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自己的声音

标签:
杂谈 |
分类: 谈谈小创作 |
昨天收到了《纸婚》的广播剧CD,播音员的声音很好听,配乐也不错。比较惊喜的是居然里面还收录了当初去济南故事广播做节目时的录音——告别电台N年后第一次听自己的声音,觉得很有一点陌生,不过效果还不错,欣慰ING~~
当然还有点念旧:上一次听自己的声音似乎还是在济南台做节目的时候,那是段何其美好却再也不会重来的时光,那时候制作人李老师似乎也不过就是我现在这个年纪,而我只有20岁,还带着满腔大学新鲜人的好奇与热情。在我眼里,比我大八九岁的李老师俨然就是个老年人,所以我总也无法叫他“大哥”,而始终叫他“李老师。如今10年过去,我生了咚咚,李老师携当年的搭档一起来看我的时候,说起他上小学的儿子,我才突然发现,今时今日,我终于找到了把他当大哥的感觉,而这个过程,居然用了10年。
10年,是他依然年轻,还是我终于长大?
那时候是真的小——还记得我们做的是档青年节目,叫做“青年演播室”,编辑和播音都是驻济高校广播站的活跃分子。一起做兼职的时候当然最容易发生故事,可惜我当时太愚钝,还晚熟,什么也没看出来。10年后再和当年的人们一起聊天的时候才发现我居然错过了很多八卦?居然当年的某名校广播站站长暗恋另一个学校的美女播音员,居然某某声线极好的小伙子追另一个极聪慧的女孩子到遥远的城市……居然大家还记得我当时多么憨,多么傻,完全是一副不开窍的核桃样子。
时光荏苒,再说起当时的自己,我能记起的只有第一次播音时的忐忑——那一脑门子汗水直接奠定了我今后无比彪悍的心理素质,因为从那以后,无论是上讲台讲课、上舞台主持,还是上考场面试,我都再也没有紧张过。
真是说起来都会笑的好时光。
印象最深刻的有两件事:其一是制作人帮另一个男孩子牵红线,对我说这个男孩子如何如何好、如何如何优秀的时候,20岁的我一脸崇拜的听着,听了半天都不知道人家为什么要说这些话。到最后制作人憋不住了,终于问我要不要考虑找个男朋友解决一下初恋问题的时候,我很真诚、很单纯、很淡定地回答:“我觉得我还小。”制作人当时的心情已经无从考据,不过我想我当时还真是很灭绝啊很灭绝……
其二是制作人说起关于普通话的话题,他说你们知道为什么你们的普通话再努力也不像是一个专业播音员吗?那是因为你们都习惯了只有在面对话筒的时候才用播音腔,而生活中你们照旧说那些掺杂着南腔北调的普通话,什么时候你们能在任何时候都说标准普通话了,你们的普通话水平才真正到家了。当时听他说这些话时,我们一群二十岁左右的男孩子、女孩子还笑,笑他的一本正经,笑我们自己做不到他说的这些。然后,就是10年,10年后,果然他说的都应验了——我的普通话到底是发展不成播音腔了,能够保持话筒前的标准发音已经算是不错。
所以后来,当我再回济南人民广播电台做节目的时候,我还专门去我曾经每周都要报到一次的1号直播间看了看——重新装修过,豪华多了,设备也先进多了,唯有我们的青春与记忆,沉淀其中,未曾改变。
好了,10年后再听自己的声音,居然扯出来这么多感慨。不多说了,先上张CD的片片吧——
里面都是MP3格式的文件,订购地址在当当,感兴趣的亲可以去看看,呵呵。
另外比较惊喜的是《纸婚》1+2正在当当限时抢购,据说这个是当当定制的,所以别处买不到。是两本书加一个小记事本,目前只售32元,HOH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