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再见!2012,你好~~
(2011-12-31 13:09:07)
标签:
杂谈 |
分类: 说说小家事 |
2011,再见!
我真是极其雀跃地坐在这里写这篇博客——想来,这是我进产房前最后一次坐在电脑前了,趁咚姐睡午觉的时候,我终于可以放心大胆地打开电脑,而不用担心她又伸着胳膊想要我把她抱上电脑桌,嗯,你知道的,她上来之后,要玩我的彩色圆珠笔、吃我的小点心、还要自己从我的迷你饮水机里接水喝……这些看起来统统不可怕,但做了妈妈后才知道,你会怕她用圆珠笔戳到自己、怕点心渣飞溅得乱七八糟、怕水洒满一桌子,当然,如果她高兴了,会在你的电脑键盘上嘘嘘一下……谢天谢地,我们现在有了无线键盘和无线鼠标,只要看见咚姐的小脑袋出现就赶紧关掉放到高处……
可是,还是很欢喜。
我的咚咚,过了元旦就要满一岁九个月了,在这喜庆的日子里,叮叮也会来报到。TA是个男孩子还是个女孩子呢,这真是个谜题,我们全家都很好奇,但还是按捺着,等待谜底真正揭开的一瞬。所以,人生中,从没有一个元旦像这一次这样让我们期待憧憬并兴奋不已。
21个月的咚姐,是个神奇小宝。
继20个月熟练掌握双脚跳之后,她在21个月时无师自通地掌握了前滚翻,于是,在我家的床上,你一不留神,她就会打个滚从这头到那头,把人们吓一跳。运动天赋这回事,我保证不是从我这里遗传的。作为一个50米加速跑连续跑8次都维持在8秒9(也就是55分)的人来说,我中学时代的体育老师早就败给我了。那么咚姐,实在是我家的一朵奇葩了。
但,这朵奇葩,她在运动神经大发展、大繁荣的同时,语言却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停留在外星阶段。她喜欢拿一本书 ,一手翻页,一手一行行地指着字念书,但念的内容都是“哥哥咿呀一都大许些库呀些突突”之类,我们一个字都听不懂。难为她爸每次都点头,特别真诚地说“咚咚你说的太对了”……
当然,后来,咚姐终于开始说地球话了,但是“不知道”叫“不掉掉”、“不睡觉”叫“不睡笑”、“宝宝”叫“伯伯”、“我爱你”叫“我爱咦”、“葡萄”叫“不斗”……
说得最清楚的几个词,一个是“爸爸”,专门用于晚上12点不睡觉还想黏着爸妈玩的时候,一边敲爸妈卧室的门一边大声喊着这个词儿,那个软绵绵的小动静儿总让她爹无法抵抗,乖乖开门放她进来。
还有一个是“爷”,这纯属看人下菜碟,因为只要想干坏事儿,比如偷吃妈妈不让吃的东西的时候,就会叫“爷”,因为她知道爷爷是全家最没有原则的人,是最顺着她、最好欺负的人。
