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岁的疑问、答案,以及长大
标签:
杂谈 |
分类: 聊聊小话题 |

————————————————————————————————————————————————
这是我的读者给我的一则留言,看着这个,我突然想说点什么。
因为我想起了我的十七岁。
十七岁的时候,我很叛逆。
彼时我刚从一所省重点中学A中来到另一所省重点B中,离开A中的原因很简单:因为我不喜欢某位老师的趋炎附势,甚至因此而讨厌那位老师上的数学课。讨厌是种强大的情绪,几乎没怎么费劲,我就从一个小学时参加过数学奥赛的学生,堕落到中考数学刚及格。即便是换了学校,但因为毕竟都是省重点的缘故,B中分数线也不低,我中考成绩仍然差1.5分,交了六千元钱换个委培生的身份,编入普通班,前路迷茫,无限挫败。
恐怕,那几年的心路历程,那些失望与绝望,对好学生们而言——比如我家呆哥那种一贯资优生——永远体会不到,也理解不了。
所以,那时候是真的傻。傻到拿别人的过错惩罚自己。
可是,又不得不承认,在那个年纪,也悟不懂成熟的思想。
然而上天怜悯,突然出现奇迹——我要很感谢我在B中遇见的第一位语文老师,她居然肯定了我的作文,那些在A中永远不超过70分的文章,在她眼里,居然焕发微弱但生动的光彩。她手把手帮我改正,引导我学习叙述的技巧。推荐给校报,让我第一次看见自己的名字变成铅字——尽管只是校报。
我开始懵懂地想:难道,我也有了不起的地方?
后来的一切就是我曾经在博客里讲过的了:我们几个志趣相投的少男少女一起组建了母校历史上的第一个文学社,在校团委支持下拿着介绍信去采访,第一篇通讯发表在我们那里的日报和晚报上,还拿了那年的晚报社通讯二等奖。50元稿费,我给自己刻了一个藏书章。
父母开始觉得自己的女儿居然也很神奇,老师开始觉得这个孩子有待开发,当善意的目光堆砌在一起,生活打开新的一页——17岁,我开始写小说,试着投稿,一年后开始给一些校园杂志写专栏,那年也是高二,我的稿费让自己变成了一个小富婆。
然而,最可怕的一切也刚刚开始。
说可怕,并不是用来形容当时的环境,而是我不够成熟的心智——我亲眼见过不公,见过这世界的不美好,自己又算已经收获了一些读者的尊敬,很有一点恃才自傲。在自卑+自负这两种情绪的夹击下,我开始怀疑世界+鄙视众人,然而偏偏,在课堂上、学校里,我又极度恐惧,初中时代后遗症让我十分害怕被提问背课文或者回答问题什么的……那时候我觉得,生活中没有哪里是让我可以自信并感觉安全的角落。
以上那些问题,我也问过我的爸妈,我在激烈地抨击完种种社会上的不公平现象之后,发表了我对这社会极度绝望的宣言。然而,我爸妈的回答,当时我不赞同,现在看来却如此中肯。
他们说:许多事情并没有答案,没有人有资格去界定这个世界,如果好奇,可以自己去观察,多走点路,自己去判断。
谢谢他们不断的鼓励,以及引导,我带着希望长大,跌跌撞撞,经历过被背叛的伤心和目睹过种种不公之后,我仍然愿意相信:这世界并不是非黑即白。如同这世上一定有好也有坏——坏人也会有优点,好人也会有劣根性,
所以不能因为眼睛所见的一隅而对这个世界丧失信心。
将来,在我女儿十七岁的时候,我会同样告诉她:请保持对这个世界的信心,不是为了政治,不是为了噱头,而是因为,一旦信心丧失,你会少很多快乐。
现在,让我们把话题转回到上面那位读者的提问。
我想,其实现实是这样的:世界上没有100%的好,正如同没有100%的坏,总不能因为我们身边没有,就否认其存在。事实上,我生女儿前准备了好几个红包,最后都没送出去……反倒是生完孩子后,为了表示感谢,呆哥买了一堆水果送到护士站,聊表心意,然后我们就出院了。
所以我相信,好医生一定是存在的。而如同管桐,他也会有人情往来,但他在现阶段不会为非作歹,至于将来,我不敢论定,只是的确有些人一辈子都没有为非作歹的心思。但,管桐是哪种,只能交给时间去证明。
所以,我想,这位读者,你的父亲一定是爱你的,所以害怕你因为理想主义的天真而受到伤害。
但,父辈与我们终究是隔了二三十年的时光,或许,他们在岁月的磨砺中已经忘记了当他们在我们这样年轻的时候,对世界的期待,以及怀揣这种期待勇往直前的过程。
告诉儿女这世界的现实没有错,我将来也会告诉我的女儿那些表象后的真实,但,我也会告诉她,任何人与事的多面性。毕竟,我们所有正在行路的人都不得不面对这样的拷问:谁就真的一点龌龊的小念头都没有?谁就真的没做过一点点任何程度上的亏心事?谁就没撒过谎没骗过人?
说到底,怀揣对善意的敬仰,以及对肮脏的拒斥,才能往前走。
唯愿你,坚持心底所有善良的念头,坚持干净的自己,同时也在这世事的转圜中保护好自己,在不违背自己良心与通行的正义感的前提下学会与人交往,必要时能够做出无伤大雅的妥协,然后,你会长大。
愿所有人,都能带着希望,也带着清醒,长大。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