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中短篇小说 |
没办法的事,对自己残酷!
我的关于木子美的文字引起了一些朋友关注,一个叫璎珞累累的 回复中说:“ 同意你的很多观点,不过嘛,我依然认为木子美有诸多不对的地方,至少,她对自己不够好。”是呀,我也觉得她对自己不够好,太过残酷;所有我写下了:“也是!不知道她老了以后怎么办?”的回复。但转念一想,许多事情都是没办法的事,像对自己残酷。
很久以前看安妮宝贝——就是那本叫《彼岸花》的书,书中的女主角林南生,她从小死了母亲,长大了和父亲相依为命,后来父亲也死了,她便跟着继母和继母的儿子过活,但是,当她长大,考上了大学以后,她并没有象想象中的那样安逸,而是陷入了灵魂和肉体的无法皈依。她漂泊,不断换居住地,没有什么能让她留下来。只有写作是救赎。但写作也不能将她从苦痛中抽出,只能越陷越深。所有她疼痛。 我当时看这书的最大感受就是心痛,她停不下来,只能继续漂泊,无论如何。
好多年后,我自己也成了这样的人。那就是漂泊,无穷无尽的动荡不定——
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师范学校的老师。在那个小而又小的学校里,我落得安逸。但是,不甘是动荡的引子,所有,我最终离去。走的那天天气阴森,虽说是春天吧,,那风却相当砭人。我坐了车,由亳州到阜阳,出站,舍不得打的,只招了一辆摩托三轮。摩托驮着我,大风嗖嗖,由北向男,在这个荒凉的小城奔驰——这里曾是我求学的地方,正是在这里我度过了四年的大学时光,然而,故乡,亲爱的故乡,他最终却没接纳我。我不已,只得,绕过去,转而寻求更远的亳州异地。但是,现在我回来了,又走在它荒凉冷酷的街上,怎能不心潮起伏。
我想我是要飞的,所有,我干了不到半年就走。亳州,它没有什么好挽留,阜阳更没有,早在一年前就没有,何况现在?现在它是无论如何也留不住我的了。所以我走。想到这些,不仅有一种快意涌上心头。
后来就到了上海。可能,也许,因为我做的不好:我总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无法按他们的要求完成策划命题;最终我离开了那里。但我得说,我隐瞒了一些事情。在那里,我很郁闷,我的心里一心想当作家,我无法忍受天天写别人指定的东西。所以,这是我失败的根本原因。
罢了,前事少提,我还是紧接着下面的“吹嘘”。在那之后,我到了一个领导类杂志,说上编辑,其实是让我去跑软广告,我哪见过这种阵势,所以,也只得勉强而为。但是,那个老板对我说,你在这里学历最高,又能写文学作品,只要转变过来,有了市场观念,保准不成问题。我被他的谈话吓晕。因为他说,你一定要积极,否则你的大学白上了,在上海无法生存。我只得满心“感激”,诚惶诚恐地要他帮我进去,洗脑,重新融进这个残酷而商业的社会。
但我终究不是那里人。我觉得郁闷。我为什么要做这样的事,就为了生存,为了那每越七八百的薪水,如果真是这样,那我不如回家去,回家我还能在校园里找到1500的月薪。更重要是我受不了。我不是那样的人,我受不了每次出去采访时被人瞧不起——因为我们做的工作和记者不一样,记者是采访、报道,而我们要收费,所以,每次一谈到钱的时候,我就委屈,怕自己被人瞧不起,毕竟我是来上海当作家的,不是来混那口饭吃的。
我终于离去,厌倦了那每天的电话游戏。临走,没人送我,主编阴着脸,似乎我很没出息。他曾经断定,只要我肯转变思维,绝对能在这里干的开心。但我令他失望至极。
很久之后,我才找到那个叫《食品开发》的杂志。在那做了一个小小的编辑。完全不搭干系。但没办法,我在当时只能接受那样的工作,总比我天天跑业务省心。
