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dd皮箱褥子支柱虎背熊腰北京 |
分类: 酸酸 |
车过石家庄,DD不经意拿出一串钥匙,沉甸甸的一大把,大大小小的金属钥匙夹在他肥厚五个指头中,光芒耀眼。
DD从一大钥匙中拣出最小的一把说:“我刚来北京时,就这一把小钥匙,他锁着我的全部家当,现如今,我手里攥着这一大把钥匙。”
DD比我早来北京,93年,他才19岁,就到北京上学。
实现理想,应该是他的第一精神支柱。
DD是家里的独子,临来时,DD他妈把一张虎皮褥子和一条羊毛毛毯打包装在一个老式皮箱子里,怕虫子咬,还在箱子里藏了樟脑球。
DD为人厚道,爱打抱不平,很仗义,虎背熊腰,有一身力气,小时候就跟着文化馆的父亲学拍照片,很有灵性。DD运气好,毕业就跟着腕儿们开始做纪录片,摸爬滚打好几年,从拎盒饭开始,后来做摄影,再后来成为栏目一根顶梁柱子。
DD曾经为一件小事看不惯,揪着一个比他块头小两号的小子要凑他,我们担心如果那一拳下去,那小子一定眼镜碎了,鼻子歪了,满口喷血,孰料还没等我们拉架,那小子一句话瞬间扭转了紧张的局面。
那小子说:“你可以把我打倒,但是,你打不死我。”DD 铁青的拳头松开了。这句话憋在他心里也已经很久了。
或许,这句话也是DD漂在他乡,支撑自己的另一根柱子。
从那以后,DD的拳头收敛了很多,他说那句话让他觉得,谁活得都不容易,越是弱者越需要挣扎的勇气和毅力,同情心让他渐渐成熟。
让DD挺着撑下来的,还有一根支柱。DD的老家,是西北的土城煤都,一年有360天被煤烟和黄土笼罩着,离开那个暗无天日的地方,是他父辈的愿望,而DD是孝子,爸爸的这个愿望就成为他的第三根支柱。
三根支柱,支撑着DD流浪不流泪;可以累趴下,但不能被打倒;支撑着他的尊严,支撑着他把一把小钥匙攥成一大串钥匙。
DD到北京住过好长一段时间的地下室,好在他一年有300天在路上,即使偶尔在北京,回去睡觉的时间加在一起也不过400小时,而这400小时里还有390小时是在美梦或者酒醉的朦胧中度过的,所以,地下室对于DD来说,大概只剩下看门阿姨给他洗衣服的美好记忆。
期间,DD还搬了几次家,都是他正在外地拍片子,接到室友电话,说房东又撵着搬家呢,DD委托室友:“那你就替我把上了锁的那个小皮箱搬走,其余的东西不要了。”
那个从家乡拎出来的老式皮箱,里面的东西,新的替代了旧的,旧的就在搬家的路上丢了,DD丢掉的东西中包括已经被虫子咬坏的虎皮褥子和羊毛毛毯。但是,皮箱还是那只上了小锁头的皮箱,一直跟着他,直到DD有了自己的家。
现如今,DD也算是混出来了。
DD有了城市中心的140 平米的大房子,雕梁画栋的厅堂,院子里种着西红柿黄瓜,桃呵杏呵什么的。家具全套中式柜橱,那只老皮箱被放在储藏室的角落里。DD依旧把那把小钥匙挂在身上,外加一大串的大钥匙。
这套房子,DD倾其所有付了首付,其后的30年,他每年的每个月都要还贷给银行差不多4000元。一串大钥匙就是一个沉重的枷锁,生生把一个虎背熊腰的汉子套住,好在DD生性乐观豁达,好在他虽将为人父,可仍有虎犊子一般的力气和精气神,好在他还有个不错的吃饭手艺。
最最关键的是,现在,DD又有了第四根支柱支撑着他:为人夫为人父。
一路上,我们说起从前的一拨人,或貌合或神离,或独身或同居, DD都不屑。他说,现在他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老婆孩子热炕头,好好过日子。
昨天是爸爸节,32岁的DD也是一个准父亲了。昨天下午,我们去吃农家乐,进了村,很多事情就由不得自己,原以为自己不胜酒力,可是,有了鲜翠水灵的黄瓜,筋道韧性的酿皮子,还有朴实豁达的老乡,这酒就是怎么都不醉人。一杯一杯又一杯,爽得一身汗接着一身汗,那叫痛快!
喝了酒,我们真的上了房,房顶很平,从屋顶放眼望过去,远处是一道道梁,一道道坎,绿油油的玉米叶子还没抽穗,傍晚的落日红灿灿的,我们一下子听懂了信天游的豪迈和走西口的婉转。
站在房顶上的几个人,除我之外,他们都已经是孩子的爸爸。想当年,我们都是拿着一把小钥匙,锁着不值钱的一点念想,藏着无法言说的一串梦想,漂着来到北京,然后,大钥匙渐渐多起来,担子一点点沉重起来,梦想却一点点单薄削弱了,整个人也逐渐被挤压成麻木的照片,最后定格-----无怨也无奈。
回来的路上,我们相约,将来一起去湘西或者束河。最好,那个时候的那些地方,还是人烟稀少,过客从容,容得下我们慢慢变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