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牙不秸”

(2007-10-07 23:54:17)
标签:

文学/原创

陈保才

甘蔗

安徽

分类: 美食当道
 

“牙不秸”

 

深圳:陈保才

 

在我的故乡,有一种比较容易栽种的植物,俗称“YABUJIE”,但是,我并没有调查过它,所以,也不知道它的学名是什么。单只是小时候听人这么叫,我也就跟着叫了。但我疑心,这“YABUJIE”很可能写下来就是“牙不节”或“压不秸”,但,到底怎么写,我又实在不知道。

 

而且,这“YABUJIE”也不是我家乡出产的,因为,我家乡是阜阳的颍上县,但“YABUJIE”却长在阜阳的颍州区。那个地方离我家有十几里路,但是,隔着一条河——大概从河南蜿蜒而来,而且,那边的土地是沙土,我们家乡是黄土,所以,两种土质就决定了这“YABUJIE”在河那边很旺盛,在河这边几乎没有。

 

我的对于“牙不秸”(我暂时给它起这个名字吧)的记忆也是很少的。小时候,舅妈会从她所在的集市到我们的集市卖东西,如果卖不完就会到我们家,中午在我们家吃饭,下午回去,但是,我们家就有了三四捆(或者有两捆)“牙不秸”。这是一种很特别的事,或者说,至少是比较少的体会,要知道不是每个家庭都跟河对岸有亲戚来往,而没有亲戚的就很少有机会吃到“牙不秸”(平时他们也不大买东西的),这至少可以算我少年的一个小小特殊吧。

 

“牙不秸”长的什么样。我不是太清楚,但,去我姥姥家的时候也是见过的,大概是暑假,他们像玉米一样,,也是那么高,也是那么样,很有高粱的风骨,但显然又没有高粱的高和秘密。至于“牙不秸”的栽种,据说也是埋到地里的,一节一节,然后,会发芽,这是我听说的,并没亲见过,不过,我至少见过藏在窖里的冬天的“牙不秸”,像红薯,就是那样的窖,度过严寒,可以在冬天继续卖,可以留到来年春天,剁成节,埋于地下,展开一个新的生命。

 

“牙不秸”在冬天吃最有味道。因为,那时候是冷的,天很干,干而冷,所以,这个时候吃就有大雪天吃萝卜和生红薯的那种惬意。但我妈妈总不让我多吃,说是太凉了,怕咳嗽——我至今不知道这是否有科学依据,因此,在锅里煮了热了(只要热了一下就好,未必要多热)在吃,也是常有的,我就吃过好几次。

 

不过,如今回想起来,可能最惬意的还是,大冬天,我们吃“牙不秸”,还跟我的伙伴们分享;或者春天,我的伙伴来喊我去原野挖草,我会挎着篮子,带着“牙不秸”,然后,我会分给他们——有时,我妈妈会在他们来找我的时候拿“牙不秸”给他们,我们边吃边朝田野走,那个时候的我(懂得分享)多么快乐单纯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