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殷谦:怀仁城的记忆·中(大散文)

(2017-08-30 09:05:23)
标签:

忽必烈

怀仁

文化

殷谦

分类: 赤身歌唱
    那是依偎着大同周围的无垠的平原,碧蓝的桑干河反映出白云朵朵的苍穹,在很久以前,还有大大小小的支流像脉管似的在地毯一般的田间缓缓穿过。
    清凉山成为这方宁静地区的巍峨的屏障。在新石器早期,清凉山以东可看到一望无际、波光粼粼的大海,碧水天蓝,景色宜人。立足东望,隐没于茫茫雾霭中的除了农田,还有壮丽的城堡,旭日始旦之时,朝霞刺穿镶着金边的黑云温柔地抚怀着这片宁静的土地,雝雝之鸣雁响彻云霄,翙翙西去。尘埃在阳光里闪闪浮动,沿着城市由西向东的一条繁华的街道,光尘之尽头,青紫色的燕家山和龙首山便雄伟地呈现在眼前。 

    魅力之城

   无论我如何描述怀仁这个有着许多碉堡式的城,显然是徒劳的,因为这些古城已消失在岁月的流逝中了。假使它们依然存在,我只告诉你它的楼阁长亭的阔陿,或者它的城门华丽的雕饰,那等于什么都没有告诉你。组成一个城市的并不是这些实际上空洞的东西,而是它曾经有过的历史。
    旅行家马可波罗是幸运的,他曾目睹过这座城市当时的盛况,当他来到怀仁,他看到这里水草肥沃,牛羊遍地,丝毫不像漠北荒榛之地。马可波罗甚至看到许多风筝在城市的天空飞翔。他游走在城市琳琅满目的街道,不停地把玩商贩摆在摊子上的玛瑙、绿松石、各种色彩斑斓的玉石。他伫立在摊位的一根柱子旁,目不转睛地欣赏着一位瓷匠是如何将一堆黄泥烧制成精美的瓷碗。他逛了很久,热情的饭馆老板为这位来自异国的人推荐了盐煎羊肉、羊杂和蒸糕等美食,街道上不时走过身穿素衣麑裘的少女,她们的瞳孔晶莹的就像黑色的葡萄,碧簪下束着两根细长的鞭子,中间披着瀑布一般的长发。他有些眩晕,当热气腾腾地羊杂端上简陋的桌子上时,他才回过神来,喧闹声随着夕阳晚霞而渐渐稀疏,养眼之余,马可波罗大饱口福。
    马可波罗游历大同途径怀仁时,第一次听说了羊杂汤的传奇故事,而这段传奇被证明是真实的。在忽必烈即位之初,浑海都、阿蓝答儿、霍忽等人拥护忽必烈幼弟阿里不哥叛乱,西北战火纷飞,西夏故地成为元朝与叛军交火的主战场,残酷的血光之灾不可避免地降临到西夏遗民身上。据《元史·本纪四》记载,元中统元年(公元1260年)农历六月,西京、燕京、北京三路宣抚司奉命往开平府运米十万石备战;农历七月,忽必烈又命西京、燕京、北京、真定、平阳、大名、东平、益都路宣抚司做羊皮帽、裤、靴各一万多件,运往开平府;又命西京造船,准备进攻西夏时供漕运之用。
    又《元史·本纪五》载,中统三年(公元1261年)农历四月,元以米千石、牛三百供给西京蒙古户;农历六月,在小峪、芦子沟两地等四处开炉炼铁。大战在即,开矿冶炼以备军械,如此大事对刚刚即位,而又急于消灭叛军的忽必烈来说尤为重要,所以他亲自前往怀仁督切,这也合乎情理。
    又据明代学者姚九功《西苑杂记》记载,时为藩王的忽必烈驻跸大同白登,曾往怀仁狩猎,女儿察伦曾亲手为他做味道鲜美的羊杂汤,忽必烈胃口大开,以至于这种从未有过的一道美食后来被传至漠北,成为人人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种饭食。《西苑杂记》如此形容:“忽必烈大喜,遂以‘大材地’呼之。”从此,“大材地”羊杂风靡一时。“大材地”显然是忽必烈赞美察伦公主的聪慧以及心灵手巧,以至后来演变成当地方言,一般用来赞赏德才兼备之人,以及绝好之事物。
    即使我说这么多,仍然没有真正点明这座城市的本质,因为关于怀仁城的描述,尽管会逐一唤起你心中的无限欲望,直到它们将你包围起来,但它仅仅只是古人留给我们的简单的描述,某一天的清晨,当你来到怀仁城的中心,这时候也许你会因为并没有这样一座城而感到压抑。你充满期待地浏览每一条街道,高楼大厦中人行匆匆,你依然可以看到黄金和宝石做成的首饰,不过它们都在透明的玻璃柜子里,你依然可以享用到香气四溢的羊杂和黄灿灿的蒸糕,不过它们都在装饰华丽的房子里。如果你不了解它的历史,你或许只有一点热情而没有好奇,你无法呼吸到它真实的味道,也无法感受到它巨大的魅力,不论这座城有着怎样的真正面貌,不论任何一个古老的建筑或商店的招牌隐藏着怎样的故事,直到你离开怀仁的时候,你都不曾真正发现它。
    在这座城市之外,土地空闃地伸向地平线,天空张开看不见的双臂,云层压过翠峯,掠过青绿的枝杈迅速飞去。怀仁在桑干河、大峪河、小峪河、路庄河、口泉河、里八庄河这六条河流的环绕下熠熠生辉,如今依旧,新建的七大水库使这座城市成为边塞水国,清凉山、两狼山、大头顶山耸峙长空,美景如画,令人难忘。
    怀仁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是一点一滴驻留在人的记忆里的,城市的建筑和所有现代化的城市一样平凡,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但是怀仁的秘密在于如何让游人的目光追随一幅幅美丽的画面,就像一首曲谱,它都不会改变位置,更不会让人遗漏任何一个音符。这座叫人无法忘怀的城就像一只耀眼的时光宝盒吸引着前来品赏它的人们,你永远也打不开它,但它四射的光芒也让你都不会那么轻而易举的忘了它。