剩下一个词就是“宝贝”了,她显然深谙自己是全家人的“宝贝”的这个事实,只要碗被碰倒了、床被尿湿了、爸爸清理刮胡刀的小刷子被玩丢了……之类的坏事发生时,只要妈妈问“这是谁干的”,她都会仰头睁大眼睛糯糯地答“宝贝呀”,末了还要缩着小鼻子笑得眼睛眯成一条缝……
也是这一年,咚姐仍旧是个吃货。
2011年年初,她在十个月的时候学会了自己吃饭,发挥十指潜力抓馒头、豆芽之类的物体,兴高采烈。一个月后,她开始熟练地使用勺子,用手抓的馒头、用勺子舀的豆子、用手捧的粥碗,都有区分。看她吃饭真会觉得世界如此美好,有饭吃、香喷喷,是人生顶幸福的一件事。现在想来,因为咚姐吃得好、睡得好、身体好,又比较乖,才给了我们要叮叮的勇气——事实上,在肚里揣着个叮叮十月怀胎的过程中,咚姐从未给我添麻烦,而我也没耽误带咚姐四处玩。说白了,我们娘俩儿,那是相当的合拍~~
2011年年末,咚姐已经成长到了上下宝宝餐椅如履平地的境界——只要奶奶喊一声“吃饭了”,大肚子的妈妈还没有挪到餐厅,她已经一路飞奔跑过去,迅速爬上爸爸的餐椅,然后再爬进那旁边自己的宝宝餐椅(说起来宝宝餐椅真是个好东西,它会规范宝宝的用餐习惯与和与大人共餐的意识,虽然不能急于求成,但合理如期使用并引导宝宝循序渐进地接受这物件,显然是好处多多),乖乖坐好,抱着自己的小盘子,殷切地看着大家。仍旧喜欢蔬菜、小米粥和蒸红薯一类的粗粮,喜欢粉丝粉条面条米线之类细长的食物,除了太甜的甜食,似乎也没有什么她不喜欢的吃食。
热爱冷饮,还欣赏不了哈根达斯,最爱肯德基和麦当劳那种3元甜筒,后来经观察发现,只有这种像屎粑粑一样一坨坨转上去的形状才是她心目中的冰激凌,其它形状的都不算。为了让她少吃点冷饮,妈妈时常要求“给妈妈一口吧”,绝大多数时候她很大方地递到妈妈嘴边,但发现妈妈真的毫不留情一口咬掉一半的时候她又会很焦急。但妈妈再次要求“再给我一口吧”的时候,她先是摇摇头,但一秒钟后还是会不舍地递到妈妈嘴边,眼睁睁看着另外一半冰激凌又少了一半……那个纠结的小表情,真是太喜感了!
还是这一年,咚姐随着年龄的增大,渐渐学会了“害怕”。
2011年年初的时候,神经末梢还不发达的咚姐打预防针时总是很顽强地毫无反应,但现在已经知道了那个鬼哭狼嚎的走廊对她而言意味着什么。基本上只要一脱衣服就开始挣扎,偶尔也嚎几嗓子,不过好在最多哭两三声就会被转移注意力,还算是个好哄的小宝。只是,必须承认,那个小泪眼儿啊,还有长睫毛上的小水珠,让恶趣味的妈妈一边看着小心疼,一边又很欢喜……
室内儿童游乐场,那才真是个“适者生存”的地方。妈妈办了张卡,常带咚姐去那里玩,当然在那里她不算最小的,可也不算大。某次四岁的小男宝欺负了某个三岁的小女宝,女宝哭完后,转身就来欺负我们一岁八个月的咚姐。咚姐被吓哭了,而她粗线条的爸爸这时还慢条斯理地在一边擦眼镜,并感慨说“真是个弱肉强食的社会啊”……在外面休息区坐着的孕妇妈妈表示很无语,只好递张纸巾,让这面瓜爷俩儿自己慢慢成长吧!
