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投诉中国邮政

(2006-06-12 19:39:11)
分类: 讲讲小心情
今天收到了来自北京的样书,90册,分两个包裹,今天一早拿到了包裹单。
莫名其妙的单子上写着:到济南经二路邮局领取。
我晕……样书的包裹啊,多么沉重啊,居然要我自己去扛?就我这小身板?投诉中国邮政
而且——经二路邮局在哪儿啊!!!!
通知单上,不仅没有写邮局地址,就连电话号码都没有啊!!!
投诉中国邮政我欲哭无泪啊……
 
无奈之下,我只好先拨114查号台,找到经二路邮电局的电话,起码打了5遍才打通。
一个男人接的,告诉我邮电局在市政府对面。切,我怎么知道市政府在哪里?!!!
没有办法,就只能打出租车,20元人民币来回啊!!!
后来发现,多亏我乘坐了出租车,如果骑自行车,基本上会累趴在路上!投诉中国邮政
 
终于找到邮电局,进了大厅,却被告知要到后面的院子里去取。
辗转走到后面一个院子里,在很破旧的楼上的很破旧的办公室里,我看到了我的两个包裹,那叫一个大啊……
投诉中国邮政
 
可是,就是这么巨大的包裹,却要我自己扛……
而且,屋子里还有那么多大包裹,都是要收件人自己去扛的。
我很气愤!
我……我……我……我出离愤怒了!!!
我就不明白了,我们掏了价值不菲的邮费,为什么不给送到家里?
如果不送到家里,必须自己去拿,至少也要给个联系电话或者详细地址吧?
这么不人性化的服务,还搞什么“三个代表”?
难道中国邮政就是这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吗?
连“便民”都做不到,还好意思收邮费?
 
可是,我知道这就是体制弊端,除了这个我什么都做不了。
然而,就在我准备扛着包裹撤退的时候,我突然想到了一个名字——郝劲松。
2006年2月,在柴静主持的“新闻调查”中我认识了他,中国公益诉讼的倡导者,为了一张1元的发票能够状告铁老大。
事实证明,现在的北京铁路,一改不给发票的恶习,变成追着消费者给发票。
这个进步,让我意识到:有些事情,之所以司空见惯,不过是因为我们的默不作声。
我们的退缩、我们的包容,带来的,是我们的权益受到伤害。
有时候,假使一些伤害已经无法避免,但至少,还可以减少别人被伤害的可能。
 
就这样,我决定投诉。
 
我找到了济南市邮政局相关处理部门,办公室很大,一男两女。
我出示了自己收到的包裹单,并表明了自己的来意——关于亲自领取包裹的事宜,要讨个说法。
那位男性负责人是这样答复我的:目前济南邮政的投递工具是自行车,所以太重的东西是承载不了的。
我晕,这都什么年代了,还用自行车?要不,干脆换成马车得了,城市里上演《那山那人那狗》,所有人都不开汽车驾马车,到处都是新时代的王顺友,有什么不好?!
该负责人还给我找出一本旧得卷了边、并发黄了的手册,称:5公斤以上的包裹要取件人自己领取。
我……真想杀了他……21世纪的脚步,我怎么就没在中国邮政看见?!
 
那么好,我决定不再纠缠这个问题,我质问他:通知单上为什么既不写地址,也不写联系电话。
他给我解释:通知单上没有这一栏,只有地址栏、收件人名称、领取局名称。
我恼了:这么长的地址都写了,为什么就不能再补充一个电话号码或者一个“市政府对面”的地址注释!
他哑口无言了。
终于承认:这个没有想到,以后的通知单上一定改正。
 
不管他的回答是不是敷衍了事,我想,我能做的只有这么多了。
我希望,以后的包裹通知单会有细微却贴心的改变。
领取包裹回家的路上,很开心。
等了这么久的样书,终于等到了。
而且,最关键的是当我终于“英勇”了这么一次。
 
我一向没有什么主见,总觉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我总觉得,如果有些事情我们已经难以改变结果,那么就接受,至于以后,那和我没有什么太大关系。
可是谢谢郝劲松,他让我知道有些事或许只是因为对方没有这个意识,或者对方没想到。
那么,我们的提醒,看上去好像多管闲事,实际上却可能引发一些改变。
当然,也要谢谢新浪博客,我在2006年4月8日的博客,写了郝劲松的名字。
4月26日,我收到他的第一封电子邮件。
以后,我们约定,我去北京的时候,他请我喝茶;他来济南的时候,我请他喝咖啡。
今年,我们一起毕业,从此,他做人民教师,我做人民警察,我们做的或许都是一些小事情,然而,会很艰难、很努力,记住“人民”的定语。
 
其实,如果每个行业都记住自己是“为人民服务”,事情或许会简单得多。
到那个时候,中国社会就在大踏步进步中。
 
投诉中国邮政 投诉中国邮政
(如此昂贵的邮费,共计60斤重量的样书,偶和小呆,辛苦搬运……投诉中国邮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