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为什么只有10%的孩子说感受到了爱

(2020-07-23 10:17:24)


 

暑期重读林崇德教授《教育的智慧》,收获不小。特别是对书中所举的一些案例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其中有一个这样的问卷调查:问被调查的老师:你爱你的学生吗?”90%的老师回答:爱。再问这些教师所教的学生:你感受到老师对你的爱了吗?只有10%的学生回答说:感受到了。

付出与回应为何反差巨大?除了应加强对教育该如何培养学生感受爱的能力这类问题的思考,我觉得更应该反思的是教师该如何正确理解什么是真正的师爱。

毋庸置疑,现实生活中,身为教师,特别是班主任,的确事务烦,压力大,可这是因为爱的泛滥吗?不一定。干得很辛苦可能是迫于学校的规章制度,可能是缘于同行之间的竞争,可能是缘于对自身出人头地的渴望——在这样的背景下,一群活生生的学生仅仅是你证明自我的工具;在这样的背景下,你最可能做的是忽视学生真正的需求而抱着自己的需求一条路走到黑;在这样的背景下,当学生违背了你的意愿你就有可能暴跳如雷,然后又说骂你是因为我在乎你;在这样的背景下,当你招致领导的责骂时,学生总会成为你最合适的出气筒,然后还标榜自己这叫严格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你会以成绩的优劣作为衡量学生优劣的唯一准则,然后压低了孩子成长的天花板,让孩子的生命空间显得逼仄。

于是,你说,孩子能感受到你这样的真爱吗?

什么是真正的师爱?在我看来,拥有同理心是基础,孩子视角是关键。用《教育的智慧》里的话就是真正将学生当人来看待,这人包括生理层次的人、心理层次的人以及社会层面的人,并能营造彼此沟通心心相印的氛围。这样首先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多看到学生的闪光之处,从做人、求知等方面予以悉心关照,不自恃过人、高居人上,应是兄弟姐妹式的、新朋故友式的,这样才能构筑师生之间的桥梁,收到春风风人,夏雨雨人之效——诚如马卡连柯所说:如果有人问我:你怎样能够以简单的公式概括你的教育经验的本领时,我就回答说: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

在我的从教生涯中,对一件事印象深刻:一个学生毕业多年后向我倾述,老师,你知道我高中生涯感受最深的事情是什么吗?是一次,我物理考了全班第一,可物理老师用狐疑的眼光盯着我,说,是你自己独立完成的吗——我都已经考第一了,你说我向谁抄去?

是的,尊重孩子,首先要尊重他的付出,要相信他的成就,要祝贺他取得的进步。事实上,哪一个孩子在生命的某一阶段不曾暗暗下决心自己一定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可以肯定,没有一个人是天生不努力的。他们都很想努力,或者都曾经很努力,可多少这样的决心这样的努力因为未被及时发现、及时鼓励、及时推动而又变成灰心?所以身为教师,特别需要有一双深刻的富有洞见的眼睛,要有一种冰山思维的能力,能透过露出水面的八分之一的冰山的一角,去看见深埋在水下的八分之七。如同毛尖草,在荒漠里星星点点地生长,我们看见的是毛尖草那稀疏的发黄的叶子,或许,它一点都不漂亮!但我们看不见的是毛尖草深埋在地底下的根系那种野蛮生长——它能出现在沙漠里,本身就已经是生命的奇迹!

身为教师,我们应该牢记《教育的智慧》中的另一段话: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失去了对学生的爱,教师也就失去了人生的乐趣。诚然如此。没有任何真正的教育是可以建立在轻蔑和敌视之上的,也没有任何一种真正的教育可以依靠惩罚与制裁来实现。在教育中,如果我们能用心去营造一种充满真情与关爱的氛围,良好的教育以及教师的自身价值就有了最切实的保障。如此,我想,至少超过90%的孩子会回答说,我感受到了老师对我的爱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