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你还想从生命中得到更多吗?

(2007-06-21 18:12:27)
分类: 每周书
   你可以更健康、更快乐,感觉与一切生命有联系。这是可以做到的,就在你这一生,就在你目前的工作与人际关系中。你不需要为此改变外在的世界,你所需要的改变是内在的——关键就在于你自身……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外一则)

 你还想从生命中得到更多吗?

 

你满足吗?

你快乐吗?

你健康吗?

你觉得自己有所依靠吗?

你还想从生命中得到更多吗?

 

……夜深人静扪心自问,我猜,你的答案可能与我、与大多数孜孜追寻着所谓幸福的世人一样,多半是犹疑乃至结舌的。

 

为什么会是这样呢?难道我们不是每天都在尽可能勤恳地工作、希冀认真地恋爱、努力踏实地思考、纵情投入地娱乐?怎么忙来绕去,反而大都应了曹大师雪芹的谶语: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

 

也许,是到了停下来,重新辨识一下路径与行径的时候了。

 

这并不需要自责,盘古开天地以来,乍出江湖便三头六臂四角俱全的只有哪吒,谁不是在荆棘与鲜花、笑眼和泪光的纠葛撕扯中学着活下来的?在立志剔透“爱与亲密”这个浩大的命题之前,本书系的两位作者,英联邦针灸师麦卓基和加拿大精神科医生黄焕祥也都已经开始各自的人生旅程了。而谢天谢地,经过漫长35年严谨与活泼并行的实践和研讨工作,他们得到了他们想要的——一套尽可能趋近生命这家伙暗藏至深的那罐蜜糖的秘密通路:关乎健康,爱与生命的懂得,或者不。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科学家”的伟大头衔之外,黄焕祥和麦基卓更堪称“人性的艺术家”,在艰辛有趣的研究工作中,他们慷慨地将自己泼洒了进去:从上个世纪70年代初遇开始,他们便一起探索什么是真正的亲密,至今依然如此。哦请不要误会,他们所谓的“亲密”(intimacy,源自拉丁文intimus,意指内部)并不等同于性,而是指彼此深入了解对方,互相袒露自己,而不是保持距离、隔绝孤立。因为“一段亲密关系是突破自我和持续成长的最好机会,它可以带来信心、分享、接纳与不带自我责难的个人责任”,而“与人有联结,与自己有联结,就会促进我们的健康”。

 

地球人都知道,事实上这非常难以做到,因为大部分人认为:自己不管为了什么原因哀伤,都容易被别人从负面的角度解读;另一种常见的想法就是不应该与人分享哀伤,应该让爱我们的人快乐,而不是沮丧。所以人类的存在处境是孤独而分离的,永远不可能完全了解别人,只能了解自己对他人的经验,也许我们能够通过方便的社会和物化的世界来适应分离,但人与人之间永远是分离的。为此,由“共鸣”开始,二位作者将“相知”以至“相爱”的过程喻立为“关系花园”,只要悉心学习感悟,每个人都可以是从中获益良多的灵性园丁。

 

当然,也许这只是漫长人生的些许微光,但好在,它使我们发现一条通往安宁身心的可能路途。

“爱与密语”的实修指南《懂得爱》、《懂得健康》、《懂得生命》(身心灵课程引领讲师胡因梦推荐),麦卓基、黄焕祥著,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2007年5月,定价26、22、32.00元。

 

本书精彩语录:

成为完人要付出的代价是:你必须全然放弃安全感的追求,伸出双臂迎向生活的危险;你必须像对待爱人般拥抱世界,却无法轻易得到回报;你也必须接受痛苦即是一种存在的状况。

 

社会的要求往往没有考虑到个人的需要和利益。为了适应社会,人们通常失去了为自身着想的能力。他们毫无质疑地遵守文化中的道德规范,以期减轻存在的焦虑,但在焦虑减少的同时,生命也变得萎缩,个人自发的创造力遭到扼杀。在这场交易中,人得到了安全感,但是却失去了思想的自由。

——《懂得生命》

 

共鸣是同理心,不是同情心。同情心是将人物化的态度,是以权力为基础的纡尊降贵,伴随着想要照顾别人的渴望。同理心则非常人性化,是通过坦诚和脆弱而有的亲密参与。共鸣能使人连接到自己最深的本质。

——《懂得爱》

 

人类在后半生需要踏上一条内在的灵性旅程。有时候疾病过程也是旅程的一部分……当人发现了个体的自我,他们就会发现自己与宇宙的模式共振。

——《懂得健康》

  

 

好玩儿才是硬道理

你还想从生命中得到更多吗?

 

 

    窥视完日本(见《窥视日本》)窥视印度(见《窥视印度》),“杂记”(见《河童杂记本》)完又“素描”(见《河童旅行素描本》)——从2005到2007,短短三年间,这名自发自动、热情洋溢地将自己正经的本名改作稀奇的“河妖(注:“河童”意即“水怪”)”的趣味主义者,已在中国积聚了相当多的FANS。

 

这一回,这位主业为“日本当代具代表性的舞台设计家”的“老顽童”,窥视的是从“服装设计师三宅一生”到“总理大臣中曾根康弘”——各行业名流的“工作间”。 也只有河童这样立志将“好玩儿”作为终生追求的人才能想出这样奇妙的“窥视”角度吧?秉承一向的无厘头风味,轻松嬉笑间,我们已了悟得许多日本以至世界级名人&大师的日常举措、成功秘诀。当然,大师们也不会轻易放过这位慧黠亲和的朋友,几乎每一篇且文且图——事实上,这也正是河童独树一帜的作品特色——的访问喉头,都伴随一篇同样趣味横生的“反窥河童”,这名“终生制顽童”的层出不穷顽劣故事被揭了个底儿掉。

《窥视工作间》,妹尾河童著,三联书店2007年5月,定价21.00元。

 

本书精彩语录:

“菜肴是有生命的,不迅速拍摄,就会错过时机。这是做怀石料理的辻留先生教给我的道理。必须要抢在几秒钟之内一气呵成地拍下盛菜气势和热气腾腾的感觉……让看到照片的人感叹‘哇,看上去真好吃’,这是我的宗旨。”(——注:作者“窥视”美食摄影家佐伯义胜的摄影工作室时的记录。)

 

河童是个电话魔鬼,深夜一个人在自己的房间里一边画一边给我打长途电话……对于一般人的电话,都是“喂、喂”的开头,而河童来的电话则发出“咕—、咕—”的猪叫,无可奈何我也以“咕—、咕—”、“汪汪”、“嘎欧、嘎欧”等动物的叫声来回应。你还想从生命中得到更多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