我告戒自己,这次要安稳,不能辞职,要不然,实在没法活下去。但我还是辞职了。因为:公司很小,没有专门打扫卫生的人,我必须没周好几次的给老板拧拖把,拖地。这我很不愿意。还有开会。他从日本留学回来,学了一套芜杂的管理。一日数十次,有事没事就把你叫进去,跟你讲这该怎样,那该怎样,那要怎么样,这要怎么样,杂志两月一期,又没有事,他非要训人,让你烦死。我真的没有见过那样的杂志,也没见过那样的老板,那样的不会安排时间,繁琐,窝囊——真的,在他那干的人,所有没有超过六个月的,都是两三个月就自己辞职。
说真的,我还没有那么不懂事,不会看着人家辞职也跟着辞职。我想好了,这里的活儿很轻,我正好可以写作或者看书,这样我才能翻身。但是我太自主自由了。受不了管束。他的约束最终激怒了我的愤怒,我主动此致离开了他。
那之后,我陷入了困境。我以为自己很好找的,因为,毕竟写了那么多东西。但是没想到这次那么不顺,有好多天,我都找不到一个地方可以糊口。我有十数天,不能出去,只要几个钱,天天窝在“家”里哀叹。但是,我没法,又不能告诉家里,也不能告诉朋友——何况我在上海又没有朋友。我只能天天郁闷,甚至忍受了饥渴和锥心。最后,我好不容易等到那笔钱,正准备离去。恰巧《青年报》的王唯铭来了鼓励,我最终没有回去。
现在想想,我所经历的这些,其实也都是自虐。如果我不固执,我不会离开最好的电影媒体,如果不高傲脾气,我不会离开领导杂志,如果能忍受繁琐和拧拖把这些事,我也不至于,总总的总总,不至于挨饿,不至于让自己消瘦了十几斤。不至于……
罢了罢了,哪有那么多的如果。如果真有那么多如果,我也不至于那样。关键还是心性。自己受不了委屈,自然只能接受残忍。就象木子美,如果她不那么先驱,不走得那么远,她也许不会遭受世人的攻击;但问题是,她已经这样,已经走的很远,所以,她只得承受自己。不管是苦是悲,不管什么样的结局。
我的关于木子美的文字引起了一些朋友关注,一个叫璎珞累累的 回复中说:“ 同意你的很多观点,不过嘛,我依然认为木子美有诸多不对的地方,至少,她对自己不够好。”是呀,我也觉得她对自己不够好,太过残酷;所有我写下了:“也是!不知道她老了以后怎么办?”的回复。但转念一想,许多事情都是没办法的事,像对自己残酷。
很久以前看安妮宝贝——就是那本叫《彼岸花》的书,书中的女主角林南生,她从小死了母亲,长大了和父亲相依为命,后来父亲也死了,她便跟着继母和继母的儿子过活,但是,当她长大,考上了大学以后,她并没有象想象中的那样安逸,而是陷入了灵魂和肉体的无法皈依。她漂泊,不断换居住地,没有什么能让她留下来。只有写作是救赎。但写作也不能将她从苦痛中抽出,只能越陷越深。所有她疼痛。 我当时看这书的最大感受就是心痛,她停不下来,只能继续漂泊,无论如何。
好多年后,我自己也成了这样的人。那就是漂泊,无穷无尽的动荡不定——
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师范学校的老师。在那个小而又小的学校里,我落得安逸。但是,不甘是动荡的引子,所有,我最终离去。走的那天天气阴森,虽说是春天吧,,那风却相当砭人。我坐了车,由亳州到阜阳,出站,舍不得打的,只招了一辆摩托三轮。摩托驮着我,大风嗖嗖,由北向男,在这个荒凉的小城奔驰——这里曾是我求学的地方,正是在这里我度过了四年的大学时光,然而,故乡,亲爱的故乡,他最终却没接纳我。我不已,只得,绕过去,转而寻求更远的亳州异地。但是,现在我回来了,又走在它荒凉冷酷的街上,怎能不心潮起伏。
我想我是要飞的,所有,我干了不到半年就走。亳州,它没有什么好挽留,阜阳更没有,早在一年前就没有,何况现在?现在它是无论如何也留不住我的了。所以我走。想到这些,不仅有一种快意涌上心头。
