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梦巨人》:一个七旬老人的满满童心和奇崛想象

作为二十世纪好莱坞商业电影最成功的导演之一,斯皮尔伯格最大的特点就是把满满的童心倾注在各种光怪陆离的影像当中,既满足了观众的视听需求,又不至于给观众造成过大的负担。《圆梦巨人》就是这样一部电影,简单、轻松的故事,四平八稳的结构,有足够想象力,又不至于让人觉得有太大负担的视觉感受,以及满满的童心。欣赏这样一部电影,最好的办法就是放松自己,不要想太多眼前所有的世俗琐事,回到久违的童年时代,从一个孩子的角度去看待这个世界,自然就会心情愉悦,收获良多。
从文本来看,改编自著名英国童话作家罗尔德·达尔的《圆梦巨人》,显然不如更早时间被改编成电影作品,而且劳动了约翰尼·德普出演的《查理和巧克力工厂》更具奇幻性质,无论是好心眼巨人还是他那九个爱吃“人豆子”的同伴们,都明显脱胎自英国童话,而且缺少具象的描绘。倒是故事的主题依旧是斯皮尔伯格一贯钟爱的,孩子与依旧充满童心的“巨人”之间的友谊,这一点从《ET》到《人工智能》都从未改变过。
显然,已经年过花甲的斯皮尔伯格并不想再挑战什么或是探讨什么,在《圆梦巨人》里,他只想完成一部简单的童话故事,所以从文本上他尽可能忠实原著,所以假如是看英文原版的话,很容易被那些拗口的“谐音词”给弄昏头,比如“人”和“人豆子”之类,不过这似乎也更贴近儿童的实际生活。在学习成人世界的一切规则同时,他们其实更不想放弃的是自己的各种奇思妙想,而这也是这部电影保留着的最珍贵的一部分童心。
影像方面,CG捕捉技术生成的巨人形象与真人表演的无缝连接,再配上各种随着小苏菲的视角去看待巨人世界所产生的反差萌,镜头转换之间,足见功底。个人印象最深刻的一段是开场不久,好心眼巨人拎着装有小苏菲的被单,在伦敦午夜街头穿梭时的种种表现,巨人利用阴影和人们的视觉差异,伪装自己,时而变成一棵大树,时而变成货车上的货物,灵活的动态和光影变换间形成的视觉效果,相信一定很招孩子们喜欢。
当然,作为一部全年龄向,主要针对孩子们的电影,《圆梦巨人》在故事方面稍微简单了一点,斯皮尔伯格导演也没有刻意去改变原著故事走向,迎合观众的需求而制造更加复杂的剧情和更激烈的冲突,整部电影就象是一个睡前故事,好人终究会打败坏人,懦弱者终究要学会坚强,简单励志。但是也好在简单,大家可以不用担心烧脑,而是放松心情,尽情享受美轮美奂又充满想象力的精致画面,享受一部充满童心的电影!