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看热播的《金婚》。刚开始还嫌这不好那不好的,看着看着就进去了,
进到故事里,回到那个久远的年代,居然看上了瘾。
金婚50年,这期间有争争吵吵打打闹闹,还有很多抱怨和诱惑,甚至两个
人还曾有过分手的念头,不过,最后还是走过了50年。
两口子吵归吵闹归闹,这就像是辣椒面和胡椒粉,上火,呛鼻子,但是还提味儿呢,倒是冷战和沉默才是感情的致命杀手,似乎显得俩人都挺有涵养,其实,是心胸不够宽,或者不够自信,说一句软话,又不会矮三分,鞠一个小弓,又不会真折了腰子,夫妻无理可辨,道歉不分男女。这点应该向郑同学学习,虽说长裤包裹着的膝盖早已经跪出了茧子,但却换来了外人面前越来越光鲜的面子,前晚聚会,六对夫妻,只有郑夫人帮着老公时不时地擦干净嘴角残留的蟹黄和酱汁,让郑同学的自豪和满足完美暴露,那份光鲜,鲜过所有的海鲜。
两个人领了那一纸文书,就不再是两个人,而是一个整体,要分开没那么容易,撕开的不仅仅是一张纸,而是一大团理不清的血脉骨肉。老话说,这夫妻俩人过着过着就长一块儿了,他的脑子长在她的心上,她的胳膊被他的肩膀担着,他的自尊闪现在她的眼神里……
更掰扯不清的是两个人的父母和兄弟姐妹,还有同事朋友,碍着面子,还有情分,你说,怎么分得开?
他和她的核心当然是孩子,为了孩子连自己的命都可以不要的母亲,还有什么委屈不能受,为了孩子操劳奔波的父亲,也是可以随时赴汤蹈火的。话又说回来,夫妻之间有什么深仇大恨不能化解?无非就是浪漫越来越慢,琐碎越来越碎,日子越过越难过,那就忍受。当一切渐渐成为习惯,习惯之后,就觉得日子本来应该如此,就不再挑三拣四怨天怨地了。
领那一纸文书,要先做好割舍自己的准备,因为要接纳另一半,甚至更多,接纳他的家人,他的朋友,他的工作,还有他的坏毛病。割舍自己时,会感到疼,会觉得不甘心,可是,我们的手心就那么一点点大,总是要先舍,才能后得啊。
如果,没有那份勇气,就谈谈情说说爱,仅此而已;如果,能像我们的父辈那样无私无畏,敢于担待甘于付出,再谈婚论嫁,不迟。
今天是中秋,是一个属于多情人的节日,没有别离的煎熬,就不会感受到团圆的喜悦,金婚金不换,路长情更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