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尊重生命,是对儿童发展意识的唤醒
生命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时刻处于发展之中。生命的发展是自主的、创造的、生成的。每一个人都是一个天生的学习者,拥有自主发展的天性。每一个儿童都是自身生命发展的主体,拥有自主发展的潜能。尊重生命,就要尊重生命的自主性,唤醒儿童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激发儿童发展的潜能,让儿童成为生命发展的主人。
然而,长期盛行的应试教育人为地制造了众多的失败者,蒙蔽了儿童自主发展的意识,使许多儿童丧失了发展的信心和希望。应试教育是以选拔为目的的教育,在应试教育下,考试分数成为衡量学生素质的唯一标准,而升入高一级的重点学校则成为儿童发展的单一目标。调查发现,父母对儿童的学历期待与现实可能性严重脱节。91.7%的父母希望孩子获得大专以上学历,其中54.9%以上的父母希望孩子读到博士学位,但大学扩招到今天,高校入学率也只在19%左右,能获得博士学位的更是少之又少。如此高的期望和要求,注定了众多儿童将成为失败者,丧失生命发展的信心;如此单一的发展目标,阻挡了众多儿童成长的梦想,抹去了生命的色彩。
另外,教育中还存在着大量的不当教育方式、方法,剥夺了儿童自主发展的机会,压抑着儿童自主发展的意识,使儿童丧失了自主发展的能力。例如,我们的教育往往过于苛求学生,调查发现,只有三分之一的教师能经常鼓励学生,而且他们表扬的80%以上的是学习尖子和学生干部。而另一方面,不允许学生辩解、不喜欢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不守信用、推搡打骂学生、挖苦嘲笑学生、要求或暗示学生送礼等现象仍在部分教师身上存在,这些消极的教育方式伤害着儿童的心灵,摧残着儿童的自尊和自信。又如,我们的教育对孩子最经常的要求可能就是让孩子听话,但实际上,只要求孩子听话,却剥夺了孩子思考和选择的权利与机会,使儿童丧失了发展独立性和自主性的机会。再如,我们的教育设定了太多的标准答案,不鼓励儿童表达个人的见解,不鼓励儿童创新求异,而缺乏创造的生命也就没有了生命的活力,更难以实现生命的自主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