后来就到了上海。可能,也许,因为我做的不好:我总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无法按他们的要求完成策划命题;最终我离开了那里。但我得说,我隐瞒了一些事情。在那里,我很郁闷,我的心里一心想当作家,我无法忍受天天写别人指定的东西。所以,这是我失败的根本原因。
罢了,前事少提,我还是紧接着下面的“吹嘘”。在那之后,我到了一个领导类杂志,说上编辑,其实是让我去跑软广告,我哪见过这种阵势,所以,也只得勉强而为。但是,那个老板对我说,你在这里学历最高,又能写文学作品,只要转变过来,有了市场观念,保准不成问题。我被他的谈话吓晕。因为他说,你一定要积极,否则你的大学白上了,在上海无法生存。我只得满心“感激”,诚惶诚恐地要他帮我进去,洗脑,重新融进这个残酷而商业的社会。
但我终究不是那里人。我觉得郁闷。我为什么要做这样的事,就为了生存,为了那每越七八百的薪水,如果真是这样,那我不如回家去,回家我还能在校园里找到1500的月薪。更重要是我受不了。我不是那样的人,我受不了每次出去采访时被人瞧不起——因为我们做的工作和记者不一样,记者是采访、报道,而我们要收费,所以,每次一谈到钱的时候,我就委屈,怕自己被人瞧不起,毕竟我是来上海当作家的,不是来混那口饭吃的。
我终于离去,厌倦了那每天的电话游戏。临走,没人送我,主编阴着脸,似乎我很没出息。他曾经断定,只要我肯转变思维,绝对能在这里干的开心。但我令他失望至极。
很久之后,我才找到那个叫《食品开发》的杂志。在那做了一个小小的编辑。完全不搭干系。但没办法,我在当时只能接受那样的工作,总比我天天跑业务省心。
我告戒自己,这次要安稳,不能辞职,要不然,实在没法活下去。但我还是辞职了。因为:公司很小,没有专门打扫卫生的人,我必须没周好几次的给老板拧拖把,拖地。这我很不愿意。还有开会。他从日本留学回来,学了一套芜杂的管理。一日数十次,有事没事就把你叫进去,跟你讲这该怎样,那该怎样,那要怎么样,这要怎么样,杂志两月一期,又没有事,他非要训人,让你烦死。我真的没有见过那样的杂志,也没见过那样的老板,那样的不会安排时间,繁琐,窝囊——真的,在他那干的人,所有没有超过六个月的,都是两三个月就自己辞职。
说真的,我还没有那么不懂事,不会看着人家辞职也跟着辞职。我想好了,这里的活儿很轻,我正好可以写作或者看书,这样我才能翻身。但是我太自主自由了。受不了管束。他的约束最终激怒了我的愤怒,我主动此致离开了他。
那之后,我陷入了困境。我以为自己很好找的,因为,毕竟写了那么多东西。但是没想到这次那么不顺,有好多天,我都找不到一个地方可以糊口。我有十数天,不能出去,只要几个钱,天天窝在“家”里哀叹。但是,我没法,又不能告诉家里,也不能告诉朋友——何况我在上海又没有朋友。我只能天天郁闷,甚至忍受了饥渴和锥心。最后,我好不容易等到那笔钱,正准备离去。恰巧《青年报》的王唯铭来了鼓励,我最终没有回去。
现在想想,我所经历的这些,其实也都是自虐。如果我不固执,我不会离开最好的电影媒体,如果不高傲脾气,我不会离开领导杂志,如果能忍受繁琐和拧拖把这些事,我也不至于,总总的总总,不至于挨饿,不至于让自己消瘦了十几斤。不至于……
罢了罢了,哪有那么多的如果。如果真有那么多如果,我也不至于那样。关键还是心性。自己受不了委屈,自然只能接受残忍。就象木子美,如果她不那么先驱,不走得那么远,她也许不会遭受世人的攻击;但问题是,她已经这样,已经走的很远,所以,她只得承受自己。不管是苦是悲,不管什么样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