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街的窗
文/陈保才
我一直以为张爱玲写过<邻街的窗>,但当我去查找的时候我并没有看到这个文章,我觉得我是弄错了,是把张爱玲喜欢"邻街的窗"弄错成了她写过<邻街的窗>.
我去过张爱玲的故居,那里就正有一个窗,邻街,靠近常德路,在六楼(够高的吧?).我喜欢站在下面望,望那个张爱玲站过的窗,想,当年她一定在这沉思,或者听市声,看市象,都是她喜欢的.她还喝过咖啡,就在这窗门前,她亦听过----电车最后进站哐当哐当的声响,而且由此写出文章,可见她多喜欢窗啊.
<扬子晚报>以前也有副刊,其中一栏目就是"邻街的窗",我疑心他们就是从这得到的启发,但我不知道是不是呢?
我喜欢邻街的窗,常希望能有这么一座房子,就靠在大路旁,比较繁华的路口,我看着下面的人群,听着喧闹,就这样心安.我喜欢这样的方法,我看着人们,人们不大知道我,我就是要这效果.这样我可以安全,可以心理有知足,我想就这样.
卡夫卡也写过一篇<邻街的窗>:
"有的人生活寂寞,到处找闲人聊天。他们留心白天的长短,气候的变化,关注职业和诸如此类情况的发展,他们见到随便什么人,都毫不犹豫地拉着他们的胳膊聊起来。
他们多半在临街的窗前进行这些活动;没这临街的窗,他们呆不了多久。他们似乎一无所求,只是疲倦地将眼睛在天上人间上下转悠,朝他们的窗墙走去。他们不愿意,而且事实上也很少往后看,下面的马车和马车的喧闹来了,才终于将他们拉入人类的和谐之中。"
我想卡夫卡论述的人类的普遍情况跟我差不多----窗是人类共同的眼睛,人们通过它沟通整个世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