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那年匆匆,《匆匆那年》

(2008-03-15 17:24:26)
标签:

杂谈

分类: 做做小评论
几乎是一口气看完了九夜茴的《匆匆那年》,很长,38万字,从1999-2007,是一群80年代出生的孩子们都刻骨铭心的年份。
因为这个时间段,足够所有80年代的孩子——无论生于1980还是1989——都变成法律意义上的“公民”。
于是,从这个年纪开始,所有人,都要为自己的权利付出相应的义务,当然,也为自己的过错,付出不可规避的代价。
本来,我不以为这个故事会好看,出版商的炒作我看多了,80后的生活被翻阅得已经没有了任何可以震撼人心的地方,加上几乎所有80后作者都会有的浮躁与喧嚣,这个年龄段的人所写的故事早就让我心灰意冷。
当然,也包括我自己。
 
然而,《匆匆那年》在这个下午,深深震撼了我。
 
故事并不特别:男孩和女孩相恋,也相互折磨,分手后相互惦念。爱情是主线,然而更多的还是一段纠缠了细枝末节的成长——我们都曾经吃过“秀逗”、看过《希瑞》、快开学时抄作业、在篮球场边为帅帅的男孩子加油……
这些青春,我们都曾经经历,然而走过去了,流年太仓促了,许多事,也就忘记了。
然而,看《匆匆那年》,一口地道的京片子里,你却可以渐渐忽略那些貌似属于“北京孩子”的少年时代,而只是心动地想,原来这是属于所有80孩子的少年时代。
因为那些细枝末节处的痕迹,那些校园时光,让人不可避免地产生共鸣,会觉得:是的,这就是我的青春,我们的青春。
不可避免地回忆,是震撼的第一要素。
 
而第二要素,便是那些既匪夷所思,又恰如其分的细节与场景。
我印象最深的有几处,一处是方茴初中三年胸前的那朵小白花,这似乎是一切悲剧的源泉,是她后来也无法抹去的曾经。这个场景似乎当时只用寥寥数言就带过了,然而此后的阅读过程中,李贺这个人物的不断被提及让这段青春的伤疤被撕裂开,让你闭上眼就看见一个女孩子少女时代的绝望、麻木、孤独。甚至在合上书本之后也会想:怎么会这样?怎么可以这样?想完了还要承认:无论逻辑还是事实,明明可能这样。
还有一处就是方茴、陈寻、沈晓棠的面对面,当陈寻宁愿担下罪责,说方茴肚子里的“孩子是我的”那一时刻,爱情的挣扎、纠缠被放大,彼此的痛苦也登上极致,你看着这一切,这本来不该属于一群生在灿烂阳光下的孩子们的一切,却必须要承认它的脉络那么清晰真实——这就是青春,残酷凛冽不因年代而改变的青春。似乎也正是印证了,每一场青春、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苦痛这个事实。
……
当然这样的细节还有很多,真实到我合上书本,仍然会历历在目,仍然会觉得心疼。
 
第三种震撼,则来自于作者本身的叙事技巧。
第一人称张楠,机缘巧合,先认识了方茴,又认识了陈寻。他对方茴的好感决定了他可以倾听方茴从自己的角度所讲述的故事;而他和陈寻后来的同事关系,又决定了他有机会倾听陈寻亦从自己的角度所讲述的故事。
那么,从一开始,张楠这个人不过是个“他者”,然而又串起了整个故事,成为一条鲜明的线索。
然而,如果只是作为一个代为叙述的线索,这样的设计也显得太为累赘了。九夜茴的才智恰恰在于,她用两个人不同视角的叙述拼起了整个故事,然后你站在不同的两个角度,从最初同情方茴,到后来同情陈寻,而再后来,你会突然发现,你已经陷入了作者所设定的温情陷阱——你一个都恨不起来。
两种不同况味的叙述,经由张楠的拼接,变成一个用了几乎所有字数去悲情,却在最后100字里给了你希望的故事。
开放式结局,无限的思考空间和可能性,作者的个人倾向已经很明显了,我们有理由相信后面的故事基本可以连接上《忽而今夏》风格的“尾声”。
 
或者,这还是一个类似《忽而今夏》的格局,又类似《紫茗红菱》的语言的故事。但因为那些更加细致的怀旧痕迹,让我们即便已经察觉作者那些怀旧的刻意,然而又分明知道这种刻意是讨了巧而不是讨了厌。
 
说到底,每一代人都喜欢怀自己的旧,物件是这样,感情是这样,一切都是这样。
这样的……这样的……让我们心酸、心喜又心动。
《匆匆那年》,这名字真好,因为走过来后才知道,曾经以为天长地久的一切,不过都是匆匆;曾经以为刻骨铭心的人与事,不过也是匆匆;就连那些都曾经经历过的考试、都曾经用过的卷子纸,也是匆匆。
匆匆到,我永远不会忘记,然而你不说,我就会想不起来。
 
文字的曼妙,就在于记录那些或许会被永远埋在心底、永远不见天日却也永远不会腐烂的曾经。
而后,在想起来的那一瞬,喟叹一声:那年……太匆匆……
 
《匆匆那年》,九夜茴/著,东方出版社出版。
或许你愿意,像我这样回忆,那么可以看一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话说(2)~~
后一篇:打鸡血了~~~~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