    元宪宗八年(公元1258年)农历八月,当时身为藩王的忽必烈奉元宪宗之命驻跸白登,期间曾听人说,怀仁有许多野兔,由于当时的怀仁主要以农耕畜牧业为主,鲜有人以打猎为生,因而野兔繁殖极多,甚至连生长的谷物都被野兔毁损了。 
    忽必烈从未到过这一带游猎,但他听说怀仁野兔泛滥,便率众前往怀仁狩猎,一直到返回白登,满载而归。忽必烈果然不虚此行,他发现大同以及它周边的怀仁县的商业十分发达,在这里几乎能够制造出各种物品,尤其是精美的陶瓷,还有数不尽的葡萄园,还有更多的桑树,蚕丝纺织的丝织品……那时候开始,这些陶瓷和葡萄甚至酿造出的葡萄美酒都源源不断地供给皇家。
    据《姚天福神道碑》记载,忽必烈在元宪宗时为太弟,离开怀仁后返回白登,当时在怀仁县府任小吏的姚天福就曾专程带着葡萄酒前往大汗营帐觐见,获得忽必烈的赏识,从此仕途平步青云,直至擢升为御史台监察御史,也是继元朝平章政事、宰相赵璧之后的进入元廷最高权力机构的第二个怀仁人。
    《怀仁县新志·杂志》亦略载:“元姚天福,仕怀仁,为县吏。世祖以太弟驻白登。福,自县以进葡萄酒见世祖,奇之,留侍宿卫。”姚天福与忽必烈的一面之缘并非简单的进献礼物,忽必烈为他惊人的才学所折服,故视为奇才,否则也不会将他留在身边担任警卫。
    对此,明代学者姚九功在其《西苑杂记》有更为详尽的描述。姚天福祖籍为山西稷山南阳村。其父姚居实为避兵乱,来到怀仁投奔其父之同窗好友赵泰,赵泰是金代进士,在外为官,后退隐归怀仁老家。姚居实到赵家后受到款待,赵泰甚至将爱女嫁给他,从此定居怀仁。姚居实在怀仁有一子,这正是元朝赫赫有名的姚天福。
    得知忽必烈驻跸白登,正值少年的姚天福凝望着河流和山川,目光充满深情和希冀,出身于平民的他对现实生活中的苦难有着彻骨之体验,因而他更关心的是世俗生活,他对人性中的丑陋和庸俗有深刻认识。他知道,若想造福一方,为百姓谋福祉,首先要进入权力层,只有得到这样的权力,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
    据《姚天福神道碑》记载,姚天福携葡萄酒和怀仁羊杂进奉,忽必烈见姚天福相貌不俗,就与他攀谈了几句,见其才思敏捷,对答如流,忽必烈奇之,没想到此地竟有这般人才。明代学者姚九功(或疑即姚天福后人)对此描述更为出奇,忽必烈享用了葡萄酒,赞不绝口,对姚天福本人更是刮目相看 。
    1264年,忽必烈即皇帝位,当时姚天福已成年,被忽必烈钦点为怀仁县县丞。据《姚天福神道碑》记载,至元五年(1268年),丞相塔察尔奉旨赴藩国和亲,经过代州,时任太守杨阔阔对其推荐姚天福,得到接见,塔察儿通过与姚田福交谈,他也认为他是济世之才,于是报于忽必烈,姚天福得到大用,直到后来升为监察御史。
    忽必烈的时代已经消逝的无影无踪,这方土地不再有轰震之雷霆响彻天际,不再有暴雨狂风横扫森林,不再有炽烈之电火闪击苍穹,甜润的空气澄清而宁静,冥府那一张漆黑的大门悄然打开,这位不可一世的老人得以解脱,包括他生前的一切痛苦和悔恨,都被行动敏捷的精灵带入黑暗的幽冥中去了。他生前所经过的怀仁曾有他留宿的大帐,那里已经长满了荒草,年复一年,没有人知道它的确切方位,只记得这位老人曾来过这里,享用了这里的羊杂汤和葡萄酒,带走了这里的蚕丝,还有两位年轻的才俊。
    怀仁这座城市现在看来是那么的平凡,而当你了解了这座城的历史后,你就会觉得它不再是一座单薄的小城,这座优美而高雅的城曾经有一段时间做过魏国的陪都。并不是没有地方可以作为陪都,而在当时,占星家们认为没有什么地方要比这里更适合作为陪都了。
    吃饱了羊杂汤的怀仁人正在安静的夜晚消食,他们在梦中聆听着从驿馆传来熟悉而单调的马笼头上的铃铛声,还有风吹过驿馆门楼时穿破木板的吱吱声。晨曦将金色的外衣披在鸡鸣城的高耸的塔楼上,酣睡于梦乡的人们,不一会儿就被此起彼伏的公鸡打鸣声唤醒,悠扬的钟声从塔楼传来,两扇被朝霞映得金光灿灿的大门徐徐打开,一群衣着朴素的人手持掃帚扬起薄雾般的灰尘。
    人们开始在自家的院落里忙碌,羊倌赶着羊群走向长满绿草的空地,所以这里也叫“早起城”或“食日城”,其南有“日中城”。鸡鸣城的塔楼裸露着它美丽柔和的线条,这是一座北魏时期的具有印度风格的建筑,历史记载它是建筑师怀着敬畏之心所敕建,这座直耸蓝天的塔楼让人们丝毫没有感到厌倦,它一点都不夸张和俗媚,它没有像欧洲那些塔楼尖细的顶端——细得就像为了显示苗条而紧身束腰的少女,在北魏孝文帝看来那是多么的俗不堪耐。
    鸡鸣城的塔楼雅致而又牢固,底部就像一座固若金汤的城堡,往上一层有大理石装饰的回廊,还有汉白玉砌成的护栏,它看上去异常别致,因而也成就了它的举世无双。
    每逢重要的节日都要张灯结彩,孝文帝必登塔俯瞰,挥手向他的子民致意,响彻满城的是人们兴高采烈的欢呼声。
    《怀仁县新志》中还有这样一段神奇的记载,清光绪三年十月初二日,怀仁人亲眼目睹了一场海市蜃楼之奇观,“日中、食时二城现,山村望之,虽远隔七十余里,彷佛如在目前,自卯至辰,经时方隐。”思之令人兴奋,这究竟是一个多么伟大而壮丽的景观呢?
    观赏鸡鸣城塔楼最好在静谧的月夜,明净天空很容易就可以看到点点星辰,闭着眼睛就可以想象到,当时鸡鸣城的塔楼就像是一个伟岸的巨人,无时无刻不在俯视着沉睡在它脚下的那座魅力之城。

