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是去同里意外的发现,照片的作者叫陈光松,照片里的老人75
岁了,为了吃饱或者感恩活着
。
同里有一个大宅子,很空,有很多面雪白的墙,于是,周围的艺术家和学习艺术的同学们就想借这块地方展览他们的作品,碰巧,被我赶上了,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这幅照片,我用我的相机把它翻拍下来。
老人叫班玛科,生活在川西,终身未婚,也从未离开过这个村子,一直跟侄儿生活。从照片上看不清楚老人吃的什么,我只能模糊地猜想老人一天生活,但是,有一点很清楚,因为色彩的鲜艳醒目,那就是老人头巾上的红花和左手的翠绿戒指。这勾起了我对老人50年前的生活的好奇。
川西,一直深深地诱惑着我,从雅安往西,康定有情歌悠扬,甘孜有奶茶糌粑和纯朴的风情,如果抽得空闲,从成都往西走半个月,就可以和照片中老人不期而遇。
老人的形象,似乎很早就存在我的记忆里了,模糊而亲切。所以,意外地在江南小镇看到这张照片,有泪流的冲动。
开始想象:50年前,班玛科也能磨得一手飘香的豆花,内心也有着云淡风清般的爱恋,或许,左手上的那枚翠戒就是一个失约的信物,把她整整一辈子的欲望约束了;也或许,头巾上的红花,就是班玛科自己绣的呢,传说雅安是女娲补天的地方,雅安女个个都是巧手慧心,而且,五月间,整个川西就会铺满艳美的杜鹃,花山花海。
50个春秋就这样轻而易举地碾磨了一个水灵灵的生命,如果是我们,50年后,又会怎样?
能否也像班玛科一样,为了吃饱或者感恩活着?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