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通信一

(2005-12-01 18:09:29)
陈先生好!

其实不必称我老师的,我也是今年研究生才毕业的。一直看你写,其中有关于上海的困惑,觉得不发声于心不忍,所以冒昧了。我在上海已5年,应该比你多些经验,所以觉得或许可以给你提供一些参考,以不至于太沮丧。

其实我说留上海不难,意思是如果找个职业,留在上海生活,其实不难;作自己难,其实是说,在现实中保持自我,并因此而快乐很难。从前者而言,上海是实在的职场社会,从职业角度,只要有职业技能或是认真地培养职业技能及其心态,就很能适应这里。但这并不意味着人人都能从这种职业满足中得到生活满足。然而从另一个方面,也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满足这个城市的职业需要和各种职业的素质需要,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些不能满足或者适应的人就没有才华或者不适应社会。在这里,技能远比才华容易得到认可,因为标的明确,衡量方便,于是兑换薪水才方便。

说到底,这是一个商业化工业化的大城市,它甚至不是都市,因为其实缺乏都市的多重向度和内涵,因此容纳有限。现在的上海,和上世纪30年代的上海本质上不同,可能关键也在于此。最起码它都容不下那时的亭子间文人。这里没有文化,有的只是文化的市场,而两种之间的互动,遥遥无期,有的只是某些领域的畸形旺盛,譬如所谓时尚文化。

我本科读财经,研究生读新闻,曾从税务局辞职,也拒过很多还算名声在外的财经时尚媒体,只是因为想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而不是找个还算漂亮的职业。我的研究生同学大多留在上海,职业都算不错,好几个在你喜欢的那种媒体里。然而我看不出他们除了学历上的专业还算对口外,做人风风火火之外,还有什么优点。因此我诚心地觉得你怎么可以用上海一周来衡量自己,这让我为文学所受的屈辱感到难堪。虽然我也承认两者是平等的。

其实如果只是想留在上海,只要你不热爱文学,学着写些快刀手的文章,做事热闹活跃,有个还过得去的文凭,满口大话不露怯,会“培养自己的人际资源”,混进这种时尚媒体当个记者绰绰有余;如果不能培养这样的条件,那么就好好的写你自己的东西吧,要定下心,沉下气,相信自己的路是对的,而标的不是上海,而是你自己注定的方向。相信挫折只是因为你自己还不够好,而不是因为你自己不合适。即使要改变,上海也不是标的,标的应该是,更好的自己。什么时候可以不再被这种被上海拒绝的焦虑折磨,什么时候也许就具有了真正的开朗。

做一些职业的打算和准备是没有错的,但内心应该笃定。比如你说考研,其实应该比现在去谋职更合适。只要方向对了,再辛苦总是有成果的。如果连学外语都怕懒,那去上海当个时尚记者则更非你所长了。两者相比,宁愿你选择前者,好歹还是适合你的。从长远看,也对你的写作和生活都有好处。

我不知道我说得是否很混乱,但这的确是我的一点体会。或者说,一点想法。不妥之处,见谅!

祝好!

青桐编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