    云中之月

    怀仁城在遥远的古代就有着被天下称奇的地方,而能够为天下人所称道的地方,应为世所罕见。
让我们来认识这座城曾有一个多么优雅的名字,以及它曾经有过的辉煌历程。
    怀仁本为汉时沙南县。《汉书·地理志》云:“云中郡有沙南县。”又《辽史·地理志》记载:“怀仁本汉沙南县。”新旧史志皆持此说,可断定怀仁前身正是沙南县。
    研究史料得知,沙南县废于元魏葛荣之乱,时,怀朔镇镇将、鲜卑人葛荣领导河北农民起义军,拥兵十万,横扫北方,所向披靡,其中包括当时的沙南县,此后,晋魏史书俱不见沙南县。清光绪史官由是感叹:“山河终古不易,而郡县代更者,端由兴废无常,用是沿革不一。”
    据明万历辛丑年(1601年)《怀仁县志》所载:“沙南县历汉四百年,魏晋省入云中,元氏统归畿内。”笔者研究发现,沙南之后,元魏置云中县,即今怀仁县,于北魏时为陪都。据《辽史》记载,“魏都平阳城,西尽善无,南极阴馆,县治去平城七十里,当是魏畿内,地形志不载。”至于有史家说云中县即大同,皆因云州一说,笔者认为,此虽义得相通,然而所指有别,以云州释之亦未当也。所以者何?见《元和郡县图志》有云:“唯金源氏升云州,仅数十年耳。”
    元氏畿内,说明怀仁作为云中县的重要性,当时属于魏都直辖,而“云中”之名又从何出?
    第一个说法颇为传奇。《水经注·虞氏记》曰:“赵侯于河西造大城不就,祷焉。见郡鹄游于云中经日,有光气在其下,仍即于此处筑城,故名云中”。又《通志》:“或云‘取其地之极高也’,此说为长。”而笔者仍有不解之惑,自古大同多为盆地,何谓极高之地欤?故疑系后人妄加,亦未见其必是。
    我更倾向于第二个说法。《魏书·高祖纪》记载:“后魏本姓拓跋,至孝文帝更为元氏。”北魏孝文帝曾下诏改拓跋姓为元氏,故有元魏之说,而此前又有纥骨氏,乃为云氏所改。又《魏书官氏志》载:“纥骨氏,是云氏,均改为元氏。”有此可见,云中为鲜卑人云氏之地,故曰“云中”,后随北魏孝文帝均改为元氏。
    今天的怀仁人仍将这一段史家之臆想作为自己家乡名称的起源,并为之骄傲和自豪。我想,历史是一个地方的灵魂,也是人类在发展过程中正视和反思自己的一面镜子,它必将是澄明而正大的,若使讹传成为正史,必将贻误后人。
   《怀仁县新志》云:“(怀仁)因太祖会后唐武皇于此,取怀想仁人之义故名。”而历史告诉我们真相,李克用与耶律阿保机会盟之地并不是怀仁县,而是当时云州之恒安镇,即今大同县。话又说回来,即使二人于怀仁会盟,也非值得骄傲和自豪之事,耶律阿保机左手握而言和,右手弃好背盟,李克用甚至于死在耶律之手。敢问《辽史》焉能将此不齿之事载于史册?故觉此论极疏谬。所以说,“怀仁”取“怀想仁人”之义,纯属“史家”望文生义。
    其实,宋元之前,怀仁也不叫怀仁,而叫“坏仁”,坏仁属于云中县一个镇。《山西通志·灾祥·大同府》:“梁,武帝天监二年十一月,恒山崩。三年六月,壊仁镇陨霜。”笔者发现,关于此段描述,“坏仁"二字多见于宋之前的地方志,二零一二年七月由山西省地方志办公室实施点校整理的明朝万历版本的《山西通志》均将此段描述中的“壊仁”二字依据清顺治版本的《云中郡志》所载“懐仁”而俱改之。边关要塞,战火纷飞,使之斯地成为坏废仁义之地,其理所之当然。可知后来统治者观其不雅,一字之改,始有“怀仁”。
