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长篇连载:一个文学青年的画像 |
未来的小说
他希望有这样一部小说:没有故事,没有情节,没有高潮,结果,一点都不连贯。只是一个人在说话,像发疯,像梦呓,然而,当你读完这些片断之后,你却觉得,这又委实是一部小说。
他只希望写作这样的一部小说,只是当这样的小说出来后,会有人出版、阅读吗?
旁注
罗兰·巴特认为,做旁注是对话的一种腼腆形式。因为,“作旁注可以尊重两位作者的划分,而不是真正把他们的作品打乱”。
罗兰·巴特写到:“旁注虽然是在其自己的文本中进行的,但是它却可以使人相信,一个文本既是确定的,同时又是无限地开放的;为此,作家必须把他以前的文本当作另外的文本,他现在重新把它们拿来、引用或是加以改变,就像是把一种复合性变成其他诸多符号那样。”
罗兰·巴特用[]中的一个罗马数字的方式对文本进行第一次评述,以阿拉伯数字方式引导的评述作为第二次评述。
(他自己的写作则是喜欢用小括号()或破折号——来进行这种评述)。
修改,抑或补充
罗兰·巴特并不主张作者对文本进行修改,他更喜欢以评述的方式——必要时还把这些文字排成斜体(对文本进行补充和说明)。
(在我看来,这样的文本才是完善的,有意味的,它可以形成一个对照,前后作者的思路,混合成一个更复杂的文字符号。)
修改改变了一切。它断裂了作者的前后思路、文本的前后串联,只以单一的面目出现。
戏剧、小说、诗歌
但丁的《新生活》(当年把他的翻译者震动了,在翻译者看来,这部书非常具有刺激性)是一部这样的作品:
它的写作是在同时展开的三种形式——回忆、小说、诗歌——下进行的。
而在他所处的这个时代,回忆、小说、诗歌,似乎是分开的。
(他希望有这样一部作品——可以同时是戏剧、小说、诗歌,糅合了三种体裁的所有特性)。
括号、破折号
他很喜欢以破折号或者括号的形式,对他的写作进行补充,这样做并不是为了改变前一个句子,而是让阅读者看到那另外的更完整的叙述。
括号或破折号阐述的,是叙述者的另一重观点,不过,具体划分的话,破折号含的补充跟括号的补充又是相异的:前者表现为更退一步,后者则表现在——更进一层。
故事、批评、语言
罗兰·巴特非常赞赏索莱尔斯的作品,因为,索莱尔斯的作品同时包含了故事、批评和语言。这三种要素,综合交互便使作品,同时具备了吸引、深刻(批判)、言辞之美。
这样的作品在当今这个时代,是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