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附《纸婚》自序)
(2009-09-09 10:40:05)
标签:
杂谈 |
分类: 说说小家事 |
2009年9月9日9点9分,传说这真是个好日子、好时间。阿呆哥四年来第一次记住了我们的结婚纪念日,一早就发来庆祝短信,可惜我九点半才看见——大约是因为体内激素趋于混乱的缘故,我已经连日失眠,到昨晚,终于睡了个好觉。
说起我们结婚那天的过程,感兴趣的各位可以参见《十年花开》番外一的相关章节——大约就是正读研的我早晨一觉醒来发现是个好日子,便打电话给正在上班的阿呆哥,告诉他今天宜嫁娶。阿呆哥很高兴,揣上户口本和身份证就来学校接我,而我利用这个过程去系里骗老师们说我的身份证丢了要补办,于是老师开证明,送我去户籍处拿了自己的集体户籍卡……全过程耗时一个半小时,阿呆哥没求婚,所有老师朋友啥都不知道的情况下,我匆匆请示了我爸妈,就把自己嫁出去了。
那天在婚姻登记处门外,实话说,我也蹲在地上痛苦地后悔了一下下——以后分手就不叫分手,得叫“离婚”了,呜呜……商店里还能七日内免费退换货,离婚得花钱才能办,呜呜……
阿呆哥当时是什么表情我忘记了,但他是个乐观的傻子,所以我再怎么耍赖皮他最多也就是傻笑几声,几乎没有什么悬念。
四年后的今天,嗯,我很开心,因为我终于还是赶在四周年结婚纪念日之前送《纸婚》上市。这是我在结婚第二年时候的一个梦想,大约也是某天晚上睡觉前,我对阿呆哥说我要写一本反映新婚期、磨合期的书,虽然那时候我们自己还没怎么磨合好,但阿呆哥还是一如既往地投了支持票。此后,我就一直在等,等了一年,终于到结婚第三年的时候,我们磕磕绊绊地完成了这段磨合的过程,这才开始动笔,用八个月时间完成了这本小说。
我写这本小说的时候,阿呆哥在北京的大衙门里帮助工作,大约也是因为这个原因,两地分居状态下我的写作速度比想象中要快(事实上我这么磨蹭的人用12个月写一本书也不稀奇)。中间我去探望呆哥,仰头只能看见大衙门外面一堵高高的、灰色的墙。想进去参观来着,但被负责的小警卫堵在了外面。阿呆哥很无奈,只好自己进去拿东西,而我在外面等他。这个过程中我也没闲着,因为我一直蹲在马路牙子上饶有趣味地盯着小警卫看。左看看,右看看,他转身我就转身,他抬头我就抬头,他扁嘴我就冲他乐……到最后,那个恐怕还不到二十岁的小孩子的脸颊就一点点红起来,而我忍不住在内心狂笑。
四年,没什么要说的了,本来以为会有一个洋洋洒洒的总结,可是后来写了书,很多感想就进了书里,这里再重复也没有什么意思了。本来打算今天开连载的新坑,但是鉴于《纸婚》还想再更一点,所以延迟一下吧。这里要特别祝福我亲爱的娟娟妹妹,恭喜她在今天这个日子成为新嫁娘——结婚是件美好的事,我始终这么觉得。
最后附上《纸婚》的自序吧——不是为了宣传,而仅仅是因为,此时此刻,再没有什么语言,能比那篇自序里的某些话,更可以代表我的心情。
一点点的祝福,给我自己和阿呆哥:此后若干年,愿我们平平安安走下去,一起看虎虎或是猫咪健康成长。
要一起,做这世间很平凡,然而很幸福的一家人。
《纸婚》自序
一直想写这样一本书——
关于婚姻。
关于婚姻的最初程。
关于婚姻最初程里的那些磕磕绊绊。
关于磕磕绊绊的过程中,那些难以忘怀的烦躁、郁结、顿悟,甚或忍俊不禁。
这样的一本书,当然不会是灰姑娘的传奇,也不是豪门恩怨、乱世纠葛,而是柴米油盐的岁月中,一代人的成长轨迹——曾经,在所有人眼中,我们是“小太阳”、“小月亮”,是“温室里的花朵”,但花朵也要长大,终有一天这一代人也会集体走向婚姻。
其实,即便到这时,在很多父母的眼中,我们仍然是孩子,且还是放在手心里长不大的孩子。所以只有我们自己知道,尽管我们也常有些自私懦弱的小念头,但我们还是比外界所能想象的,要坚强、宽容得多。面对爱情与婚姻,我们中的每一个人都不完美,但我们当中的绝大多数人,还是一心一意想要把这条路走好。
说到底,我要写的,就是这世间最凡俗的生活中,年轻的我们,所攥紧了的、不放弃的未来。
于是有了《纸婚》。
八个月的时间,当我终于在与众多读者的互动中真的写完这本书后,我才发现,原来,就连我自己,都因为连载过程中的那些交流而越发感激我的父母、我的公婆、我的先生,以及我们这充满苦辣酸甜的生活本身。
所以,我要真诚地感谢所有关注这本书、参与留言讨论的读者,谢谢你们,让我一点点,走到今天。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这个故事中当然有我的影子,但又不是全部的我——管桐和顾小影的原型来自于四对小夫妻,而今正手牵手,一路跌跌撞撞地往前走。
但我奢望着,在这四对小夫妻之外,这本书能代表更多的人。
甚至能替我们传达这样的呼声:请所有爱我们的人相信,我们会很努力,去善待幸福,珍惜爱。
那么,谨以此书,献给爸爸妈妈的结婚30周年纪念日。
献给我和阿呆哥的结婚四周年。
献给普天下将要尝试、正在经历或是已然走过这段岁月的人们。
献给那段曾令我们痛苦、迷茫、欢笑、感慨的“磨合期”。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