    怀仁城之奇特与魅力并非在于它为传说中杀气腾腾的古战场,也非奇特于它为两国统帅喝茶聊天之所。怀仁城的真正魅力,在于它聚合了天地之灵气,日月之精华,它曾养育出足以影响或改变中国历史进程和命运的伟大人物,无论从其道德还是人格方面都深深影响着后人成长,成为后人崇拜的对象和学习的标杆。
    谁也不曾想过,若是没有怀仁人赵璧,天下贤才诸如元好问之大儒者焉能涉足怀仁?若非怀仁人姚天福,一国之君忽必烈焉能驻跸怀仁?如果你在前往怀仁的路途中揣测怀仁城的样子,你想象中的一座古老的城市正在路的尽头等着你,或许当你踏入这片地方甚至会让你失望。元至元盛世,忽必烈驻跸的帐篷不可能永远伫立在这里等待你的光临,忽必烈和她的母亲唆鲁禾帖尼的行宫和军营,以及膳食房和加工制作器皿的作坊、戏台,甚至连当时的米市、面市、帽市、缎子市、皮帽市、金银珠宝市、铁器市、瓷器市、鹅鸭市、羊市、马市、牛市、骆驼市、驴骡市都只能任凭你想象了,它是什么样子的,尘封的历史等待你寻找它真实的答案。
    我们从马可波罗的游记中可以了解元帝国的庞大,令人惊奇的是,它的每一座城的建筑都不相同,建筑的形状及其排列的次序各自有别,这才是真正具有深厚底蕴和灵魂的繁荣。这与你今天所看到的城市大不一样,每个城市仿佛都戴着同一张脸谱,热衷于消费和娱乐的人们都居住在像火柴盒一样的房子里,悠然自得,他们自以为生活在一个繁荣的世界,也许马可波罗笑了,他嘲笑我们这些人的生活方式,包括自己所居住的地方,没有一个是真正属于自己的,没有哪一个时代的人要比大元朝的人更加自在和幸福。
    马可波罗显然有所偏见了,其实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城,就像今天的怀仁城一样,虽然它没有过去的轮廓,也没有过去的形貌,但今天的人仍然在努力回忆这座城市的历史,他们会津津有味地为远道而来的客人讲述这座城,靠城市的历史典故使它更加丰满。他们努力地通过它过去的面貌回顾过去,自己乃至于让游客亦在斯地驻足,继而抒发念古之幽幽情思。 
    当时,足不出户的怀仁人并不觉得这座微不足道之小城有何奇特之处,只有旅人才能看透它的不同。当地人完全看不出未曾变化的怀仁有什么典雅,直到远方而来的旅人告诉他们,这片土地的确有一种特别的吸引力。
    古时候的旅人告诉怀仁人,云中的月亮就与别处任何一个地方的月亮不一样。哦?!有这样的离奇的事么?
    史籍上记载,清代有位名为王千波的官吏曾经过怀仁,当他抵达驿馆时就被这个奇特的天象吸引住了。他在一篇《云中新月记》中是这样描述的:“二月二日薄暮,抵怀仁驿馆,则新月衔山外窥,来客余讶,为出塞得奇矣。三月二日,云中郡阁又复见之,则知云中之月初二必见,为天下所无。”
笔者亦奇之,自古皆是新月出于初三日,为何云中之月却生于初二?除我云中,君见天下谁家新月见于初二者也?
    《书》曰:“哉生明”,又《礼》曰:“月三日而成魄”。《怀仁县新志·新月》:“初三日,哉生明,故天下之见月皆于初三,独云中一郡,于合朔次日,已新月可有遥横山际间,或高逾数杆,无论大小建皆然。”
    古人云:“从来新月生于初三”,而云中之月初二所见,莫不为天下称奇乎?
    笔者好奇万分,疑此为古人之笔墨游戏耳,其实不然,观察半年之久,的确发现云中之月初二必见,怀仁尤明显,一旦出大同一带,皆无此象,真咄咄怪事,焉能不道奇欤?

