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做做小评论 |
曾经见过一个娱记,一所大学中文系的女硕士,26岁年纪,在一家报社做娱记。
一起讨论电影,大家都说得好好的,轮到她,一脸不屑:我见过冯小刚,他说……还有葛优,他告诉我……
通篇,我只听见名人的名字与名人的意见,没有听见她自己的看法。
以为可以很骄傲,却让我们不由自主看扁她,真是悲哀。
对此,我同宿舍的虎大爷说得好:作为一个文化版的记者,采访名人是你的工作,可是要把接触名人当成你的事业,就太滑稽了。
多么精辟!
当然这个女记者还不是很过分,她不过是记录名人的所谓文化意图(充其量算个瓢虫,如果不卖弄,或许还能算蜜蜂),而最该死的,是那些专注于他人隐私的苍蝇级娱记。
老实说,我很烦娱记,因为他们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
别人的家庭、别人的生活,那都是属于别人的,有很多时候,别人的矛盾本来可以自己解决,却因为这样那样的大肆渲染,变成最后的分崩离析。
可这一切,这些渲染,在他们那里,却是生存的手段。
看央视的节目,一个娱记说(大意):曾经,某某和某某在一起的时候,我们就觉得有问题,就追,然后就拍了那张照片。
他很骄傲,很自豪,我恨不得能替他老妈抽他两巴掌。
这要是我儿子,拿着无耻当有趣,看我不撕烂了他的嘴!
这档节目,让我很悲哀。因为是央视,就更加悲哀。
一个人死去的时候,总要留些有价值的东西给后代。
难道要这样说——当年,是你爷爷发现了王菲和李亚鹏在谈恋爱……
孙子会不会耻笑?当然肯定不会觉得光荣。
这还不如说:当年,爷爷练成过《葵花宝典》,可惜啊,为了生你爹,错过了华山论剑的机会……
一直以来,我都不喜欢看报纸花边版,因为无聊。
不知道世界上怎么就有那么多人喜欢关心别人(尤其是名人)的生活:名人婚嫁、名人生子、名人一夜情、名人抑郁症……
结婚的人每天都有,我去结婚登记的时候历下区婚姻登记处门口要排队;我家附近是市妇幼保健院,生孩子都排不上号;至于搞一夜情的,不是我刻薄,写报道的人自己就没有一夜情吗;还有18路公交车站某一站就是传说中的省精神卫生中心,俗称精神病院,抑郁症都很普遍……
被关注,其实不过因为是名人。
而名人,之所以成为名人,不过是因为那张脸被我们所熟知。
大众传媒时代,故事属于大众。所以,你一旦成名,就是大众的玩偶。
至于什么独立意志、人格精神,忘了算了吧,再也不想它……这就是成名的代价。
当你挣脱一个你想要挣脱的大众世界,进入小众世界的时候,金字塔尖尖也是很戳屁股的。
如坐针毡——这就是为什么名人都要戴墨镜的原因。
这个时候,很多人就很想回到那个曾经的世界里去,但是恐怕很难了。
即便你过气了,还是有人隔三差五要把你去超市买东西讨价还价的一幕拍下来,花边新闻依然很花边。
其实说到底,花边新闻之所以是花边,就是因为它的不重要与不可缺少——少了花边裙子不会露大腿,有了花边裙子就会更好看。
至于花边新闻的价值,无非是累了的时候选择一摞报纸里的这一张,迅速地看,然后迅速地铺到地上,充作座位。
物有所值,这也是种价值。
好在,我不是名人,我为此感到激动,所以我可以在网络上胡说八道,可以在菜市场里乱逛,将来有了宝宝,可以带她满大街晒太阳、在人群中长大——而那么多名人,东躲西藏的时候,亏欠了自己,也亏欠了孩子。
都是娱记逼的。
让我想起了那年戴妃的死,一个生命,都没有换回一个行业的自省与良知。
当然,这个行业将长盛不衰,因为更多人有着无法遏制的低俗的窥私欲。
只要这类东西还有噱头,本身就是卖点,跟踪、照片等等,就可以卖钱。
谴责娱记,原来,是要谴责品位。
请原谅,我才发现我说了这么多的废话。
原来,娱记没有什么道德,而读者,或许该有品位。
前一篇:《宫》的诱惑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