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十七岁学生掐死三十岁老师,老师该死?

(2008-10-26 10:18:49)
标签:

教育

差生

教师职业道德

家长

言下之意

缙云

分类: 深度评论

                                                   文/丽水老吕

 

   近日,缙云盘溪中学某学生丁某因上网被班主任潘老师发现,潘老师要丁带其去见他的父母,丁某不想让父母知道,就骗老师说父母在山上干活将老师带到山上,在山上无人之处将老师推下悬崖,发现还没死,就用绳索把她掐死。 死者潘老师这个学期刚从缙云大洋初中调入盘溪中学,家中尚有一5岁的孩子,丈夫则在多年前就已经下岗。

(关于案件经过,详见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5a19c20100bat5.html)

 

   这事件传出后,在当地引起巨大反响。让人玩味的是民众的暧昧心理。

 

    首先,有人就直截了当地提出了“这是教育的失败”这样的观点,具体罗列了如今学校教育已经不是净土的一些例子,言下之意是老师被学生杀了,错在老师没有将学生教好。接着又有人指出了当今教师职业道德的滑坡,动不动就找家长,将教育孩子的责任推卸到家长身上,结果不仅仅家长反感,学生也反感,也终于激怒了学生——这还不是现代版的师逼生反,生不得不反吗?最让人痛心的是,当地一媒体由此在网络上发布了调查题:学校、社会该如何正确面对差生?调查题目如下:

 

      沉迷于网络游戏,撒谎、逃学,从小父母离异的缙云盘溪中学生丁某无疑是一名差生,但谁也想不到他就因为担心老师找家长家访,竟将老师骗至山上,将其残忍杀害。是什么使一名差生沦为一名杀人凶手,值得我们深思。

      说到差生,这是个令许多老师和家长头痛棘手的问题。一个学校,一个班级,学生总有好的差的。差生有思想不求上进或学习有困难,或者两者兼而有之者。差生问题不仅仅是个教育问题,实际上也是个社会问题,家庭问题 ——我们该怎样对待差生?

 

  怎样对待差生?还上纲上线到社会问题。这真是十足的伪命题。

 

   第一,什么是差生?由杀人嫌疑犯这“点”推出“差生”这“面”逻辑何在?“一个学校,一个班级,学生总有好的差点”,请问好坏的标准是什么?都什么年代了,还用文革那一套非黑即白来区分人?是的,正确对待差生,最正确的方法就是不要动不动就以“差生”来给人扣帽子。不要拿差生来说事,就是对差生最公正公平最科学的态度。当今时代,早就不提差生很久,只有学困生,没有差生,记者大人们该好好补一课了。

 

   第二,由学生杀师案能推出“正确对待差生”来吗?言下之意是不是被学生所杀的这潘姓女教师对待“差生”的态度是错误吗?发现学生不在,去寻找,在网吧找到,找到之后进行教育,再进行家访,希望借助学校、家庭这教育合力来挽救学生,到学生家里,发现家长不在,学生说父母在山里干活,就上山找,这又需要教师何等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是的,潘老师很不幸罹难了,但罹难是否就等同于她的教育方法方式失败了?那是不是说以后碰到类似的事情,身为教师,最正确的做法就是不闻不问,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确保自己的生命安全是最正确的做法?不错,这年头,学生是上帝,上帝是碰不得的,上帝将老师给杀了,首先要追问的还是上帝的权益是否得到了保障——这大约就是很多人的逻辑了。

 

   第三,学生杀师案到底能推出什么?社会面对这样的悲剧到底该思考些什么呢?在我看来,媒体的当务之急,在于通过自己的媒介要给更多的教师足够的信心和勇气,别让暂时依然还活着的老师有太多的兔死狐悲。教师成为高风险行业不是从今日开始,今日一案件无非是将罪恶登峰造极。总之,这个社会将教师妖魔化,已经结出了恶果。这是让广大教师感到最为心寒的地方。而面对这样的现实,所谓的媒体为什么不尽起自己能尽的那一份职责,而要本末倒置在凑热闹煽风点火呢?是的,学生杀师案,首先要引起重视的是,我们的家长,我们的学生,我们的社会该如何相对客观地看待教师的付出,教师不需要在一年的某一天接受讴歌,教师只需要在一年的每一天都能获得公正的评判。

 

    第四,教师的权益该如何得到保障?无独有偶,也是在缙云,比杀师案出现稍早的时候,另一所学校的一学生手里拿着一把刀,口里叫嚣着我要杀死你我要杀死你,冲向一个老师,老师四处逃窜,最后还是被学生赶上,被捅了好几刀,幸亏是其他几个老师赶过来制止,才没让这教师失去生命,那学生之所以要捅死老师,是因为老师批评了他,他怀恨在心。更让人瞠目结舌的是,关于这件事情的处理,当地教育主管部门居然也仅仅是以教师教育方式欠妥而不了了之。我们可以理解当地教育主管部门的难处,家丑不外扬,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才是当务之急,可是,这又给人带来了多么暧昧的启示啊,老师批评学生了,是教育方式欠妥,学生就可以动刀捅人……是啊,前段时间某地一学生打架,致死,而教师不敢制止,于是网络上有了某不管的名号,当时很不明白这老师的做法,现在终于明白了,你敢管吗?你敢管无非就是再将你自己的性命搭上去而已。请原谅我的懦弱,但,很多的事情的确是让人寒心。

 

   第五,现在不是探讨教师职业道德的时候。重要的是如何客观、公正地评判潘老师的死,战士死在战场上,是牺牲,是烈士,银行人员为保护财产而献身也可以是烈士,那么我们的老师因为敬业而被学生杀死到底该给一个什么样的说法呢?该不会也是因为不能正确对待差生,而该死吧?这是有关部门需要探讨解决的。这样的问题不解决,潘老师第二潘老师第三肯定还会出现,是否一定要出现的次数多了,才能引起警惕,才能还给公正?

 

   第六,顺便要思考的是,“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类似话语的正确性。据说杀人的丁某是家庭情况很复杂,父母离异,母亲改嫁至江苏。原是跟随母亲在江苏就读,今年从江苏转学到盘溪中学,跟随外公外婆,而年龄已经17岁,人有1米7多。一到学校就表现出一些不良的习惯:上课玩手机、不遵守纪律、打架。后来发现还迷恋网络,经常逃学,屡教不改——对于这样的一些学生,学校教育是否是万能的?没有将学生教好,是否是老师“不会教”?

 

  最后,为潘老师默哀。今生受苦,希望您在另一个世界里能寻找到幸福,能获得应有的尊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