    边关重镇
   
    没有人记得建造怀仁的人把这座城市造成这个样子,早在南北朝时期的南梁,怀仁即以大同府所辖一小镇而见于史册,时称“坏仁镇”。在这之后,怀仁因战乱而几易其国,直至大元朝之后,方得一统。
    怀仁城面积最大的时候谁也不知道它究竟是什么模样,也无法知道它以何种地位统治这片广袤的地域。唯一合理的解释,怀仁曾为北魏陪都时有过一段空前的辉煌。但从怀仁辖地内的这些城堡就可见端倪,今天看得见的村落依然沿用了它们原来的地名,如:何家堡、王家堡、张家堡、阎家堡、段家堡、南家堡、陈家堡、西安堡、下寨堡、王皓疃堡、日中城、小昌城、东昌城、吴儿城……今依稀可见其遗迹,此外还有一些看不见的城堡,如:镇子堡、史家小堡、东作里堡、边家店堡、晏头堡、下湿庄堡、薛家疃堡、于沟堡、南河堡、尚南头堡、第三作堡、新庄子堡、小寨堡、全福寨堡、鹅毛口堡、石井堡、小峪口堡、大峪口堡、里八庄堡、甄家庄堡、鸦儿崖堡……在一县之域出现大小近四十座城堡,令人匪夷所思,不知最初基于什么命令或欲望要建如此之多的城堡。
    据史料记载:“偏岭口,县西南五十里。其北又有大峪、小峪、芦子、鹅毛四口,并为戍守要地。”可见当时的怀仁城已非普通的县域,作为陪都及魏都平城之“卫城”,建造诸多城堡用于防御。
    如今,我们已经无法辨认它最初的设计了,然而有一点是值得肯定的,假若你让怀仁的居民描述他心目中的幸福生活,他所告诉你的必定是像怀仁这样的城。 
    怀仁城可见的记载为“明洪武十六年指挥桑桂因旧城增筑”。说明在明朝之前,怀仁原本就有城池的,至于它的面貌,已无从知晓。明永乐九年指挥于忠重修,明嘉靖三十四年县侯殷宗虞再度修葺,隆庆四年因边兵逼城增修,万历元年秋七月又用砖石包修,万历二年知县杨守介率众督修……
《怀仁县新志·怀仁县新包城垣记》:“怀仁虽在大同之南,实当孔道,边兵人,必走大峪鹅毛二口,缘城而东,蹂躏侵扰,编户几无宁日。”所谓孔道,即通往某处必经之关口。 
    万历二年的修葺,《怀仁县新志》有详细的记载:“门二:东曰‘保泰’,曰‘柔远’。西曰‘西宁’。门上各建城橹。东匾‘瞻日拱辰’,西匾‘戰内宁外’” 顾名思义,匾额字字如临大敌,屡屡扩建和修补城池,实为防御,期望一隅安宁。这也说明,自元以后,明王朝时的怀仁边患频仍,怀仁城俨然成为边关重镇。
   或许一座城也是有自己的机缘以及心思之造物,也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当时的环境一变再变,然而当兵临城下之时,这两者都撑不起一堵虚弱的城墙。现在你是否知晓,当你喜欢一座城,其实并不在于它有对少奇观美景,而是它对你的疑惑和感兴趣的问题是否会有一个明确的答案,你是否还希望真的出现这么一座城。
  今天在怀仁街上走动的似乎都是陌生人。当人们每次相遇的时候,他们都想像着渴望发生的美好的事情,交谈,或者聚会,甚至会得到意外的惊喜,这些正是过去的怀仁城街道上发生的事情,而如今谁都不愿意和一个陌生人打招呼,他们会闪电般的投入一瞥,而后迅速挪开目光去搜索别的或者你所熟悉的眼睛,你们每天都做着同样一件事,而且毫无察觉。 
    怀仁城,一座最纯真和贞洁的城市,一座在远古时期就曾辉煌无比的城。今怀仁县河头乡仍有“小昌城”和“东昌城”这样的地名,虽然如今只是不起眼的小村落,而它们在元末明初却是实实在在的城。
   我无法用别的字眼来描述怀仁城,虚伪的永远是事物本身,而不是描述它们的词语。 在大元时期的所有城市之中,似乎只有怀仁是始终不变的,这座城市最值得尊敬的管理者,以及这里所有具有智慧和仁爱、责任心的怀仁人创造出这些奇迹,无论是远古的城,还是现在崭新的城。
    关于怀仁,我能告诉你的不外乎是生活在这里的居民所津津乐道的,他们也认为,怀仁要比其他同时代的城具有更多持久而优秀的品质,只是很多人只享受眼前的时光,过去的事只是一个童话,一个传说。
    从那时侯直到现在,所有传说中的怀仁和我们在今天眼中所见的怀仁或许没有太大的改变,只是从前我们认为是奇特的,而如今已变得司空见惯,从前我们认为是正常的,而如今却变得十分怪诞,而且由于时代和文化,以及道德准则的改变,似乎关于一个人的过失和德行,在这个时代也不再带来恶名和美誉的评判,他们忽略了核心的价值观,更倾向于物质欲望和娱乐消费,没有人在意古人说过什么或者做过什么。

