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M遍天下

标签:
老友hermes大牌zara饭统网北京 |
分类: 猪猡纪 |
人人都爱H&M。。。。。。吗?
天有不测风云,远方老友忽然驾到,陪吃陪逛是必须的。花钱活动遂继续轰轰烈烈地展开。
呵呵,出来混,总是要还的。当年俺去人家城市蹭吃蹭喝时,并没见人家皱一回眉。当然,伊回家拍上门后是否曾掩面大哭,就不晓得了,哈哈~~
有心省一点,遂殷殷上了饭统网。谁知该网难用得紧,费了十牛三虎之力,也没找到“每人80元+淮扬菜+王府井”的所以然。怪不得该网流量一直平庸。还好老友重穿不重吃,一个劲儿说“随便吃两口,赶紧带我去逛那传说中的H&M”。
东方新天地美食一条街的一品小笼,我像个怀揣坏消息的非职业探子,迟迟艾艾开口:“那个什么,H&M,并不像你在各家时尚类报刊上看见的那样让人欲罢不能……”
老友曾多次电话&短信&MSN我,表述其对H&M的景仰。不过她从来没去过任何一家H&M店,只见过我穿的一件H&M家的毛衫,连称好看,这500元花得值。不过她并不知道该衣下文:没多久它就起了毛球。与之配套的一款H&M金色叶片状胸针只戴了两回,叶片后的别针就毅然断掉了。只要体型不变,有些衣服在衣橱里可以呆半辈子,但H&M不是的。这不是它的销售诉求。
估计有此遭遇的远不止我一人。但为何H&M依然火遍全球,同类仿大牌店ZARA、MANGO乃至C&A等,远不是它对手哩?还得说它的心理战术抓得妙。
比如,女友对它的了解,就是通过各家时尚类杂志上,H&M与各色大牌比肩的单品精美图片,价格却只是后者的零头。哪堪得它还动不动联袂名家设计推出限量版,“引得顾客冒着蒙蒙细雨,清晨6点就在其门口排出好几里路,开门不到10分钟便哄抢一空”。它在北京的开业酒会,请尽全城的时尚界人士不说,更请了熊黛林等N多风头正劲的“国际”明星名模。
当时它的前门旗舰店,前后好几里都戒严了不说,更有数百名保安手拉手,跟抗洪救灾似的围成人墙,非请莫入。搞得附近大妈们都十分好奇,抓住我连问:“姑娘,这是什么牌子的衣裳?一定很贵吧?”当听说不过数百元一件衣裳,几十元一件饰品时,很是想不通:“也不贵啊。排场搞这么大,我还以为要好几万元哩。”
还有一个妞,因为没有请柬而被围在外头,急得都快哭了。揪住我们就像揪住一根救命浮木,再也不撒手:“求求你们,带我进去吧,我就是老喜欢H&M了!以前老跟女友趁周末打飞的去上海狂买,现在好了,北京终于开店了!而且一开就是两家!你看看,你看看我的包,H&M的!鞋,H&M的!手镯也是。还有内裤……内裤你们看不见,也是!今天我女友来不了,求我给她带一件限量发售的孔雀服回去。你们看看,她把钱都给我了,我要是完不成任务,她肯定会哭的!”
眼见该妞的鼻子一皱一皱,嘴巴一扁一扁,眼睛一闪一闪,打算抢在她女友前头哭,我们只好把她带进去。后来越琢磨越觉得:她好像H&M请来的托儿啊……
但估计这妞还真不是。据我所知,H&M的粉丝有的是。这么说吧,名媛富婆们有多爱Hermes们,这些人就多爱H&M。无他,后者一直以前者的邻居,乃至亲戚自居。伊是攀向大牌的一个支点,或者说前奏。起码貌似是。不知Hermes们在媒体上,看见自家精心原创&制造的产品相片,与抄袭者的堂而皇之地并列在一起,心下会有何感想?
不出所料,穿惯了PORTS1961的老友进去呆了不到3分钟就出来了。“人太多,空气差,一堆破烂。”她抱怨说。幸好她是出门说的,否则不遭店内拥堵粉丝们的板砖,起码也得遭冷眼。
本来今天打算“假公济私”,陪老友逛H&M时,顺便拿下那款:杂志热力推荐款的巴掌大奶油色蕾丝小手包。
虽然:1,它的实物没有杂志上的图片好看;2,它实在太小,顶多放一支唇彩一只手机一包纸巾,对于劳动密集型妇女来说,委实没啥效用——但我还是决定下手。
因为:1,它很便宜,仅售69.9元。2,它娇嫩楚楚的样子,意喻着一种骄奢淫逸、呼佣唤仆的生活方式——只不知这一回,该包跟哪个大牌有关?
然后我还是没买:就剩一个,已经抽丝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