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忆忆小往昔 |
今天去“百度贴吧”之“山东艺术学院吧”,闲逛。
看见很多很有意思的帖子,主要发现一些问题:再好的老师也有人骂,因为人多了什么鸟都有,所以没有哪个园丁能保证自己被所有学生喜欢。
看这些帖子的时候我觉得很有趣的是——我终于从此成为局外人,无论笑骂还是奚落,未曾与我有关,也将从此与我无关。
当然还发现另外一些现象,比如:学生远比老师们想像中的更聪明、更犀利,更一针见血。
想起一个学生关于高校一些弊病的指摘,心有戚戚焉。
不得不承认,现今的高校,学术垄断、近亲繁殖、学历崇拜已经到了愈演愈烈的地步。
总有一些人,用数十年不变的理论叫嚣,极少长进,却因为曾经一些基础的奠定而坐吃山不空。想来,这也是种本事。
通俗点说就是:忽悠。
所谓忽悠,就是越来越中空的梧桐类老师,偏要装出一幅楠木的姿态,冒充坚硬厚实的形象。并且乐于此道,怡然自得。
说是井底之蛙或许有点不恭敬,可是偏偏又不是一个两个蛙,而是一群两群蛙……
于是乎,就苦了那些真正的楠木,在潮湿黏腻的空气里艰于呼吸,还要努力拨散浓雾,还自己一点清静。
可是,想要清静就真的能清静么?
现今的高校,最弱势的是学生,其次弱势的是专业老师,比较强势的是校部机关管理人员。
俨然一个小政府。
那么,是谁说政府机关就复杂,高校就清静?
这么说的人,压根是太不了解了。
君不见,那些评不上职称的老教授、那些苦苦守望的中坚力量,那些真正需要科研经费和政治待遇的人们绝望到头渐成空的目光。
7年,看了太多高校里的故事,说到底,不过也就是论资排辈。
那么,哪里倒比哪里好多少了?
记得我离开高校的那天,远在国外的朋友给我发简讯,简单说:假使你留校了,我会恭喜你找到了一个工作,但不会羡慕你,更不会赞赏你。可是你现在勇敢地走出来了,我为你感到骄傲。
我纳闷,问:为什么?
回答:因为山东毕竟是保守的,对于你学的这一行来说,垄断已经太厉害。有垄断权的大鳄们说你好你就好,说你不好你就不好,你永远没有自己的天空。这个圈子太窄,大家彼此太熟悉,你无法从头开始,甚至无法改变自己的形象,你太被动。
当时,我震撼。
大家都是同龄人,我本不愿相信,对方竟然比我成熟、辛辣这么多。
对方只留一句话:一定要明确自己最感兴趣的是什么,如果是文化管理理论研究,就留高校,反正那些空洞洞的理论虽然没有可行性可是终归看上去很美;如果是写作,那么就走出来,因为只有见识到外面的天空,才知道生活那么丰富,值得书写的东西并不仅仅是一方校园、小小感情。
我瞪大眼,身边车水马龙,早已听不见声响。只有巨大惊讶,铺天盖地而来。
这些,我从来未对人讲过,因为在那时,朋友的这些话我可以赞同,却仍然对高校里那些孩子们的笑脸有那么多的留恋。
可是,时间不过过去半年,当我真的从封闭的小圈子里走进芜杂的大千世界,当我每天都要见识形形色色的人与千姿百态的人生,我终于庆幸:有些选择,从一开始就是定数。
从一开始,我就是个可以放弃专业,但永远不可以放弃写作的人。
现在,每天的每天,素材都多到让我应接不暇。
我随身带一个本子,将那些不涉及行业机密的故事与人影一一记录。
还有同事偶然说出的哲理句子,或许都是生活的浓缩,况味的精华。
再不用看领导的脸色,阴沉着说:科研论文写完了么?别尽写些没有用的小说,不务正业!
我很满足。
百度贴吧里有个学生说,等自己有了钱,就把山艺买下来,把楼推倒,全都种上大白菜,然后炖着吃、炒着吃……
后面有人留言:祝愿上面想要种白菜的哥哥早日发财!
我笑。
心里想:那么大的一块地呢,要是全都种白菜,恐怕不太科学。还是留一些教学楼吧,至少也要研究一下怎么种好白菜对不对?
呵呵~~~
开个玩笑。
其实心里,还是很感激那里给予我的很多东西。
或许该这么说:如果没有那里的7年,断不会有今天的我;可是假使再有1个、2个或无数个7年,那么未来的我或许就真的会成为一棵枯萎的大白菜了……
那么好吧,从今天开始,请允许我,以艺术的名义,对所有大白菜,肃然起敬!
阿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