    见证传说

    假如我根据亲眼所见的向你描述怀仁,就只能告诉你,那它就是一个既没有特征也没有彩色的,我们可以在任何一个地方都可以轻易看到的城。然而怀仁城一点也不俗气,它确实有一些使你感到好奇的地方,吸引你踏进那座城门,一直走向每一条街道的深处。
  《山海经·大荒西经》:“有神十人,名曰女娲之肠,化为神,处栗广之野,横道而处。”这是神话传说人物在《山海经》中的简要记载。从古至今,《山海经》被历代学者根据自己的见解所解读,尽管产生出许多不同的说法,但有一点值得肯定,那就是他们发现《山海经》越来越不像是一部天马行空或无中生有的天书了,认真说它应该是上古人类依据自己的所见所闻而所著之史书。
    我们都不曾严肃地对待过史书,甚至怀疑它的真实,甚至于神话故事,在我们眼里都不值得一提,认为它们纯粹是前人说梦话后人又传了出去,就这样一代又一代地传了下来,直至今日。但是,人们忽略了一个惊人的事实,上古神话经过几千年而未消失,能够传承到今天,它所拥有的这种无形的力量才是奇迹,神话不用创造,它本身就是神话,是岁月所不能腐蚀,人力所不能销毁的一种力量,对于此,我们平凡的人类又了解多少呢?
    女娲造人的故事成为经典,它和西方宗教中所说的上帝造人的故事同出一源,人类对自己的起源尚且一无所知,但却都有各自的神话传说,在这一点上,不同肤色的地球人却都有着极其惊人的相似。
    传说女娲和女姬下凡,分别在左云和右玉造人,直到伏羲教授人类如何捕鱼狩猎等基本的生存技能。平静的生活没过几天,这一片人间“伊甸园”便遭到恶龙侵扰,人类惨遭袭杀。  
    《昊经·补遗》:“太古,女娲造人于左云,女姬于右玉,诸事毕,凡尘多生灵禽兽。盘古大悦,命伏羲诸神授业。俄闻黑龙破天而出,横行肆虐,焦火炎炎,生灵涂炭,遂令女娲伏羲等诸神救于水火。女娲率众降凡,自往太行山炼石补天,几日事毕。诸神诛灭恶龙,众又聚石台,化木成寺,名曰‘天罗’,其意乃为天罗地网是也。设禅房,欲为施法普救众生。俄顷天鹅啼唤而来,不可胜数,遮天蔽日,倏忽,大气骤凉,焦火灼身,时有鹅毛脱落,山口风飑,如雪纷纷。众生伏地哭号,皆叩头而拜,诸神乃去。”
    今天位于云中镇的“鹅毛口”、“鹅毛河”这些地名和河流的名称似乎皆从此传说而来。
    传说或许与现实总会有一些惊人的巧合,事实证明,鹅毛口的确是最早的人类发源地之一。早在1963年7月,考古学家、古人类学家贾兰坡在怀仁县城西北10公里鹅毛口村西1公里处的瓜地沟内发现古石器制造场遗址;2014年7月149日,笔者在距离鹅毛口村瓜地沟旧石器遗址两公里外发现古人类生活遗址,该遗址年代为距今10500至11600年。
    当你站在鹅毛口的一座山上眺望这些景色,心中是否会揣摩怀仁城是如何建立的,还有它们成形和发展的规律?是否会揣摩这座城彷佛天生就有着一种无形的秩序,以及它们如何适应气候的变化和季节的转变,甚至最后又如何颓毁,逐渐成为废墟?
    传说太多,远远不止这些,我只是罗列一些与这些地方密切相关的故事将它们记录下来。
   《怀仁县新志·古迹》记载:“聚仙台,在县西南六十里,禅房村北之天罗寺。寺废台存,上有仙人铁拐李脚迹拐印。”的确有这么一个地方被称之为古迹,它背后的故事,几乎很完美地诠释了这个村落的来历。
    又见《昊经·补遗》:“后有奇人李玄者,好仙慕道,一日闻云中一地有天罗寺,寺中有聚仙台,乃为女娲伏羲诸神所在处,颇为传奇,其遂往游,闻果有此地,名曰禅房,乃大喜,疾奔至,果见有寺院幽深,空空观宇,不见一僧。行至石台,执拐捣于石上云,‘聚仙台上不见仙,天罗寺中无罗汉。我求羽化登仙去,疑问仙人为何来?’言讫,平地生云,其立时成仙,坐化而去。”
    这就是八仙之一“铁拐李”羽化成仙的地方,位于今怀仁县金沙滩镇禅房村,如今禅房不在,寺观无存,聚仙石台亦不见踪影,唯有这则美丽的传说永不消失。
    从孝义县教谕陈国正所著的《石井记》也看到了一些有趣的记载,如:“悟道村夹溪而居,循溪西寻半里,源尽而有变,人咸避兵于此,俗名蟒库。相传关帝斩蟒于此,故南岩建关帝庙。”悟道村位于怀仁县何家堡乡,就在境内清凉山脚下,至于关云长是否曾到这里挥刀斩巨蟒,我们无从而知,但我们却不能无视它的存在,因为存在的即是合理的。
    “悟道村”这个村名的来历,我想它与清凉山是息息相关的,清凉山也称三台山,传说为文殊舍利说法布道之地,故被称之为文殊菩萨的第二道场。居住在这里的人们就近礼佛,目擩耳染,不学以能,久而久之便有悟道成佛者,此地故而名曰“悟道村”。
    怀仁并非唯一像树木的年轮一样发展的城,如今的怀仁是一个崭新的城市,它的规模甚至很小,可是比较其他城市而言,它却很好地保留了这座城市原来的体征和味道,那就是这座城市诸多光辉的历史和迷人的传说。