所以,也真是到了这时候,才觉得我们咚咚真是个小女孩啊,虽然她食欲很好很能吃,虽然她身强力壮翻跟头,虽然她的人生乐趣就是拎重物显示自己如斯强悍……但她会害怕电视里的炮声隆隆,会害怕突然骤响的电动玩具配乐,会快速缩到妈妈身后或怀里,紧紧抱住妈妈的脖子……我的小女儿,每到这时候,我才更加真切感受到,我是你的妈妈,是你很长一段时间里的依靠。
这一年,咚姐从喜欢撕书变为喜欢读书。
年初的时候,她不过九个多月,喜欢听“哧啦哧啦”的声音,但13个月的时候就喜欢印着文字的纸,18个月时就最爱听故事了——低幼读物的成功关键常常在于“重复”,比如我囤积了数百本绘本,但她最爱的还是《猜猜我有多爱你》和《可爱的鼠小弟》(系列),都是不断说同一句话,尽管场景不同或是发言动物不同,但话语本身重复性很大,便于2岁以下的宝宝理解记忆,而且画面简单生动、杂乱背景少、无复杂逻辑,容易产生亲切感。
其它经典绘本当然也各有可取之处,不过越是故事性强、色彩丰富切指向性明显的童书,越适合3+或者4+的孩子。由此可见,判断小孩子的阅读兴趣,实在是不能以大人的审美为依据。
这一年,咚姐从一个只能躺和爬的小宝成长为能跑能跳的活跃分子——其实她不到十个月的时候就扶着床走得不错了,但为了让她多爬一段时间,只要她站起来,我就把她按倒让她继续爬,多爬了两个月之后,一岁的咚姐在我忙着搬家整理家务的日子里彻底解放:某天我正在叠毛衣的时候突然看见身边矗立着一个毛茸茸的小脑袋,看见我看她,她大笑两声转身晃着走开,走了7步,扑哧摔倒。第二天走了17步,摔倒。第三天,她就从我家南阳台走到北阳台,然后很少摔倒了(因为纯属顺其自然,迄今平衡性不错,走姿也算好看,没有罗圈腿)。所以,人们都说孩子学走路的日子大人如何辛苦……呃,其实,这个阶段我们完全没有经历。在咚姐的人生中,“自学成才”是个重要特征……
也是在她能跑能跳之后,我才有机会目睹了她模样上的十八变——夏天去姥姥家度假,她天天驻守在沙滩上挖沙子、挖蛤蜊、看人放风筝,很快就晒成一颗小煤球,害我在那几个月里一直担心我们家的丑姑娘将来会嫁不出去。但当秋天到来,煤球又变回白汤圆,我不得不承认,尽管不知道咚姐将来会不会像她妈妈一样越长越残,但仅目前而言算是个漂亮小姑娘——走在超市里回头率还算高,也乖,所以常去的几家饭店里的服务员阿姨都很喜欢她,看见咚咚进门,连带着妈妈都可以享受好座位……所以,我最喜欢从周五开始一直到周日都带咚姐在外面混,先逛超市,再吃各种美食,然后去游乐场或是去公园亲近大自然。嗯,咚姐,你省心,我才省力。
就这样,每天每天,我都在所有可能的时间里,认真端详那张小脸蛋,恨不得把她的每个动作都拍成照片或者视频,予以铭记。我怕忘记,怕多年后再不记得她小时候那些可爱的小瞬间,怕她自己永无法找回童年的痕迹。我想记住她的一颦一笑,还有她小屁股上软绵绵的手感、全身上下洋溢着奶香的味道。我多希望她每天都缩在我怀里,腻着我,香喷喷。但一转眼,她就要长大。
一切也不过就这么一年光景。
2011,就这样过去。
这一年,她学会了自己在小便盆上嘘嘘和嗯嗯(当然这个过程中发现便盆的形状也是很重要的,坐着不舒服的便盆很难得到宝宝的青睐,换个坐着舒服的便盆才比较容易培养宝宝定时定位入厕的习惯),爱上识图卡片,会说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并作出相应的手势,会说“鹅鹅鹅曲颈向天歌”(当然发音依旧很奇怪)……这是发生巨大变化的一年,我琢磨着,明年还会有翻天覆地的变化,因为这是她从小宝到幼儿园大宝的过渡年,想必会有很多有趣的惊喜。
我期待2012年咚咚的成长,以及叮叮的到来。
这几天,在我的床边给叮叮搭起了小榻,咚咚姐似乎很喜欢那个小小的却温暖的区域,昨晚已经爬上去体会了一下,还顺利在上面撒了泡尿,完成了圈地运动。到现在,她还是有点不太明白叮叮到底是妈妈的大肚肚,还是即将出来的一个小宝宝,她以为宝宝就是咚咚,而所有大肚子里面都有叮叮……但,她真的很喜欢妈妈的大肚肚,每天抱着亲,轻轻抚摸,好像在跟里面的叮叮打招呼。
就这样吧,人生还有什么不满足?
我想要的,不过如此:愿叮叮咚咚相亲相爱,愿2012顺遂平安。
2011,再见。
2012,你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