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德国人的好莱坞

(2006-04-06 21:55:59)
分类: 做做小评论
喜欢德国人的叙述习惯,是因为宗教。
有段时间很喜欢德国电影,看他们固守着的宗教情结,那些穿斗蓬的教士,觉得肃穆。
德国人似乎很喜欢在电影里加入这样的肃穆,高个子威风的男人,穿黑色或者褐色的教服,腰间一道粗绳,代表苦刑、戒律以及其它。
穿黑色教服的男人背影很好看。
 
虽然故事很老套:做坏事的人碰上了做好事的人,于是在火车上威胁要释放病毒,政府打算让一车400人为病毒殉葬,以此保护圣地包括教皇在内的50万条人命。可是好在,最后毁灭的关头,教士解救了所有人。坏人死掉了,好人活下来。
末尾也是一样的陈旧:开放式的结局,不知道后来会怎样,好人又要出发去执行新的任务,女人和孩子带着期待与祝福的目光送行。
好莱坞的片子大抵是这样的套路,难怪宣传海报要说这是不折不扣的好莱坞风格。
德国人模仿起好莱坞来,也是不遗余力。
 
但是我喜欢德国人的好莱坞:镜头很多航拍,却不是单纯的俯瞰,而是快慢镜头的结合,拼接到一起的时候,自上而下、快慢相间的视角就带有瞬间而至且远在意料之外的冲击力。
如果是美国人,这个镜头一定是这样:火车在原野上奔驰,镜头沿车尾快速滑行到车头,然后立即切入车内场景。
如果是日本人,就一定会这样:自远及近地看着整个列车奔驰,自然声响,直到远去。
韩国人会选择:远看列车,音乐,钢琴的,空灵地响起……
而中国人,会这样:镜头固定,列车快速从镜头前奔驰而过,镜头里只有一部分车厢,却还要适时地响起火车的汽笛声……
 
忘记说了,这部电影叫《列车惊魂》,3月28日上映,今天刚去看过。
虽然中间被短信打断N次,极大干扰了我的欣赏过程。
是关心我的人,不断嘱咐关于面试的种种事情。
其实我最不喜欢的,就是把本来勉励自己不重视的事情强调到我自己不得不重视。
我太了解自己:不重视的事情,往往都有奇迹般的收效。
而越是想要努力做好的事,越有可能出差错。
 
喜欢这部戏里的一段对白,很哲学,德国人的哲学——
孩子问:死亡是什么感觉?
教士说:没有人知道。
然后补充:但是上帝会让死去的人重生。
孩子笑了,说:那感觉还不算难过。
教士顿了顿:可是,活着的人会难过。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