他解决,甚至认为父母替他赔礼道歉是天经地义的事,有什么事由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替他承担。孩子慢慢就会成为任性、自私、不负责任的人,这就是我们教育的一个失误。
  没有责任心的孩子长不大,父母不要剥夺孩子体验责任的机会,让孩子在体验中成长,然后他才会永远记住自己的责任。什么事情最难忘,往往就是教训非常难忘。不论孩子有什么过失,只要他有一定能力就应当让他承担责任,这才是现代父母的真正爱心。
  父母要敢于对孩子说“不”,我的教育建议是:
  藏起一半爱心。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依赖别人是坏习惯。我们要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孩子成为一个自理自立的人,一个基本的标准就是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对自己负责任!如柴洁心老师所说,做父母的要藏起一半爱心,凡是孩子能做到的事情,我们不要替他去做,放心地让孩子自己体验犯错误后的苦头。苦头吃上一些之后,他就会慢慢地改掉坏的习惯,而且他记忆很深刻。
  申明规矩。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父母要事先和孩子定好规矩。如外出购物或到餐馆吃饭时,要规定孩子:不能买计划外的东西,不许吵着要额外的东西吃等,还可以事先提醒孩子:如果不守规矩,我们就走。
  适当运用“命令”。往往由于孩子的年龄太小,可能因为经验不够或者胆量不足而不敢或不愿意承担责任时,需要父母运用“命令”,要相信孩子的潜力,有时用“命令”强制孩子去体验,可能效果会更好。
  选自孙云晓著《好父母 好方法》,漓江出版社2006年1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