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讲讲小心情 |
周六加班,从上午9点到晚上10点,写材料。
或许是典型的“社会新鲜人”通病,看什么都新鲜,就连加班都觉得有趣。
甚至在想:我越来越对得起自己的薪水了~~~~
一个人写材料,偌大办公室,只我自己。
隔壁办公室的姐姐说:怎么刚来就让你一个人加班写材料?
好心拍拍我的手:辛苦了。
其实,不过是寻常话语。可是,还是很感动。
我是这个行当里的小菜鸟,一穷二白的业务知识,一切都从零学起。
或许不过是句鼓励的话,都让我觉得没有什么不可以。
当然没有什么不可以——虽然学习是辛苦的过程,可是我坚信,很多事,只要我们肯做,都可以越做越好。
所以,13个小时之后,哈欠连天地交上平生第一份材料。
虽然自认并不出色,却是我一个小菜鸟的极限。
人总是有很多极限的,每挑战一次极限,人的能力就被挖掘出新的一面。
13个小时,我冲刺了职场生涯中的第一次极限。
冲刺的成果除了一份与平日里的小说散文完全不同的公文外,还多了另外的收获——只有真正上了战场,才知道自己在哪里有欠缺。
通过这一次冲刺,我知道自己的专业知识太匮乏、专业词汇太贫瘠。那么好,下一步,就是努力迎头赶上。自小,我就是笨鸟先飞的孩子,这次依然可以如此。
我说过的,我从来不惮于任何威胁。
今天去书店买了很多书。最欣喜的是买到了黄永玉先生的《从塞纳河到翡冷翠》新版。
我一直很喜欢永玉先生的画和文字,简简单单的,却有大家风范。那些堆砌出来的华丽可以赢得片刻的炫目,可是不过是片刻。
片刻,就是说这一瞬的光华停留在视网膜上,灼出闪亮的光斑。让你铭记于光亮的耀眼。
可是,这一刻过去,这光亮暗淡,这光斑变浅,无意识间,就悄悄忘记了曾经的这场烟火。
许多书就是这样,看过一遍,最多两遍,却不再有第三遍。
或者几年过去,不再有勇气重新拿起来看。因为自己长大了,有些书已经看不进去了。
可是永玉先生的字,说的不过是塞纳河边一些小事,却淡淡的,隽永温存。
还买了一本《刘扬体细解经典中的爱情》,算是从了《百家讲坛》的俗了。
对于古典文学,我懂的粗陋,却又不乏喜欢。有时候很遗憾于自己没有在中文系读7年,现在想想,或许再也没有机会了吧。
如果上天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一定考一所综合大学的艺术系,第一专业还是要学艺术,可是第二专业要辅修古典文学。
可是,时光是象棋棋盘上的卒子,可以向左向右,可以步步为营一点点挪向前,却永远不会后退了。
所以,没有那么多的假设。
惟有,喜欢,就认真看,谁说自学不能成材?呵呵~~~
前一篇:老师的力量
后一篇:车窗外的风景叫“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