    南池之谜

    海,怀仁的海,闪烁焱焱的水光,几条小船落帆停驻,静静地沉睡在海面上。 
    有好一段日子,我以为怀仁是屹立于大海边上的一座繁华的城,它就像被半月一般的海水环绕着,深壁固垒,有高大的城墙和雄伟的建筑,明净的窗户和华丽的塔楼,其中必定还有一个像井一般深闳的广场。 
    自从在鹅毛口古人类生活遗址发现染着颜色和有着孔洞的贝壳,以及在海北头广袤的土地上发现深厚的沙土下汹涌不息的清泉,我就肯定我验证了我的推想。
    史籍上的记载的地名无疑有它具体的含义:沙南县,凡带“沙”的地名曾经必定依山傍水。当我在某一个晴朗的日子踏上海北头,我相信脚下这片土地曾经有过蜿蜒的海岸,从马辛庄的海子洼,经过海北头的上海子和下海子,这正是海域的中心,一直延伸到鹅毛口和清凉山,水色碧蓝的大海宁静地依偎着东边的燕家山和大头顶山,以及西边的台墩山和清凉山。而那时的怀仁城甚至更远,大致在今大同县附近,上古的时候,没有人知道它究竟是一座什么样的城。从那时开始,怀仁这个名字就使我联想到各种景色,海天一色,柔和的光线,金水拍岸的咆哮声,有沙尘浮动且带着咸味的湿润的空气。 
  我的脑海里仍然涌现出未曾见过也永远不会再看到的城市,它们的名字蕴涵或附带着一种具体的形貌,使我从这些想象的片断投入深情的一瞥,南池、高镇子、小昌城、东昌城、小滩头、大滩头、王皓疃。耸立在海岸上的这些城的具体地点至今还在那儿,甚至还完整地保留着它的名字。 
    据《汉书·地理志》记载:“沙南县有兰池城。”又《续汉志》曰:“云中郡沙南县有兰池城。”早在汉时,怀仁县东就有“兰池城”的记载。
   《资治通鉴》记载:“冬,十月,乌桓寇云中。度辽将军耿晔追击,不利。十一月,乌桓围晔于兰池城;发兵数千人救之 ,乌桓乃退。”我们从《后汉书》也可以看到这一历史事件,这是一个鲜活的画面,就如发生在眼前:乌桓侵犯云中郡,截杀途中的商贾车马千余辆,劫财害命无数,此时,度辽将军耿晔率军追击,苦战沙南,斩首五百级,由于出师不利,十一月,耿晔便被乌桓围困在兰池城,东汉朝廷派兵数千人前去救援,乌桓这才逃遁而去。
    这些记载并非仅凭隐约的线索臆测,可是,至今谁也没有见过,也不知道兰池城是什么样的一座城。只看风起云涌,刀光剑影,草木震动,杀气笼罩着山与海的大雾,而后风卷残云,兵革满道。狼烟散去,一切归于平静,空气就变得干燥而透明。
    现在我想说的是,这里不仅仅有一座城,重要的是这里曾经一片汪洋海域。《怀仁县新志》:“福海寺,在海北头。”古人依海建寺,因地起名,不言自明。
    有趣的是,因为传说中的尧帝在时三十九年置“陶宫”,更让这片水域蒙上一层美丽的面纱,从此争论不休,他们想弄清楚,尧帝的陶宫究竟在哪里?
   《汉书》记载,两汉时期,雁门郡有汪陶县,由是,很多历史学者将“汪陶”与“陶宫”联系在一起,试图证明陶宫即汪陶县所在,山西应县说陶宫在应县,山阴县说陶宫在山阴。而笔者以为,当年的“陶宫”就在怀仁海北头乡的神嘴窝,而“汪陶”就在怀仁河头乡的王皓疃,因为这里曾经是一片海域。
    何以见得?据《水经注》记载:“桑干枝水又东流,津委浪,通结两湖,东湖西浦,渊潭相接,水至清深,晨凫夕雁,泛滥其上,黛甲素鳞,潜跃其下,俯仰池潭,意深鱼鸟,所寡唯良木耳,俗谓之南池,池北汪陶县故城。”这段记载明确了它们的具体位置,“汪陶”偎“南池”,而南池即为海北头那一片海子。
    甚至我认为,汪陶必邻水域,汪,水池也,否则何以称之为“汪”?相传尧帝建陶宫,迁人于此,依水而筑城居之,因名,汪陶并不是传言中乃为尧帝为自己所建的娱乐场所,若此,岂不是玷污了圣贤尧帝之一世清名?陶宫,顾名思义,乃是制作陶器的地方。怀仁县海北头乡南有王皓疃,“汪陶”与“王皓”音近相似,久而久之,俗传为“王皓”,以致后人曰为“王皓疃”。于距今10500至11600年的鹅毛口古人类生活遗址中发现的贝壳项饰和陶片,这难道不是更力的说明吗?原来,怀仁陶瓷甲天下,这并非无中生有,而是有其深厚的历史渊源的。
    那么又如何证明所谓“南池”在怀仁县境域呢?据明万历辛丑年(1601年)《怀仁县志》:“怀仁东南旧有镇子海,周二十五里,中产鲤鱼,水禽蕃育,疑即古南池者也。”镇子海即今怀仁县海北头高镇子村,又《汉书·地理志》:“沙南县有兰池城。”案“兰、南”一声之转“南池”,未可谓俗讹为南也。
    据乾隆《大同府志》云:“水经注之南池,池北对汪陶县之故城。省志云,怀仁县近汉汪陶县地,按今县东南十五里高镇子堡,旧为镇子海,周回四十五里,疑即古南池也。”对此,乾隆与嘉庆间的学者徐橙和钱坫等著述同样认为“汪陶在怀仁县东南。”
    《怀仁县新志》亦录此说,并尽力辩曰:“按汪陶山阴故地,在黄花岭南,与镇子海相距远,甚谓为南池者。”意为,按汪陶在山阴故地之说,在黄花岭南,与镇子海相距甚远,怎么可以说是南池所在?并极力强调:“非是未忍割爱仍录于此。”意为,事实就是南池在怀仁县高镇子堡,并不是因为不忍割爱仍然将它记录在此,史家之严谨,令人敬佩。
    跨过山路,涉过海滩之后,兰池城便突然在你的眼前出现,在阳光的直射之下,它的城门骨气危重,高大而峻拔…… 
    怀仁,一座光荣的城市,它曾有过痛苦的历史,屡经盛衰,但它始终以最初怀仁的精神面貌作为无可替代的辉煌模式。若以今天的城市面貌去比较,我们也只能在星光暗淡时萧然叹息了。在经历了几百年的盛兴与衰败,地势的变化,使怀仁昔日的巍峨不复存在。 

