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鸡尾酒效应到视网膜效应

书中有一个鸡尾酒效应。在一个酒会现场,你和某个你感兴趣的人进行交流,虽然周围环境非常嘈杂,但你仍然能听到对方的轻言细语——你压根就意识不到周围其他人、其他声音的存在,但,在某一个时刻,边上突然有人呼喊你的名字,你却马上听到了。所以,书中介绍鸡尾酒效应是“你听到了你要听的”。
马上想到了此书中没有收录,但与鸡尾酒效应相类似的视网膜效应。所谓视网膜效应,是指,当人拥有某种特征或某种事物,会开始注意别人是否和自己一样。比如说你是一个孕妇,你会发现满街都是孕妇;比如你买了一件新衣服,然后发现身边很多人穿着和你同款的衣服——视网膜效应是“你看到了你要看的”。
对于鸡尾酒效应“你听到了你要听的”所具有的教育意义,书中是有介绍的,比如,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课要注意生动性、直观性、语调的抑扬顿挫和身体语言丰富,如此才能长时间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自己成为学生的注意对象,不让自己成为学生交头接耳时的背景,还可以通过个别提问的方法,使自己成为学生直接的交流对象;又比如一名教师,来到一个新的班级,快速记住学生的名字是至关重要的,每个人的名字都是自己最熟悉最亲切的一个符号,学生往往会因为教师呼唤自己的名字而注意力大增。
那么,视网膜效应“你看到了你要看到的”,又具有怎样的教育意义呢?
卡內基有一个论点:每个人的特质中,大约有百分之八十是长处或优点,而百分之二十左右是我们的缺点。当一个人只知道自己的缺点是什么,而不知发掘优点时,这个人就会侧重发现他身边许多人也有拥有类似的缺点,进而使他人际关系无法改善,生活也不会快乐——视网膜效应巨大的教育意义恰恰在此:你留意一个人的缺点,你看到的将全是这个人的缺点;你留意一个人的优点,你将看到这个人更多的优点。
苏轼与和尚佛印的故事流传甚广,也可用视网膜效应去分析。
苏轼和佛印坐在禅房里,苏轼问,佛印老头你看我坐在你对面像什么?佛印说施主坐在我对面像一座佛,佛光满面。佛印问苏轼,我坐在施主对面,施主觉得我像什么?苏轼看了看佛印穿着黑色的袈裟陷在凳子里,破口而出说我看佛印老头你像堆牛屎。佛印哈哈大笑。苏轼回到家,得意地哼着小曲,苏小妹问哥哥什么事情这么高兴,苏轼说我和佛印老头说禅,总是我吃亏,今天总算赢了一回。并将经过说了一遍,苏小妹大笑:哥哥你今天吃的亏是亏大了。佛印看到的是一个佛,而你看到的是一堆屎,你说谁收获大?况且人家心里面装着佛,然后看到人都是佛,而你心里面装的都是屎,所以看人都如同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