    未来之城
  
    如今的怀仁有着它全新的面貌,新的街道和老的街道上都新添了许多各式各样的建筑物,有极具现代风格的,也有欧式的,过去的怀仁城只能存在于人们的想象中,新的怀仁城从过去一个身着古典服装的妇人变成穿戴时髦的都市少女,而未来的怀仁城将会更加迷人,必定有它独特的魅力,它将在过去和今天之外超然独立。 
    新的时代和怀仁人开始重新审视脚下这片养育了他们的土地。城市的决策层已深深意识到,怀仁要加快发展,必须用更高的战略眼光重新审视自己,将怀仁的发展放到大市场中去思考,不能总是为一个怀仁陶瓷,一个怀仁羊肉而自豪,更不能因为怀仁是山西省的教育大县,而总是用“先前我可比你阔绰多了”来自我陶醉,决策层已经深刻地认识到怀仁在市场经济中受到制约。
    “跳出怀仁看怀仁,如今国家对中西部地区政策的倾斜和支持为我们带来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下一步我们将面临着如何切实做好招商引资工作,加大文化旅游项目的开发,把怀仁县的资源优势充分地发挥出来,变成现实的经济优势。只要我们真心实意谋发展,举一反三谋出路,相信怀仁的明天会更加美好!”怀仁县委书记刘亮对笔者如是说。
    让我们来如何理解“幸福怀仁”?难道仅仅是因为怀仁人或来自不同地方的人能够在这里安居乐业吗?难道是因为怀仁城里的公交车乘坐是免费的吗?显然不是,刘亮书记的解释更为贴切,那就是怀仁人正在齐心努力共同建设自己的家乡,因为他们热爱这片热土,所以因为爱而表现出来的乐观态度和坚韧意志,以及利他的精神,这是任何一个时代及其社会的人都需要的情怀和态度。
    这时候,假如你沿着怀仁城的街道走,你正在想象着它曾经过去的样子,或许你会在最料想不到的时刻,眼前出现一条裂缝,显露出另外一座城市,你彷佛遇到每一个人目光中那闪烁着种柔和的光芒,你会看到这里的人所有的乐趣,或者他们所做的某些事情,都会成为别人的乐趣和事情,这就足够了,在此瞬息,一切空间和距离都会改变,整个城市也随之改变,变得那么温暖和光明,澄澈而透彻,如同云中之新月。
  现在,你甚至可以归纳出未来的怀仁城的面貌和形象,它比任何信息都更能帮助你了解现在的怀仁城,这不仅是一座幸福之城,同样也是一座勇敢之城。 

                                                                                 2017年8月1日于乌鲁木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